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探望重病的弟弟弘瞻,前脚刚离开,弘瞻悲叹:我命休矣

严守说历史 2023-06-26 12:13:41

古代一个人生病了如果可以得到皇帝的探望,相当于无上荣耀。但对于果亲王,也就是乾隆最小的弟弟弘瞻而言却并非如此,他不但没有因此病情好转,反而从此胆战心惊。

在乾隆走后,弘瞻更是声泪俱下,直呼:“吾命休矣!”乾隆在政治上雷厉风行,对待臣下也是心狠手辣,可对于自己的弟弟还算仁慈,尤其是对弘瞻,从小就呵护备至。

所以一听说弘瞻生病,乾隆就亲自前去开导。弘瞻也是从小就不怕乾隆这个兄长,因为不管弘瞻干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乾隆总会为他兜底。可是这一次,弘瞻一反常态,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

呵护过度,性格有缺陷

作为雍正最小的儿子,弘瞻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他生在圆明园,长在圆明园。在弘瞻出生前,雍正已有将近十年不曾得子,弘瞻的降生给了雍正无限欢喜,自然对这个老来子呵护备至。

可惜在弘瞻四岁那年,雍正逝世,四皇子乾隆继位。雍正子嗣本就不甚旺盛,再加上大多早夭,等乾隆登基时,就只剩下弘昼和一个年幼的弘瞻了。

对于仅剩的两个弟弟,乾隆可以说是仁至义尽了。特别是弘瞻,这个对皇位没有任何威胁的弟弟,乾隆给了他几乎所有的关爱,不仅让他继续生活在圆明园,还请了博学多识的江起镨教授弘瞻知识。

弘瞻就像是温室里的花朵,从来没有经历过一点风雨。这也导致了他性格懦弱,行为轻浮。据说乾隆有一次前往圆明园看弘瞻,原本还高高兴兴和宫女太监玩闹的他,看见乾隆撒腿就跑。

见此,乾隆也只能无奈摇头,责备下人没有把弘瞻带好。一遇上弘瞻,乾隆又变得好声好气,悉心照料,显然把这个弟弟当儿子来宠。也难怪,乾隆比弘瞻大了二十几岁。

有了良好的先天条件,弘瞻的学习还是很不错的。十八岁的他就满腹诗书,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虽然也有乾隆偏爱他的因素在其中。

乾隆知道弘瞻的个性,不忍心让人受到打击,遇上什么大事情,就自己帮他解决了。因此,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朝堂上,弘瞻一直是顺风顺水的。

没有经历过磨难就直接站上金字塔的人,有一天遇到始料未及的事情,最容易自乱阵脚,弘瞻就是一个例子。弘瞻之所以会生病,就是因为乾隆罚了他。

这在以前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于是弘瞻就开始胡思乱想。毕竟乾隆对臣子冷酷无情,弘瞻都看在眼里,难保有一天,他不会对自己的亲兄弟下手。

本来弘瞻就经验浅,猜不透人心,又整天无所事事,一来二去就生了病。这一病,还不是小病,他直接是卧床不起。

原本乾隆就是想小惩大诫,好让弘瞻收收心,改改性子。知道弘瞻生病后,乾隆赶紧跑去看望。没成想,在弘瞻的眼里,乾隆的关心只是一次试探,看来这个宠爱自己多年的皇兄,终究还是要对他下手了。

这种想法要是放在普通人身上,根本不可能出现。可是偏偏作为皇子的弘瞻,就会因为哥哥的一次探望而整日担惊受怕,以至于最后忧思过度,郁郁而终。

说实话,弘瞻的结局,与他小时候被人过度保护不无关系。他不知道,犯错受罚是天经地义的,也不知道一件事的后果自己能否承担。

于是很多时候,弘瞻做事都是随心所欲的。在一个皇帝的眼中,江山永远大过一切。当有一天,弘瞻做了什么威胁统治的事情,乾隆肯定会舍弃兄弟情谊。

弘瞻是皇室子弟,自然深知这一点。于是他想起自己一切的所作所为,就更害怕乾隆会对他痛下杀手了。那么弘瞻究竟做过多少逾矩,才让他在事后想起时惶惶不可终日?

目无尊长,心无社稷

前期,弘瞻仗着乾隆的宠爱,常不把乾隆放在眼里。甚至有一次,弘瞻和弘昼一起去向皇太后请安,之后二人一左一右的坐在皇太后的身边,和太后说笑。

这时候乾隆也过来请安,按照惯例,只要皇帝在,皇太后右边的位置只能皇帝坐。结果弘瞻对着乾隆行完礼后,丝毫没有让座的意思,一屁股做到皇太后右边的位置上。

弘瞻的行为是在公然挑衅皇权,要是放在平常人身上都不知道死多少回了。但面对弘瞻,乾隆只是死死的盯着他,以此逼迫他遵守规矩。

尽管弘瞻不尊敬兄长,乾隆还是精心帮他规划了前程。果亲王允礼去世后,乾隆把弘瞻过继给了他。说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很熟悉。其实没错,弘瞻就是甄嬛传中,六阿哥的原型。

