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大才疏的摄政王载沣,最大的长处就是越活越明白

馬贺说文化 2022-11-10 09:04:54

都说满清开国是摄政王,亡国也是摄政王,各自君王也是幼主登基。对比多尔衮的精明强干,末代摄政王载沣实在得太无能了,既无能,也无谋略,更无才干。能力不配地位,自然招来祸患。面对无法挽回的局面,由最初的信心满满,到最后的彻底放弃,也不过是短短三年,万幸的是,退位的载沣是越活越明白,也算有一个不错晚年。

在1908年慈禧要立溥仪为皇帝,张之洞对慈禧说,国家正逢乱世,立长君是国家社稷之后福立溥仪不如直接立载沣,慈禧对此哀叹道:“我何尝不知立长君,但我不能让我儿子(同治)绝嗣”。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儿子溥仪为皇帝,载沣才得以担任摄政王,而就能力来说,他实在是差得太远,这一点载沣还颇有自知之明,多次向慈禧推诿,气得慈禧破口大骂:“你真是个奴才,这个时候推诿什么,你不给你儿子守江山,你让谁干”。于是,25岁载沣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赶鸭子上架成为事实上的“皇帝”。

这位末代摄政王载沣,无论德行,谋略,能力几乎没有任何可取之处,甚至都不如溥伟,从1908年摄政开始,到1912年清帝逊位的短短三年之间载沣可谓是从信心满满到最后彻底躺平,其心态的的变化,也说明一个问题,当你把一个人放在不属于他的位置上的时候,不仅仅对他是一种煎熬,对事情本身也没有益处。由此可以窥见作为摄政王的载沣与作为个体的载沣的不同。与载沣共同执政的实际上就是一群无能且目无余子的宗室子弟,包括载沣的弟弟载洵、载涛、皇族宗室载泽、载振、溥伦等人这帮二十多岁“小年轻”。他们“太嫩了”,没有任何的实际治国经验,就三年,短短三年就把大清给折腾完了。

载沣刚刚上台的时候。他没得选只能硬着头皮去干,而也是无知者无畏,真敢干。载沣上台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收归军权和财权于朝廷,但一切都以失败告终,载沣也不去想想,以慈禧的威望和能力都无法将权力收归朝廷,你载沣又有何德何能。只能说,在政治上,载沣实在是过于幼稚。作为摄政王,应付事变决难胜任。面对规模并不大武昌起义不仅是束手无策。更是指挥不动军队。最后只能是让袁世凯取而代之。

在被袁世凯彻底取代之后,载沣也就算是彻底放弃了,他已经认为满清的存亡已经与他没有任何关系,即便皇帝是他的儿子,在1912年南北议和满清退位之后,孙中山亲自去见了载沣,两人言谈甚欢,1925年孙中山再次来到北京后再次拜访载沣,两人阔别十余年,载沣设宴款待,晚宴结束后孙中山送给载沣一张照片,在照片后写到“醇亲王惠存,孙文赠”。孙中山去世后,载沣把照片供在大堂,焚香悼念。一帮遗老遗少骂他是“奴才,败类”。有愧于列祖列宗。载沣对此只有苦笑。自民国建立后,清廷的遗老遗少王爷们一直不老实,和日本人搞满蒙独立,载沣从未参与,后来张勋复辟,他也持消极态度,日本人与天津的溥仪接触洽谈,溥仪跳出来甘愿为奴,随后伪满洲建立,载沣与溥仪断绝父子关系。在这件事情上,他充分表现了民族气节,政治胆识和魄力。这是他晚年最值得称道的事情。

载沣年轻时冲动,中年看清形势,晚年识大体,甚至说,他可能并不恨推翻清朝的孙中山,两人的关系还不错。载沣实际就是一个普通王爷,太平盛世,他做一个普通王爷尚可。如果逢乱世,则遇事优柔寡断,都说他忠厚,实则忠厚即是无用的别名。只能说,他做好了力所能及的事,不强求那些做不到的事。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