「英国史料」新加坡华人史

赫歇尔 2024-02-08 10:22:56

参考资料

Paul Wheatley (1961). The Golden Khersonese: Studies in the Historical Geography of the Malay Peninsula before A.D. 1500. Kuala Lumpur: University of Malaya Press.

Vaughan, Jonas Daniel (1879). "The manners and customs of the Chinese of the Straits Settlements" (PDF). Singapore: Mission Press.

早在10世纪,就有华人在新加坡贸易和定居的证据,也有各种中国记录描述了10世纪至14世纪期间新加坡的贸易活动和华人居民。

根据记载,新加坡1820年代成为英国贸易港口时,岛上居住着数千名马来人,以及大约20至30名华人。

成为英国殖民地后,大量华人移民涌入新加坡,但这些早期到新加坡的华人移民以男性为主,他们通常会在赚到足够的钱后回到中国的家人身边。

二十世纪初期至中期,相当数量的华人居民永久定居新加坡,构成了今天新加坡华人人口的主体。

近代以前

中国古代文献中对新加坡的记录将其称为“龙牙门”、“单马锡”或“淡马锡”。 后来的其他术语如“息辣”、“石叻”或“息力”也指代新加坡或周边地区。

在新加坡考古发掘出现的中国元素,如钱币或瓷器等文物,可以追溯到宋真宗(998-1022)和宋仁宗(1023-1063)时期,这表明早在一千年前,中国商人就曾在新加坡进行贸易。

中国旅行家汪大渊于1330年左右访问新加坡,描述了一个名为淡马锡的小型定居点,有华人居民与马来人共同居住。

著名的中国探险家郑和1403年下西洋的地图中,新加坡被标记为丹马溪。

最早在今天的新加坡定居的华人群体是来自马六甲的土生华人,他们是15至18世纪期间移民到该地区,并与当地妻子结婚的人的后裔。

19九世纪中国记录的《南洋蠡測》,描述了新加坡存在华人坟墓。在华人墓碑上,有文字记录的时间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国后梁(907-923)时期。这表明从10世纪起,一直有华人在新加坡定居生活的证据。

近代

从英国人斯坦福·莱佛士(Stamford Raffles)创建新加坡殖民地,直至1942年被日本占领,新加坡一直由英国统治。

英国人刚到达新加坡时,原住居民大多数是渔民、海员或海盗,住在简陋的小房子里。

新加坡成为海峡殖民地时,华人很少。后来新加坡成为英国贸易的中转站,第一批华人到达,他们来自马来西亚,主要来自马六甲和槟城。

这些华人中有不少是马来西亚土生华人,大多是会说中文和马来语的商人,许多人也受过英语教育,可以与英国人交流。

土生华人,即东南亚华人的后裔,通常接受英语教育,在新加坡通常被称为“老客”或“海峡华人”。

从19世纪到20世纪中叶,来自中国的新移民被称为“Sinkuh”(新客)。他们大多数是苦力、汽船上的工人等,大多来自福建、广东和海南。

《新加坡海峡殖民地华人风俗习惯(Manners and customs of the Chinese of the Straits Settlements)》文献中,描述了土生华人的生活方式更加西化。1824年新加坡第一次人口普查时,中国移民要么是土生华人,要么来自澳门、广东和福建,女性远少于男性。

此后,华人很快就占了新加坡人口的大多数,到1849年,华人占总人口52,891人的52.8%。1901年,华人人口已占总人口的70%以上,并至今一直保持这一比例。

受到 1832年英属海峡殖民地自由贸易政策的吸引,早期的华人很多是商人,还有许多人在种植园工作。由于商业繁荣,需要大量劳动力,新加坡也出现了华人苦力贸易。

来自广东的契约劳工和印度劳工与商人签订合同。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苦力贸易合法化并达到高峰。直到 1914年,新加坡废除并禁止苦力贸易。

新加坡华人社会的性别失衡现象长期持续,单身的华人男性不断涌入新加坡;例如,1901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华人男性有130,367人,而女性只有33,674人。

因为长期以来,许多华人并不打算永久定居,即使到了1890年代末,新加坡的华人也只有约10%出生在新加坡。

0 阅读:15

赫歇尔

简介:温带海洋性气候,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国际关系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