但是弘瞻真实身份相当清白,他是谦妃之子,并没有和果亲王的那段缘故。可能乾隆将弘瞻过继给果亲王,确实存了自己的私心,那就是断掉弘瞻争夺皇位的路。

不过乾隆也是真心在弟弟谋划,不然他大可随便找个理由把人除了,可不更干净利落。因年纪轻轻的弘瞻就承袭了亲王的爵位,有了双亲王的俸禄。

而且果亲王原来就家底丰厚,一时间弘瞻身价倍增。都说贪欲是无限的,成为富翁的弘瞻内心开始膨胀,一心收拢钱财,最离谱的是,他连自己的母妃都不放过。

谦妃生日时,弘瞻连去行个礼都很敷衍,但是他却利用谦妃的生辰,向下官索要好处。乾隆知道后,责备弘瞻不尽孝道,并且苦口婆心的规劝,希望他能改过自新。可弘瞻是左耳进右耳出,依旧是我行我素。

直到有一天,贩卖人参的事情被爆了出来。一经调查,弘瞻也在名单之内,乾隆震怒。要知道,以果亲王的实力,就算弘瞻一辈子游手好闲,那钱也怎么花都花不完,何必去干那蝇头小利的事。

原来这弘瞻是欠了商人的钱,想利用贩卖人参来还债。不是因为他还不起,是不想花自己的钱,由此可见弘瞻的贪婪到了何种地步。

眼见弟弟就要长歪了,乾隆终于下决心要敲打敲打弘瞻。于是乾隆下诏:“行为不端,罚银一万两,亲王金宝销毁一颗。”弘瞻降为贝勒,被罚在家里闭门思过,才开始怕了。

其实乾隆的惩罚算是轻的了,奈何弘瞻从没直面过皇帝的怒火。突然间一下,于他而言,就像天塌了一样,很难不忧思成疾。况且,乾隆此举就当真只是教训一番弘瞻吗?

名为敲定,实则试探

像乾隆这样精明的皇帝,怎么会不知道弘瞻的所作所为,只不过是当时无伤大雅,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毕竟多年来,他对弘瞻的付出全是发至内心的。不到万不得已,乾隆不会对弘瞻下手。

在乾隆的纵容下,弘瞻行事越发不知分寸。从个人行事到政务,全部处理的一塌糊涂。以前在圆明园生活,好歹有人管束,除了处事嚣张跋扈些,并没做出不妥的行为。

弘瞻作为果亲王自立门户后,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什么规矩礼数,在他眼里全都不值一提。对待下人动辄打骂,府上的人对这位王爷是敢怒不敢言。

而且弘瞻手下有一队人马,专门在民间帮他搜寻宝物。要是有什么古玩字画被弘瞻看上,基本就是羊入虎口。把钱看的比命重的弘瞻只肯用很低的价钱,去买下价值连城的宝贝,其实与抢无异。

与前果亲王相比,百姓提起弘瞻简直是怨声载道。这种种恶事,乾隆尚且可以忍受。最为致命的是,弘瞻居然对军机处动起了心思,想通过阿里衮往军机处安插自己的人。连史书对此也有明确记载:“又尝以门下私人嘱阿里衮。”

军机处是清朝皇权的象征,弘瞻此行触碰了乾隆的逆鳞。乾隆才大发雷霆,立即下令处罚弘瞻。乾隆此时已经对弘瞻心存怀疑,但是绝对没有杀意。

从乾隆把人软禁起来好吃好喝的待着,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可是没想到弘瞻那样没出息,很快就吓出病了。乾隆一是担心自己从小疼到大的弟弟,二来也有要试探一下弘瞻的意思,看看被削爵后,弘瞻有没有动什么不该动的心思。

结果一看到弘瞻的样子,乾隆都吓了一跳。一看到乾隆,弘瞻拖着虚弱的身体,跪在床上磕头。乾隆赶紧安慰说:“以汝年少,故稍加拂拭,何愧恧若此?”

并且念在弘瞻病重,又给他升到了郡王。王府众人为弘瞻高兴,看来乾隆还是重视弘瞻的。可是弘瞻本人,并不这样认为。乾隆走后,他面如土色,觉得乾隆离杀他不远了。

别人问弘瞻为什么这么想,他就说乾隆没恢复他亲王的爵位,就是不在信任他了,总有一天会抛弃他。一个病人不好好养病,成天担惊受怕。结果可想而知,不到两年,弘瞻就一命呜呼了。

弘瞻其实拥有一个美好的开局,一出生就拥有了尊贵的地位和优秀的教育。倘若他勤勤恳恳,或许能有名垂青史的机会;如若不然,安安分分也能安度余生。

可是两个善终的结局,弘瞻都没有选择。而是放纵自己的欲望,最后心境跟不上膨胀的野心,只能郁郁而终,年仅三十三。人总会有像弘瞻一样,遇上有心无力的时候,若实在无法突破自己,不妨后退一步,珍惜当下。

0 阅读:228

严守说历史

简介:说故事共赏人生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