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藩:他写有武侯祠中最著名的楹联,书过大观楼上天下第一长联

青林知青 2024-04-02 08:47:37

赵藩:滇西奇男子,白族伟丈夫

很长时间有一个误区,总觉得成都武侯祠门口那幅著名的楹联是赵翼写的,因为,只有史学名家的赵翼方能写出这样有深度的好联,后来才知道,此联为赵藩所写,而且,也不是题咏诸葛亮的,不求甚解害死人啊。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时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写这楹联的起因是当时岑春煊血腥地镇压了四川白莲教和红灯照起义,而只是四川盐茶道的赵藩对自己的这位学生兼上司,不便直言规劝,遂写下这幅楹联,并邀请其游玩武侯祠,自然这位岑大人便看见了这幅楹联。此联被后世称作“攻心联”,对仗工整、富有哲思,它假借吟咏先贤诸葛亮,实则是行劝谏之实。

据说岑春煊看后,在以后的镇压的手段上有了变化,剿抚并举,注意“审势”而妄杀,而后来更是成为辛亥革命时,最早从清官阵营中剥离出来的封疆大吏,是否是这楹联起了一定的作用,也只能猜测之了。

赵藩,字樾村,号石禅老人,白族,云南剑川人.光绪年举人,曾为岑毓英幕僚,历官至四川按察使;护国运动后,任广东护法军政府交通总长,又任云南省第一任图书馆馆长,任内兼《云南丛书》总纂, 历时14年,编印地方文献达280余种,年76岁时逝世。

他是清末云贵川地区的名士,才情卓世,可科举之路走得却很艰辛,秀才、举人倒是一考而过,但六次进京冲击进士都铩羽而归,所以一生只有个举人的出身。而正是这六次往返的过程中,赵藩饱览了祖国壮丽山河和众多的人文胜迹,同时也目睹了一个书生难以见到的生民艰辛,所以,在百感交集中,他写下了很多如《观音土》和《小儿歌》这类反映民间疾苦的诗篇。

小儿哭,泪簌簌,白日惨昏风刮屋;

西家杀儿啼声哀,东家小儿观之回。

回家嫛婗告阿母:吾家可须儿作俎?

屠刀在颈儿心悸,果欲杀儿俟儿睡!

这首《小儿歌》描述的是何等样地惨状,杀儿要等儿睡去!诗中借小儿之口说出的这请求,在什么样的世道中才会发生?真是让人不寒而栗,这就不仅仅是反映现实疾苦了,完全是对社会的一种控诉,在大清朝一片歌舞升平的表象下,赵藩以这般血淋淋的现实,揭示了人们难以想象的人间惨状。

京滇之间,跋山涉水,也耗费了赵藩心血和年华,六次不中,干脆就不考了。他先是去易门县当了个学官,旋又应云贵总督岑毓英之邀为其幕府,开始了他从政生涯。说是为幕,其实地位远高于一般为幕之人,因为,他是岑总督的西席,不仅在处理政务上为其出谋划策,还要教其他各类学识,所以,二人虽然年龄相差不少,但却是一种亦师亦友的忘年之交。

可以说,赵藩的思想不但对岑毓英,也对他一家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为,他还是岑大人的三公子,后任四川总督岑春煊的启蒙老师。岑毓英长期为政云南,他60寿诞之时,在38岁赵藩的建议下,重刻重立大观楼长联,而赵藩的书法在当时亦名动天下,遂请其书写了孙髯翁著名的长联,赵书孙联,此天下一绝,现在还挂在大观楼上,是为昆明之第一胜景。

赵藩在后来的15年中一直在四川宦游,他在四川酉阳当了七年知州,在任时,他勤政为民,秉公办事,清廉为政,慎刑恤民,待民以宽,甚至还拿出俸银来赈恤灾民,他的亲民之举被当下呼为“赵婆婆”,而在一股场合,治下民众都称其为“赵青天”。

他时为四川总督鹿传霖所赏识,但却因鹿总督得罪了恭亲王而被撤职,赵藩也受到牵连,有传闻说,上边传下话来,让赵藩奉上五千元拜寿金,便可保住官职,而赵大人岂能“为五斗米”折腰,愤然挂冠而去。

此为民间传说,虽然合乎赵藩的个性,却于事实不是很相符,反正我是连野史都未见有此说,想那恭亲王奕䜣位摄政王,史书无载其有过贪腐之举,不可能血盆大口地吃到这赵藩头上来了,要说是大贪官和珅倒还有几分可能。

