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的舅爷爷李煦被抄家时,对曹雪芹家族的影响有多大?曹雪芹叔叔曹頫乱跑门路,被雍正皇帝怒斥

文娱史记 2024-01-18 14:38:28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他家族的经历很引人深思。

他的舅爷爷李煦,与江宁曹雪芹家族是至亲关系。曹寅的妻子李夫人是李煦的堂妹。李煦与李夫人并没有血缘关系,但由于他的父亲姜士桢入嗣为李西泉的继子,因此姜家改姓为“李”,两个家族合为一个家族。与李家一样,曹家的祖籍也在辽东,祖先最早也是在与清军的战斗中战败被俘,成了正白旗的包衣奴隶,后来跟随多尔衮、阿济格等人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从而成为“从龙勋旧”;机缘巧合,曹寅的母亲和李煦的母亲后来都成为康熙皇帝的保姆,因此在曹寅和李煦成年后,都被康熙皇帝安排到江南担任织造官和巡盐御史,成了康熙朝赫赫有名的“大家豪门”!

曹李两家相同的经历让他们结为亲家,无论在官场上还是在生活中,两家人都相互配合,同进同出。就像《红楼梦》里所说:“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而这也就意味着,当李煦抄家时,对江宁曹家的震动是巨大的。

目前没有直接史料说明曹家受到李煦抄家的影响。但这是不言而喻的,因为曹家与李家一样也有巨额亏空。尤为主要的是,雍正帝御极后就立即开始清查亏空的行动,先是抄了京城皇商王修德的家,随后又抄了苏州织造李煦的家;紧接着又成立专门清查全国各衙门亏空的衙门:会考府!雍正帝如此急迫的动作,作为朝廷的“亏空家”之一,曹頫是不可能置身事外的!

雍正皇帝在位只有13年时间。与康熙皇帝一样,他也是个明君,但比康熙皇帝更加励精图治。雍正王朝大约有一半时间是在解决亏空问题。这是康熙给他留下来的一个大麻烦。康熙晚年纵容官员贪腐,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鸵鸟策略,尤其是六次南巡太过奢侈靡费,导致江南各个衙门财政亏空,更是他的一大败笔。雍正皇帝正是看到“钱粮”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即位不到一个月时间就给户部颁布谕旨,要求清查全国各衙门亏空!

他成立的新机构叫做“会考府”。

会考府主管钱粮事务。设置满汉郎中、员外郎各二员,主事各三员,笔帖式十员。在会考府成立前,中央各衙门所用钱粮基本上没有审查就奏销了。地方上要消算钱粮,只要给中央相关衙门以好处费就能很容易地奏销,这无疑助长了营私舞弊。但是,会考府成立后,无论中央还是地方衙门要奏销钱粮都要经过会考府审核,这样不但把户部、工部等衙门的权力分割出去,也让地方上不能徇私舞弊。与一切新设置的衙门一样,会考府成立之初也遭到各官员的抵制,但雍正皇帝已下定决心,痛革亏空弊病,他他曾经给主管会考府的十三阿哥允祥说:“尔若不能清理,朕比另遣大臣;若大臣再不能清理,朕必亲自查出!”由此可见,雍正皇帝对清查亏空的决心!

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十二阿哥允裪的亏空案。允裪曾经变卖过茶库里的人参和貂皮,因此欠下几十万两银子。当允祥要他偿还时,允裪十分生气。为了表明自己不配合的态度,允裪干脆拉了一车古董到大街上叫卖!雍正皇帝明白允裪在与他对着干,因此把他降为贝子。但即便如此,允裪的亏空还是要偿还。这说明,连宗室子弟都不能幸免,就更不用说那些外任官员了。

雍正元年清查全国各衙门钱粮的风暴刮得十分猛烈,从中央直属衙门到地方各衙门,各级官员大吏纷纷倒台。就像《红楼梦》里所说:“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彼时虽有军民来救。那火已成了势,如何救得下?”脂砚斋在这里批语道:“写出南直招祸之实病。”南直也即南直隶,江南。“实病”也即真正的病根,是说在现实生活中,导致江南官吏纷纷垮台的原因,就是起自朝廷清查衙门亏空的风暴!但皇帝很明白,清理积欠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因此他说:“朕本应该重加惩治,但念已成积习,姑从宽典。”除陕西连年用兵外,各省督抚将所属钱粮严行稽查,只要查出有亏空,限定3年之内填补完成,如果在限期内不能完成,则治以重罪!如果三年之后填补完成,又有新的亏空,则绝不宽恕!

那么在这里有一个疑问,苏州织造李煦衙门上的亏空,为何不能按照朝廷的3年定期偿还?

原因就在于李煦撞到枪口上了。

他给康熙皇帝的奏折落到雍正皇帝手里,私下里请求康熙皇帝答应他用墅浒关的税银来偿还自己衙门的亏空,这本身就是个不合理的要求;另外,他给名声不好的王修德挖参提奏,更是令雍正皇帝愤怒,自己的屁股还没有擦干净,却又替别人操心!雍正皇帝正愁没有官吏拿出来杀鸡给猴看,此时李煦跳出来,不查抄你的家产查抄谁去?

在如此严峻的局面下,可以想象江宁织造曹頫的日子肯定不好过。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

1,  被动地等待朝廷前来清查,其后果难以预料。

2,  主动承认自己衙门里有亏空,也许还能有一个好结果!

