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遵家族:祖孙三代都投身边疆的武将世家

三国可不求甚解 2024-05-16 05:55:16

按照我们从大到小的规则,在曹魏终极官职里,一品的太尉、司徒、司空都讲完了,二品的骠骑将军、车骑将军也讲完了(上一篇文章就是讲的车骑将军郭淮),现在就轮到二品的卫将军了。

曹魏终极官职

整个曹魏时期,最高官至卫将军的也就4人:曹瑜、胡遵、司马攸、贾充,其中曹瑜不详、司马攸是皇族,都没必要讲,只有胡遵和贾充值得一说。今天就先说胡遵。

陈寿写《三国志》挺有意思,胡遵官至二品的卫将军,儿子胡奋在西晋时又非常显赫,陈寿竟然不给胡遵立传,也不知是咋想的。目前胡遵的事迹只能从其他传记中拼凑出来。

胡遵出身于安定郡,是被当时的雍州刺史张既给发现并推荐任用的,但其早年经历并未留下记载。到诸葛亮兵出五丈原时,胡遵作为将军和郭淮一起防守北原,抵挡住蜀汉军队的进攻,此时他已是一名将军了。到景初元年时,胡遵又在司马懿的带领下平定了辽东的公孙渊。总之在这之前他都是给司马懿打工的,属于中下层军官,也是一刀一枪从血海中爬出来的。

到嘉平年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后,胡遵以司马懿嫡系的身份出任征东将军、青州徐州都督,一跃成为二品大员,后又晋升卫将军。在任期间,虽有平定毌丘俭的功劳,但也有在东兴被诸葛恪击败的耻辱。总体而言,算得上一位经验丰富的战将吧。

嘉平二年时曹魏都督

安定胡氏本非名门望族,但自胡遵开局之后,也开始蒸蒸日上,朝着豪族的方向发展。

(请横屏观看)

胡遵家谱

1.第一代

胡遵的四个儿子基本都跟他一样,走的武将路线,投身于边疆的建功立业中。

长子胡奋最有文韬武略,在曹魏时曾跟随司马懿讨伐公孙渊,凯旋后任徐州刺史。在诸葛诞叛乱时,又任大将军司马昭的司马,其部下最后斩杀了诸葛诞,因功被封为子爵。西晋建国后,胡奋先是平定了匈奴刘猛的叛乱,后又出任平南将军、江北都督,在灭吴之战中独自领兵一路从江夏进攻夏口,虽然功绩没法和王浑、杜预、王濬等明星比,但也是斩获颇丰。战后,胡奋不断晋升征南将军、荆州都督、尚书左仆射、镇军大将军,官至二品。品阶也就比他父亲的卫将军差一点。

灭吴之战中胡奋进攻夏口

次子胡广(也有史料记载他是胡奋的哥哥),官至少府,三品官,主管皇帝的后勤私事,具体事迹不详。

三子胡烈也是一名猛将,钟会伐蜀时他时任征蜀护军。当时姜维改变魏延“实兵诸围”的策略,将汉中的兵力龟缩于汉城、乐城和阳平关三处,分别派蒋斌、王含和傅佥防守,想打防守反击。而胡烈负责进攻的就是阳平关,由于阳平关副将蒋舒投降,导致傅佥战死,胡烈顺利攻克阳平关,为钟会伐蜀的成功奠定最关键一环。战后,胡烈晋升右将军、荆州刺史,三品官,在任期间又配合罗宪击败了东吴名将陆抗对永安城的进攻,让一贯捞好处的东吴没占到一点便宜。但是,胡烈此人有勇无谋,在出任秦州刺史时处理不好民族矛盾,最后被叛军所杀。

四子胡岐官至并州刺史,如果没有将军称号加持的话是四品官,事迹不详。

总之,胡遵儿子中,除了胡广,都是在边疆领兵者。

2.第二代及之后

到第二代时胡氏家族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虽然这一代人才也很优秀,但多少有点时运不济,未成长起来就夭折了。

首先,最牛的胡奋儿子英年早逝,女儿嫁给了晋武帝为贵嫔,但由于已经没有了强有力的外戚,空有皇帝的宠爱也无用武之地。

胡广的儿子胡喜,官至凉州刺史,和他的叔伯一样报效疆场。

胡烈的儿子胡渊,也是一员猛将,18岁时就跟随父亲胡烈参与灭蜀之战。在钟会听信姜维的计谋,把所有将领关起来计划杀害时,胡渊得知消息率领部下杀入钟会驻地,掀开了成都之乱的序幕,最终钟会、姜维被杀,曹魏在死亡线上溜了一圈又回来了。

关于安定胡氏,史书就记载了这点内容,从第三代开始就不可知了。后来在北魏时期出了一位司徒胡国珍,又出了一个大名鼎鼎的胡太后,也就是宣武灵皇后,是一个像武则天一样把控朝政的人。胡国珍、胡太后籍贯和胡遵家族一模一样,网络上许多人也将其视为胡遵的后代,但由于没有明确的世系表传承,小编不知真假,就不列胡国珍等后代了,大家可以根据自身兴趣选择性相信或不相信。

0 阅读:409

三国可不求甚解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