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时犹可数,恩怨已成空——波诡云谲的中苏羁绊

拐蚂拐 2024-03-25 19:33:47

1949年初,国民党全面败退之际,斯大林多次致电毛主席,希望国共划江而治,意图分裂中国。

1949年8月,毛主席撰《别了,司徒雷登》,与美国决裂,彻底与苏联站到一起。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志愿军入朝,联合国通过“紧急制裁案”等系列决议,将朝鲜与中国定义为“侵略者”,“联合国军”得以组织并开赴朝鲜战场,而同属社会主义阵营、在联合国拥有一票否决权的苏联,对此无动于衷。

1953年,苏联决定大规模援助中国,著名的“156工程”,使得中国迅速形成完整的重工业体系,工业化进程至少提速十年。

1960年,中苏决裂,中国掀起“打倒苏修”的巨大浪潮。

1962年,中印冲突之际,苏联选择支持印度,并于中苏边境密集调兵。

1969年,珍宝岛战役爆发,苏联百万大军压境,并对中国实施核威胁。

......

事实上,我们很难找出一个词,能够精确地形容出,中苏数十年间的恩怨情仇。

分分合合的羁绊,使得这些史实摆到一起来看的时候,就显得格外矛盾与突兀。

那么,这每一段历史羁绊,又是因何而来呢?

1932年,毛主席被撤销了几乎所有的职务,党权、军权均被一撸到底,被迫赋闲。

王明、博古等人全面照搬苏联的那一套,始终坚持与敌正面硬撼,使得红军一败再败。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挽救我党我军于危亡之际的遵义会议召开,以毛主席为首的领导集体得以确立。

大抵就是由此时起,苏联对于我党的态度,就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比起中国革命的成功与否,苏联其实更关心的是,他们能不能始终保持对我党人事、军事、党建等工作进行全面掌控。

苏联希望我党足够听话,希望我党完全遵从,他们并不想看到一个反对本本主义、总有自己想法、常常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反呛的人。

自遵义会议、整风运动之后,苏联无法实现远程遥控了,态度自然也就变了。

故而,到了抗战期间,苏联的大批援助,基本都是给到了国民党,而不是那个总让自己头疼的社会主义阵营“小老弟”。

1945年2月,美、苏、英在雅尔塔签订秘密协议,其中涉及到中国的,有这么几条:

1. 外蒙古的现状须予维持;

2. 维护苏联在大连商港的优先权益,并使该港国际化;

3. 恢复旅顺港口作为苏联海军基地的租借权;

4. 中苏设立公司共同经营合办中长铁路、南满铁路,并保障苏联的优先权益;

5. 维护中华民国在满洲完整的主权。

这几条内容,事实上对苏联利益极大。

首先,苏联希望以外蒙独立,在保护西伯利亚铁路这条“远东大动脉”战略安全的同时,又可将中国北疆撕开一道口子,以便西进新疆、东进东三省,甚至是直插北京。

其次,苏联意图控制大连港与旅顺港,此举不仅可以紧扼中国渤海咽喉,更方便他们于此建立起面向全球的主要海贸路线,以迅速扩张苏联经济版图。

再者,只要苏联控制了大连港与旅顺港,控制了中长铁路,就极易使得这条由苏联境内经哈尔滨、长春直达旅顺的东北经济生命线,变成“东北领土切割线”,以便他们步步蚕食我国领土。

为了获取苏联支持,为了接收东北,也认清了“弱国无外交”的残酷现实,在美、苏的压力下,国民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在拿到了想要的利益之后,苏联更加支持国民党,并希望国共握手言和。

直至1949年,解放军即将渡江之际,斯大林仍要出面调停,希望国共划江而治。

为什么?

因为《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国民政府与苏联签订的,斯大林当然不希望国民党垮台,不然谁来维系苏联在我国东北的利益?

因为毛主席早在三大战役胜利之后,就已公开发表声明:新中国将废除国民党政府对外签订的一切卖国条约。

所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到了解放军攻入南京之际,苏联大使馆仍要义无反顾地收拾行囊,跟着国民政府去了广州。

既然如此,为何毛主席在短短几个月后,又以“一边倒”战略完全倒向苏联?