事实证明,曹頫在这个紧要关头表现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他没有掉链子,而是积极主动去谋划。结合康熙五十四年曹颙去世,曹頫继任江宁织造,他已经在织造任上做了7年时间。那时候曹頫也就是20几岁的模样,还是一个年轻人。7年时间里他经办皇帝交给他的差事,大多数时候都与李煦一块儿经办,因为他终究没有多少经验。但是在李煦抄家后,曹頫失去办事的主心骨,此时能够独当一面来为曹家寻找门路,显然他已经意识到朝廷清查亏空的严重性。

曹頫开始跑动门路,最起码要为曹家赢得3年时间。据相关史料表明,曹頫很可能在押送龙衣进京时在主管会考府的十三阿哥胤祥、内务府总管允禄,主管总理衙门事务大臣隆科多、马齐,甚至大将军年羹尧之间奔走过。目的是承认自己衙门里有亏空,遵照朝廷3年定期偿还。

曹頫的诚实最终给他带来好运。

雍正二年的正月初七日,曹頫收到雍正皇帝给他的御批奏折:

江宁织造奴才曹頫跪奏:为恭谢天恩事。

切奴才前以织造补库一事,具文咨部,求分三年带完。今接部文,知已提请,伏蒙万岁浩荡洪恩,准允依议,钦遵到案。窃念奴才自负重罪,碎首无辞,今蒙天恩如此保全,实出望外。奴才实系再生之人,唯有感泣待罪,只知清补钱粮为重,其余家口妻奴,虽至饥寒迫切,奴才一切置之度外,在所不顾。凡有可以省得一分,即补一分亏欠,务期于三年之内,清补全完,以无负皇上开恩岑全之至意……

由此可见,曹頫对皇上应允他用3年时间填补衙门亏空的事是感恩戴德的,他写得这份奏折也非常诚恳,有感情,完全可以感受到那种劫后余生的欣喜与激动。不能忘记的是,一年多来,江南江北已经有那么多官员大吏被抄家,他舅舅李煦的遭遇更让他心有余悸,此时却得到雍正皇帝如此保全,他怎么不感恩涕零?就算家人饥寒交迫也做所不顾,有一分钱就补一分钱,可见他的决心!

那么,雍正皇帝是怎样回复他的?

雍正御批道:

只要心口相应,若果能如此,大造化人了!

雍正的批语很严厉,但也能看出他对曹頫有很多保留,因为以后怎样,还得看他的具体表现!

果然不长时间,曹頫又收到雍正长长的御批:

朕安。你是奉旨交与怡亲王传奏你的事的,诸事听王子教导而行。你若自己不为非,诸事王子照看得你来;你若作不法,凭谁不能与你作福。不要乱跑门路,瞎费心思力量买祸受。除怡亲王之外,竟可不用再求一人拖累自己。为什么不捡省事有益的做,做费事有害的事?因你们向来混账风俗惯了,恐人指称朕意撞你,若不懂不解,错会朕意,故特谕你。若有人恐吓诈你,不妨你就求问怡亲王,况王子甚疼怜你,所以朕将你交于王子。主意要拿定,少乱一点。坏朕名声,朕就要重重处分,王子也救你不下了。特谕。

雍正的个性与康熙不同,他喜欢长篇大论。在雍正皇帝的所有御批中,给曹頫的这个御批算是很长的了。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几个信息:1,曹頫在李煦抄家后,的确到处跑动门路,为自己寻找结果平安落地。2,怡亲王允祥非常照顾曹頫,看来为他说了不少好话,因为毕竟,曹頫是一位年轻人,他继承江宁织造,家里的亏空基本上都是曹寅留下来的,他与其说得了一个肥差,毋宁说是为曹寅还债来的,怡亲王正是看到这个现实情况,所以才一再保全他。3,在李煦败落后,江宁曹家就交到怡亲王允祥手里,由怡亲王负责他家里的事。4,此时的雍正皇帝还是比较看重曹頫的,所以才苦口婆心地要他行正道,不要做有害无益的事。

结语

雍正元年清查亏空的风潮,曹頫总算过关了。他心里安定下来,曹家人心里也安定下来。就像水塘里的鱼一样,眼看着就要旱死,可忽然一下来了甘霖,于是众多的鱼儿又欢快地游动起来。曹頫在康熙五十四年继承江宁织造,那时候他还是个“青少年”,康熙皇帝多次在密折里说过:“你虽是无知小孩,但所办的事情关系非浅。”有时候曹頫很长时间没有给康熙皇帝写密折,康熙皇帝就说:“就算你写个笑话让老主子看看,也是好的。”果然,曹頫写了个笑话给康熙送去。

在康熙皇帝眼里,那时候的曹頫就是一个“少年”、“小孩”。但是,雍正皇帝就不会这么照看他了,虽然这时候他已经二十几岁,但在官场上还是不成熟。尤其对于织造这样的官吏,雍正皇帝早就不耐烦了。康熙皇帝6次南巡,青年时的胤禛也曾跟随康熙南巡过,见过曹寅李煦等人迎接圣驾的奢侈场面,雍正皇帝不喜欢奢侈靡费,曾多次批评下面官吏进贡的物品太奢华,并追根究底道:“凡奢侈靡费之风,起自盐商与织造。”因为这个,他让曹頫回江南时,特意把力求节俭的圣旨传宣给江南各个官吏。所以,对于清正廉洁的官员,雍正会重用;对于手脚不干净、工作能力也不强的官员,雍正最终会毫不留情地撤换。

0 阅读:22

文娱史记

简介:有趣有料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