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专家,请问你吃的东西不是农民种的?

心灵备忘录 2024-01-15 11:05:08

今天我们要聊的是“三农”问题。你可能会问,什么是“三农”问题?其实,“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这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难题。

为什么说是难题呢?因为“三农”问题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农业的生产效率、农村的基础设施、农民的收入水平、农民的社会保障、农民的市民化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解决的问题。

那么,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最近有一个人的看法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甚至是争议,他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魏后凯。

魏后凯是一个农业领域的专家,他在采访中说,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就是要“减少农民”,让他们进城。他的这一观点,立刻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有人赞同他的观点,认为这是符合城乡一体化和现代化的要求的,也有人反对他的观点,认为这是忽视农业的重要性和农民的利益的,甚至有人说,他这不是解决“三农”问题,而是消灭“三农”问题。

魏专家,请问你吃的东西不是农民种的?

这是很多网友反对魏后凯观点的一个主要理由,他们认为,农民是国家的粮食生产者,是国家的基石,是国家的脊梁,没有农民,就没有粮食,没有粮食,就没有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他们认为,魏后凯的观点是忽视农业的重要性,是对农民的不尊重,他们问,魏后凯,你吃的东西不是农民种的吗?你怎么能说要减少农民?

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但其实很复杂。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魏后凯并不是说要消灭农业,也不是说要消灭农民,而是说要减少农民,让他们进城,成为城市人。

他的这个观点,其实是基于他对中国农业现状和农业发展趋势的分析,他认为,随着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和机械化,农业的生产效率和产量都在不断提高,农业的劳动力需求在不断减少,农业的就业空间在不断缩小,农业的收入水平在不断降低,农业的吸引力在不断减弱。

他认为,如果不让农民进城,就会造成农村的人口过剩,农业的资源浪费,农民的收入低下,农村的贫困困境,农业的发展障碍。

那么,魏后凯的分析有没有道理呢?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中国的粮食总产量达到了66383万吨,创历史新高,人均粮食产量达到了476公斤,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而中国的农业用地面积却只有13.3亿亩,占全球耕地面积的9%,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09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

这说明,中国的农业生产效率已经很高,农业用地的利用率已经很高,农业的发展空间已经很小。而中国的农业从业人员却有2.6亿,占全国劳动力的27.5%,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6.4%。

这说明,中国的农业劳动力已经很多,农业用工的弹性已经很低,农业的就业空间已经很小。而中国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却只有16488元,仅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9.1%,城乡收入差距达到了2.56倍。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魏后凯的分析是有一定的依据的,中国的农业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农业的生产过剩、农业的资源浪费、农业的利润等等。

魏专家,请问你有没有想过农民的感受?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中国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6%,比2018年提高1.02个百分点,比2012年提高7.4个百分点。

其中,农业转移人口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6%,比2018年提高1.3个百分点,比2012年提高9.6个百分点。这说明,中国的农业转移人口已经在不断进城,农民的城市向往已经在不断增强,农民的城市适应已经在不断提高。

而中国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率却只有44.4%,比2018年提高0.9个百分点,比2012年提高5.7个百分点。这说明,中国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还有很大的差距,农民的市民权利还有很大的缺失,农民的市民待遇还有很大的不足。

0 阅读:27
评论列表
  • 2024-01-15 23:45

    从小学校不就是这样教育的吗?不好好读书以后就是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