因为在1949年2月,司徒雷登曾发表声明,称“中国新政府继续继承现存的中外条约义务,是美国予以承认的前提。”

虽知国民党大势已去,但美国也与苏联一样,并不希望放弃在中国的利益,苏联希望《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继续履行,美国又何尝不想让《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继续履行呢?

司徒雷登的意思很明确,这既是美国的要求,也是美国最后的底线,如果你毛泽东同意,那美国就会全力支持你;如果不同意,那你就不要妄想得到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承认。

如此要求,毛主席当然不会同意,全体中国人也都不会同意。

此时的苏联,在利害关系上也是拎得清。

既然国民党的败亡已是必然,那就任由他们败亡吧,且苏联最大的威胁,也从来都不是这个即将成立的、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拉拢新中国以增加阵营实力,才是头等大事。

因而苏联提出,旧合约的事情可以有商有量,并表示会支持新中国加入联合国。

美国没得谈,苏联有得谈,那自然是要选择苏联了。

彼时的中国,饱经数十年的战乱摧残,华夏大地百废待兴,国力极为弱小,因而在这种选择站队的事情上,完全没有实力做到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只能“一边倒”。

1949年12月,新中国成立仅2个月,毛主席出访苏联。

为什么这么急?

当然要急,事关主权领土完整,怎能不急?

而事实上,苏联压根就不想归还大连港与旅顺港,双方的第一次会谈就闹得很不愉快。

斯大林给出的借口,即称《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根据雅尔塔协定而来,而雅尔塔协定是由美、苏、英拟定的,苏联要是改了,那就会落人口实,也为美、英将来改动条约提供了法理依据。

毛主席被气得够呛,一度闭门不出,也不跟斯大林谈了,坚持要等周总理过去了再谈。

事实上,这可不是毛主席不想谈,而是他要争取时间,要来一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你苏联既然没有诚意谈,那我就等着有人给你上点压力了再谈。

1949年12月底,通过一系列外交手段,对于新中国的合法地位,英国已表示认同,并准备正式递交照会。

同时,英国也从周总理“有意无意”透露出来的一些信息里,抓住了一个对付苏联的机会。

于是,英国的报纸上,开始以大篇幅文章,进行铺天盖地的报道,称“斯大林已将毛泽东软禁!”

看着英国煽风,美国自然也来点火。

1950年1月6日,英国政府正式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美国总统杜鲁门则于1月5日发表声明,称美国对于台湾,或是中国的其他领土,从没有进行掠夺的野心,美国不准备武力干涉中国内政。

1950年1月12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发表《中国的危机》演讲,抗议苏联占据大连港、旅顺港、中长铁路。

如此一来,斯大林顿感压力巨大。

1950年1月20日,周总理“适时”抵达莫斯科,并于之后几天进行双方的第三次正式会谈。

这一次会谈,苏联基本同意了中国的方案,但仍心有不甘地又想添上一条:“苏联有权自由利用中长铁路运兵和军用物资。”

对此,毛主席则轻描淡写地回道:“中国要求对等使用西伯利亚铁路,从东北至新疆自由运兵和军用物资。”

苏联当然不会同意,也不得不将他们希望新增的那条协定去掉。

1950年2月17日,中苏谈判结束,签订新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条约规定,苏联不迟于1952年末,将中长铁路的一切权利及全部财产移交中国;苏联不迟于1952年末,从旅顺口撤回驻军,中国偿付苏联先前在旅顺港的建设费用及恢复费用,设施移交中国;苏联将大连港的行管管理权完全交予中国。

国民政府先前送出去的特权,除了外蒙之外,全都拿回来了。

至于外蒙,苏联自然是要强行保留的,而且彼时外蒙已然独立,其地位特殊,问题也不是仅靠中苏双方进行谈判就能解决。

同时,苏联承诺给中国援建50个工业项目,并以1%的利率,给了中国3亿美元的贷款。

毛主席的这次出访,对于新中国来说,自然是巨大成功。

但对于苏联来说,却是恨得牙痒,因为他们失去了不冻港,失去了面向太平洋的出海口,失去了蚕食中国东北的机会。

很显然,苏联虽是不得不签这个协议,但也不会心甘情愿地吃这个亏。

因而在1950年1月30日,几乎就在中苏协议基本达成的同时,斯大林给金日成去了密电,称苏联支持金日成统一朝鲜。

1950年2月4日,斯大林同意了金日成的请求,让其提前使用1951年的贷款,金额为7000万卢布,朝鲜以之迅速扩兵。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对于朝鲜战争的爆发,苏联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其实让人感到很迷。

