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甘肃籍九少将之一,当红军三年就从小兵成营长,会打硬仗!

陈冠任 2024-04-03 18:19:35

1955年解放军授衔中,甘肃籍将军不多,只有9人,且全部为少将军衔,其中,有一位叫侯世奎的少将,人生十分传奇。

侯世奎生于甘肃临夏县,世代都是穷人。7岁时,他给地主放羊,13岁时到阿干镇煤矿下矿背煤。

1929年,侯世奎18岁,去了冯玉祥部队当兵。干了三年,还是一个小兵。

1931年秋,侯世奎随董振堂第二十六路军参加宁都起义,被改编为红五军团。次年2月,他被选送到红军学校学习,并加入中共。三个月毕业后,他被任命为红五军团红38团排长,不久调39团任连长,随后参加水口,乐安、宜黄、建黎泰等战役。

侯世奎是一员会打硬仗的猛将。

1933年1月,红五军团在金溪以南黄狮渡一带,与3倍于己的敌军作战。侯世奎率全连坚守小高地上。这是红军的核心阵地。敌一个师发起集团冲锋,侯世奎指挥全连打退敌四次冲击,最后只剩下六七十人,还是钉在小高地上。

战后,侯世奎被送入红军大学指挥科学习,半年后毕业,被任命为红34师100团的营长。到红军不到三年,侯世奎就从小兵成长为营长。

1934年10 月,红军开始了长征。红34师担任后卫。在湘江战役中,红34师被阻于湘江以东,大部分将士与敌重兵拼杀牺牲,侯世奎因为负伤,被敌人俘去。

随后,他在衡阳、昆明等地坐牢。3年多,敌人对他施用酷刑,但他坚贞不屈。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被释放,立即从昆明北上,寻找党组织,结果,辗转几千里,历尽艰辛,于1938年到达延安。

由此,侯世奎成为红34师少数幸存者且又回到自己队伍中的人之一。

不久,侯世奎又奔赴山东抗战前线,先后担任115师、山东纵队教导2旅的营长、新四军独立旅营长、山东滨海军区副团长,山东军区莒中独立团团长,滨海军区第一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职。1945年10月,侯世奎奉命率部北上东北,担任东北民主联军辽南军区第5旅旅长和辽南纵队副司令员,参加南满斗争。

1946年初,侯世奎被任命为四纵第10师副师长。5月,他以副师长身份指挥29团,参加鞍山海城战役。29团是从山东过来的老部队,战斗力强,担任主攻任务。25日凌晨,29团对守敌发起攻击,敌拼命抵抗,29团第一次攻击未能奏效。侯世奎调来炮兵支援,轰击山头,29团趁机攻上山头,将敌打垮。接着,又控制了制高点。次日,侯世奎指挥部队攻入鞍山市区,全歼守敌,解放鞍山。

5月31日,敌新1军主力和第182师重占鞍山,并向南推进,侯世奎率29团在向阳寨一带高地阻敌南下。双方激战。敌人派出督战队,发起猛攻。29团副团长及营连干部多人牺牲,但是,敌军未能越雷池一步。

战后,29团被东北军区命名为“鞍山团”。

10月,敌10万大军向南满、东满进犯。侯世奎与师长杜光华率第10师到达新开岭,与兄弟部队一起把敌军包围起来。激战两天一夜,连攻10多次不成功。敌28团为美式装备,很有战斗力。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杜光华师长决定由侯世奎率第10师28团为主攻,先打开敌一个缺口,来一个“腹内开花”。11月2日上午,炮兵向敌军阵地猛轰,28团隐蔽在山腰的2营,随着炮火的延伸,迅速攻上出头,1、3营紧随其后跟进,人人刺刀见红,经过殊死拼杀,终于把敌28团打垮,占领了老爷山。

与此同时,兄弟部队发起全线攻击,把敌军压缩在黄家堡子周围的山沟里。被为"千里驹”的敌王牌军第25师,被全歼,敌师长李正谊也当了俘虏。

这一战,侯世奎指挥的28团功劳最大。

在“四保临江”的作战中,首先,侯世奎和杜光华师长率第10师,为四纵右路先锋,像一把利刃敌后,把敌后方打乱,迫使敌人回援。1947年2月,侯世奎率10师东返,歼灭敌“常胜军”195师五个营,接着,又和三纵8师一起,歼敌91师一个团及师属工兵营。战役结束后,敌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侯世奎升任第10师师长。

不久,侯世奎又调任安东军区参谋长,先后参加了东北的梅河口战役、秋季攻势、辽沈战役。

1949年秋,兰州战役结束。在东北的侯世奎思念家乡,要求回西北工作,随后被任命为甘肃军区参谋长。

1950年10月,侯世奎驱车来到了当年挖煤的矿山,看望当年的小伙伴们。和侯世奎一样,大家都三四十岁了,见到侯世奎十分惊奇,围着说:

“你真行啊!当了解放军,还是大官。”

侯世奎说:“现在我们都翻了身。”

1955年,侯世奎被授予少将军衔,为甘肃籍九位少将之一。1961年1月,侯世奎任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1976年1月24日病逝于兰州,终年65岁。

陈冠任著、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大河向东:他们为什么追随毛泽东》和《大河向东:他们为什么凝聚在毛泽东旗帜下》(一套)记述了此事。该书记述了一批中共军政高层追随中共及其领袖毛泽东的真实历史,为该社的年度畅销书,是读者喜爱的红色历史畅销书。

0 阅读:213

陈冠任

简介:中国近现代史学者,作家,自媒体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