他一生坦荡,两袖清风,离任之际,民皆不舍,史载“赵卸任离酉,士民送达龚滩。凡三日程,香花载道,老幼依恋不舍。”可见他的确是一心为民的大清好官。

其实,他在大清为官的最后一任职务是四川按察使,官阶二品,主管着四川省范围内的刑法之事,清时四川的地域要比现在大出了许多,所以,这赵藩也算是大清朝的高官了,当时任四川总督的是赵尔丰,他素来主张武力行事,严厉镇压当时勃兴的革命党,所以,赵藩与其于政见上很是不合,于是,辞职返乡。

引发赵藩辞官的导火索是当时的同盟会员谢奉琦在宜宾起事,事泄被捕,赵藩并不认识谢奉琦,但认为他是一个革命志士,于是援手相救,却被他的老部下勾结赵尔丰直接杀害;于是,赵藩气愤至极,怒甩乌纱以示抗议,接着便辞职而去,时年57岁。

学未淹通,仕无成功;十六投笔,六十归农;作孺子慕,友田舍翁;人以为欠,我以为丰;一笑谢之,海阔天空。

这是赵藩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名为《六十抒怀》,其时为辛亥年,从这首诗中看出,除去大清二品官服的他,他对自己的一生还是很满意的,但是,辛亥年发生的革命,却又将他从田舍唤出, “甘为革命军中马前卒”,走上了一条革命的道路。

及民国肇始,他接受其弟子蔡锷之邀,在大理成立的“迤西自治机关部”任总理;后来又积极支持并参加了蔡锷发动的“护国运动”,任南方军政府交通部长;其后,他投身民国建立后的多项活动,是一位在当时著名的政治活动家。

民初之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赵公心力交瘁,回天无力,遂回昆明掌云南图书馆,自此,不复再返政坛,直到终老。赵藩不仅是个政治家,更是文学家,他于诗词最为擅长,其在诗词、诗论、楹联及书法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可惜的是,现在之人,怕都只知道那“攻心联”了。

饮酒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是青天;

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

此诗虽然写得浅显,但却是赵藩为官的志向,身处末世,不能实现达济天下之志,遂行独善其身之举,诗以言志,做一个“不爱钱”的好官,乃是赢得民众爱戴的第一要务;在那贪腐横行之际,有几人能如此为之。

赵藩一生倾力为诗,“存诗七十余卷,不下万数千首,视放翁尤过之”,但可惜的是,除了藏于云南省图书馆中,当年刊印发行过的文集外,其余手稿,俱在“史无前例”中被查抄,后来竟无处觅踪,着实让人扼腕痛惜。

他的诗风近杜甫,因为他也象老杜一样,心中装的是“致君尧舜上”,而现实却又让他屡屡失望,于是,随着诗中对现实的描写,如慢镜头一般,将那个时代的点滴事件化作特定,进而连成一片,成就了那个时代“诗史”。

独立向苍茫,危楼跨女墙。

平沙芦渚白,斜日稻陂黄。

山瘦秋心老,天高雁影凉。

村春何处发,百感集中肠。

这首《晚望》不同于他其他类似白描般的作品,读来颇有些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凄凉之感,整首诗都沉浸在满满的愁绪之中,令人顿生沉郁,从这首诗也能看出,他的诗格律整饬,对仗工整,用词精炼,确是诗中高人。

赵藩还有一个与其他诗人不同之处是,他很喜欢写楹联,一生所书楹联无数,“攻心联”自是其代表作,现在存世的也有数百联之多,可以说,你一个不小心,就会在某个景点中看见他的作品。

时值春暖花开,疫情渐解之时,武侯祠的游人也多了起来,“攻心联”前也是照相的热点,但因取的是大门之景,似乎没有人会关注这幅名联,更不会有兴趣知道写这联之人为谁了,其存在感远不如祠中的一盘小盆景,或者盛开的一树花。

于是,赵藩在历史的长河中,正渐渐地被忽略和淡忘;我不知这是人们的关注点早已转移,还是时代发展之必然,是进步抑或是退步,不得解,唯一声长叹!

0 阅读:0

青林知青

简介:三线子弟下乡知青待岗工人,打工归来一支秃笔聊伴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