1950年1月,中苏谈判期间,苏联突然在联合国提出了“驱除国民党”的议案,被联大否决之后,苏联就因此退出安理会。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之后,苏联依然拒绝返回安理会。

正因苏联的缺席,使得安理会迅速通过“紧急制裁案”等提案,“联合国军”得以组织,美第七舰队得以进入台湾海峡。

同时,苏联还公开发表声明,称莫斯科将置身事外,称自己不返回安理会是情有可原的,是身陷两难的,因为如果苏联否决了安理会的提议,就等于承认了平壤是有莫斯科支持的;如果苏联不否决,又意味着对朝鲜以及社会主义阵营的背叛。

真是这样么?怎么可能?这明显只是苏联的套路。

1950年8月1日,待到一切已成定局,苏联又迅速重返安理会并担任轮值。

这就是苏联的态度,对于朝鲜战争的爆发,他们是任其发展的。

站在斯大林的角度来说,这是一手很老辣的大国计策,因为他几乎已经算尽了朝鲜战争所有可能的结局。

第一种结局,是北朝鲜速胜。

事实上,这是最大的可能。

有了苏联支援的大量装备,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北朝鲜也曾一度将南朝鲜压到釜山,几乎已将南朝鲜全境占领。

如果是这样的结局,朝鲜势必统一。

而作为回报,金日成也已许诺将元山、仁川、釜山、济州租借给苏联,这些港口的到手,完全可以抵去苏联失去大连港、旅顺港的损失。

第二种结局,是美国入场,北朝鲜顶得住。

如果是这样,对于苏联也是极大好事,因为这等于通过“代理人”的模式,将美国拉入战争泥潭,而苏联则可趁机西进,经营欧洲。

第三种结局,是北朝鲜顶不住,中国旁观。

如果是这样,无处容身的北朝鲜,势必被迫北上西进,退入中国东北境内组建流亡政府,而美国则可兵压中国边境,中国唯一的工业基地将完全暴露在美国的炮口之下。

到了此刻,中国必将压力重重,从而被迫请求苏联军事援助,苏联则可通过中长铁路运兵,并名正言顺地兵进大连港与旅顺港。

第四种结局,是北朝鲜顶不住,中国出兵。

如果是这样,最终的结局似乎也能一眼看透。

因为在当时来说,别说只是苏联,乃至整个世界,甚至包括我们自身,都不相信一个刚刚建立起来的、一穷二白的国家,能够与世界第一强国抗衡。

出兵,势必打不过;打不过,势必得摇人。

于是乎,苏联依旧可以如预想那样,通过中长铁路,兵进大连港、旅顺港,甚至其他地方。

因而我们也就明白了,为何苏联在朝鲜战争爆发之时,会有很迷的表现。

不干涉,不表态,任其发展,隔岸观火,坐等捡漏,适时进场,其实就是他们最好的预案。

然而,战争的走势完全不像苏联所预想的那样,也超乎了所有人的预想之外。

新中国面临空前危机的关键时刻,毛主席作出了最伟大的决策:“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失极大!”

但显然,目空一切的麦克阿瑟对此嗤之以鼻,他在入朝作战的时候,甚至扬言:“中国军队都是乌合之众,只要中国人参战,我将让只靠步枪作战的中国人尸横遍野,将整个战场变成屠宰场。”

很快,一度兴奋地期待着中国入场的麦克阿瑟,终于笑不出来了。

那一群脚踩薄底胶鞋、穿着单薄棉衣、啃着冰冻土豆的人来了,他们以简陋的装备,向整个世界展示了,什么才叫做“战斗民族”,什么才叫做“武德充沛”,什么才叫做“人类轻步兵巅峰”。

那一群人,令敌人闻之色变,他们被所有的中国人都称为“最可爱的人”。

斯大林想到了开头,但他没有想到结尾。

中国参战后,确实被迫邀请苏联海军入驻旅顺港,以威慑美国海军;确实被迫邀请苏联空军进入中国领空,以保护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线。

但斯大林没想到的是,中国并没有邀请苏联陆军进驻东北进行协防。

更让斯大林感到意外的,则是志愿军顽强的意志、强悍的战力,居然能将以世界第一强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从战场上生生逼到了谈判桌上。

别说斯大林意外,当时的整个世界,谁不意外?

