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找上托卡耶夫,想要取代“一带一路”,哈萨克斯坦会上当吗?

科罗廖夫 2022-10-29 23:12:33

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前往阿斯塔纳,参加首次中亚-欧盟高级别会议。在米歇尔出发前,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也与哈总统托卡耶夫举行了电话会议。

在当前的国际局势下,欧盟此番发力,明显是想拉拢中亚五国,让这一地区整体上与中国、俄罗斯离心。但实际情况会告诉欧盟,他们的算盘,从一开始就打错了。

据“欧洲动能”等外媒报道,虽然米歇尔此次前往中亚极为低调,但仍被视为是一次欧盟拉拢中亚国家,影响这一地区与中俄关系的重要出访。

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一直十分重视发展与中亚国家的关系,并在独联体以及集安组织框架下,对这一地区保持着一定影响力。但以哈萨克斯坦为首的中亚国家,其实一直都在尽力抵挡俄方势力在本国的蔓延,以确保自己的独立自主。

特别是在俄乌开战后,中亚国家普遍对普京政府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强势姿态感到担忧,再加上能源危机席卷全球后,双方在能源出口上的现实利益纠纷,中亚与俄罗斯的关系已出现裂痕。直至今日,都没有一个中亚国家像白俄罗斯一样,在乌克兰问题上公开力挺普京政府。而欧盟此番行动,无疑是想将中亚国家拉到自己这边,让俄罗斯感到如芒在背,顺便缓解欧洲的能源压力。

而除了针对俄罗斯,欧盟这次在中亚发力,极有可能是在提前布局,以便未来利用“全球门户”计划取代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进而让中亚五国在外交和经济上疏远中国。但从实际情况上看,欧盟的思路根本就行不通。抛开其他4国不说,中亚最重要的国家哈萨克斯坦就绝不会上这个当。

托卡耶夫(右)与米歇尔(左)

哈方不会疏远中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按照冯德莱恩去年提出“全球门户”计划时的承诺,欧盟将筹措3000亿欧元,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基建投资,以对抗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可到现在,欧盟都没拿出切实有效的筹款方案,3000亿欧元,连个影子都没看见。而在目前欧洲经济整体陷入困局,德国、意大利等欧盟重要金主自顾不暇之际,欧盟何时才能凑够这3000亿欧元都是一个问题。反观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早已进入实践阶段,大批基建项目已经在中亚开工建造,中吉乌铁路等新项目也已提上日程。在此情况下,托卡耶夫政府自然不会在对华问题上跟随欧盟的脚步。

其次是在能源出口上。今年1到9月,哈萨克斯坦与欧盟间的贸易额为286亿美元,同比增长30%。但在这286亿美元的商品中,有超过230亿是哈方向欧盟出口的,其中作为哈主要出口商品的石油,又不可避免的占了大头。

但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哈方向欧洲供应石油的关键通道“里海管道联盟”项目随时都有可能被普京政府切断,新的石油运输线路又未建成。在此情况下,托卡耶夫政府已经在调整能源出口结构,将目光看向了东方。不久前,中哈石油企业就共同协商决定,增加两国间现有油气管道的石油输送量。

最后,哈国内大部分商品都极为依赖进口,该国也一直在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积极将自己打造成中亚的跨境贸易枢纽。而在哈萨克斯坦的过境贸易中,中欧之间的贸易往来又是最为重要的。因此,哈方一直在极力确保中欧贸易通道的畅通。但由于俄欧彻底闹翻,原本经哈萨克斯坦进入俄罗斯再到欧洲的中欧通道北线已受到一定影响。

托卡耶夫政府现在将目光放到了穿过里海,经阿塞拜疆等国到欧洲的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上。今年3月,哈方就找到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商讨此事,并取得了两国的支持。在与米歇尔的会谈之中,托卡耶夫也主动提出,想让欧盟支持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项目。

图注: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项目部分路线

总体上看,以哈萨克斯坦为首的中亚国家,其实十分清楚“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更何况,美欧与中亚各国的关系都还远算不上“远亲”。

因此,无论是欧盟的“全球门户”计划还是美国牵头G7弄出的“重建更好世界”方案,在中亚都不可能替代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欧盟此番在中亚发力,也许能给俄罗斯带来一点麻烦,但绝对无法影响我国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关系。

15 阅读:8392
评论列表
  • 2022-10-30 11:42

    中国应该加强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合作

  • 2022-10-30 11:14

    谁上当也改变不了一带一路引领世界的态势

  • 2022-11-01 09:17

    欧盟不知哪天就散了

  • 2022-11-01 11:28

    欧盟一直在做梦,何时才能梦醒?

  • 2022-11-01 18:04

    成年人就会说,我都要!

科罗廖夫

简介:奉献原创分析和有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