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俄清三国变法比较观康熙变法力度不比彼得路易小

酱史有料 2023-12-17 20:52:38

诸位看官,提到变法。人们往往有两个误区,第一个误区,那就是越变法国家政体越开明。第二个误区君主都很保守不喜欢变法。

先说第一个误区,越变法国家政体越开明。其实不然,有时候君主权利相对集中。反而能让国家机器更加高效的运转。比如小子昨天引用了梁任公的《论君政民政相嬗之理》,里面明确提出【俄史称俄本有议事会,由贵爵主之,颇有权势,诸事皆可酌定。一千六百九十九年,大彼得废之,更立新会,损益其规,俾权操于己。俄之旧会,殆犹夫希腊、罗马诸国之议院也,犹多君之政也,俄之变多君而为一君,则自大彼得始也。】。俄国是靠废除原始民主政体,实行开明专制走向富强的。而同时期的法兰西,路易十三终止三级会议,路易十四废除宰相制度。都让君权走向极盛。

由此可以推论出,变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加强君权,君主没理由不喜欢。而任公在《论不变法之害》中也指出:【圣祖皇帝永免滋生人口之赋,并入地赋,自商鞅以来计人之法,汉武以来课丁之法,无有也,则变赋法矣;举一切城工河防,以及内廷营造,行在治跸,皆雇民给直,三王于农隙使民,用民三日,且无有也,则变役法矣;平民死刑,别为二等,曰情实,曰缓决,犹有情实而不予句者,仕者罪虽至死,而子孙考试入仕如故,如前代所沿,夷三族之刑,发乐籍之刑,言官受廷杖,下镇扶司狱之刑,更无有也,则变刑法矣。】指出了康熙变法变革了赋法,役法与刑法。而这些变法举措都是千古所未曾变的。

而最近依然很火的一部古装神剧《雍正王朝》,基本上通篇都是在讲清世宗的三项新政。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火耗归公。而这三大新政之外还有一项政策,那就是废除贱民。这些变法举措也都是千古所未曾变。而清朝君主几代的变法根本上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任公在《论君政民政相嬗之理》彼得大帝废朝会,行专政之前。提到了:【若谓此为民政也,则我朝天聪、崇德间,八贝勒并坐议政,亦宁可谓之为民政也。】八王议政政体,素来为清朝汉族官僚所反感。《雍正王朝》里张廷玉的一番陈词已经很好的破斥了八王议政的合理性。然而八王议政毕竟是一种原始贵族议政政体。英国等欧洲君宪国,一开始也是王与诸侯共天下,最后才过渡到虚君共和的。顺治以后八王议政不行,仿佛路易十三废止三级会议。康熙设上书房,雍正设军机处。仿佛路易十四废除宰相制度,彼得大帝废除朝会。三国都通过加强君主专制的变法使国家走向了一时强盛。

然而这种独夫民贼自我陶醉的变法,注定只会是一针兴奋剂,甚至是毒品。国家在短暂强盛之后,最终会迅速的萎靡病态。最终害人害己。世界各国末代皇室下场之惨无过于法俄皇室者便是明证。而五口通商之役,发生在拿破仑逊位之后。此时欧洲各君主国虽然暂时镇压了革命。然而自身对君主专制也产生了反思。越来越顾及老百姓的呼声。真正做到了民贵君轻社稷次之。反观满清,在经历了西南川楚起义,东南艇匪之乱,天理教之乱后。洪水猛兽都冲到家门口了。依然不知悔改。所以清朝之后屡屡为西方所辱。不只是落后就要挨打,更重要的是君权必败于民权。而清廷之所以没有遭受法俄那样的报应。实在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最后几年开始注意民间舆论,对革命党也能尽量做到依法处置,宽大处理。最终为自己赢得了宽大处理。

而法俄清三大君主专制国,不仅日后遭受恶报。就是当时也是外强中干,清廷雅克萨之战已暴露了自己的不足。而太阳王在欺负小舅子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也是不胜而胜,还为重孙后代召来一堆仇敌。彼得大帝更惨对土作战,表面光都没做到,究竟怎么回事。且听日后分解。

0 阅读:31

酱史有料

简介:有趣有味,回味无穷,酱的史最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