苏联对于中国的态度,由此才是真的转变了。

所以我们才说,尊严只在剑锋之上,中国人的尊严,中国人的腰杆子,就是志愿军在战场上打回来的。

由于二战,苏联的半壁江山也都成了废墟,其经济体量甚至达不到美国的一半,想要与美西方进行长期地抗衡,苏联就必须收回对中国的野心,真心实意地与中国抱团取暖。

苏联放下了面子,展示出了诚意。

1953年,原本约定只有50个工业项目的援助,苏联将其增加至156项,即著名的“156工程”。

1955年,苏联先后两次,主动增加援建项目。

1957年,苏联援建达到最高峰,项目多达291个,援助金额高达30亿美元。

所以我们为什么说,抗美援朝的战争红利我们一直吃到了今天,正是因为志愿军打出了军威国威,才使得苏联甘做“善人”。

朝鲜战争之前,中国只是被苏联视为“附属国”。

朝鲜战争之后,中国凭着实力才被苏联视为真正的盟友。

1958年,赫鲁晓夫提出,要在中国领土建立长波电台,并与中国组建联合舰队,以此来交换核武技术。

关于长波电台,苏联不同意其主权属于中国。

关于联合舰队,由于彼时我们的海军力量极为弱小,联合舰队说白了也就是苏联舰队,苏联将凭此获得旅顺港的驻军权。

这两个提议,毛主席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当今世界,愿意为了援助而自愿放弃自家港口驻军权的,不能说多,只能说很多很多,但中国显然没有“随大流”。

自清末以来,经过了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抗日战争这数十年的战争洗礼,“领土”与“主权”两个词,早已成为了所有中国人体内,最为敏感的神经。

跟中国人提其他过分要求,或许还可以;跟中国人提领土与主权,提都别提!

因为我们不希望,在经历了那么多之后,还会有那么一天: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居然会有一些地方,被挂上“中国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木牌。

或许赫鲁晓夫没有吞并中国的野心,或许他只是觉得,给了中国那么多的援助,要一点回报应该不过分。

但事关主权,哪怕只是一丢丢,毛主席也坚决不同意。

至此,中苏的“蜜月期”也就结束了。

1958年8月,没有提前告知苏联,解放军炮击金门。

1959年6月,苏联称已和美国达成禁止核武试验的协议,停止对中国核项目的援建。

1959年8月,在未与中国沟通的前提下,苏联称其将在中印冲突中采取中立。

1960年,中苏先后展开舆论战,中国批评南斯拉夫修正主义,矛头指向赫鲁晓夫,苏联则在布加勒斯特会议上,围攻抨击中国社会主义理论。

1960年7月,苏联单方面撕毁合约,召回全部苏联专家,销毁部分技术图纸。

由此之后,中苏全面交恶。

1962年,中印冲突期间,苏联于中苏边境密集调兵。

1969年,苏联百万大军压境,并对中国实施核威胁。

为此,毛主席还提出了“换家战术”,只要你敢拿核弹炸我家,我就蜂拥而入,所有的野战军、民兵、百姓全部进到你家,将整个中国全部搬到苏联。

同时,毛主席还提出了“拖美下水”,只要苏联敢拿核弹炸中国,中国就敢把所有的核弹,全都打到附近的美国基地里去。

尼克松与基辛格听后倒吸一口凉气,并迅速召见苏联大使,向苏联表明态度:“只要苏联有一枚中程导弹离开发射架,美国将毫不犹豫对苏联进行核报复。”

最终,中苏谈判于当年10月进行,这才使得核威胁消于无形。

岁时犹可数,恩怨已成空。

苏联盛极一时,如今已成历史。

当我们透过史实,回头再去看中苏之间这波诡云谲的羁绊,自然也就理解了其中的原因。

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从来都是以国家利益为前提,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国家之间的羁绊,不以个人感情为牵绊,不为意识形态而左右。

想摆我们一道,不是因为他们有多恨我们,而是因为他们要攫取自身利益。

想帮我们一忙,也不是因为他们有多爱我们,而是因为他们需要依仗我们的力量,去维护他们自身利益。

仅此而已,这才是政治。

大国博弈,不外如是乎。

0 阅读:45

拐蚂拐

简介:后来,渐渐地没有了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