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贵铝新材:摘取铝箔“皇冠明珠”融入新能源产业赛道

天眼新闻 2024-04-18 10:20:45

丁翔,贵州贵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铝箔事业部副总经理。4月15日,他正在紧锣密鼓带领团队调试设备,由他负责的企业年产3万吨超薄及动力电池铝箔项目,虽未正式投产,但接到的市场订单已经排到了今年7月上旬。

贵铝新材的电池箔项目落地前,贵州省内还没有一家企业从事电池箔的生产。“这是铝箔制造行业的‘皇冠明珠’。”丁翔告诉记者,尽管电池箔广泛应用在各类电池上,起到提高电池效率和功率密度等重要作用,但客户对电池箔的板型、针孔、表面质量、厚度公差等,有着近乎完美的要求,产品生产难度高。

贵州贵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超薄及动力电池铝箔项目现场

成品电池箔厚度一般在12微米左右,这个厚度是头发丝直径的五分之一;铝箔的平直度要求在2米范围内,板型波动值要小于5毫米……一系列严苛的制造指标,让电池箔制造跻身行业“高精尖”位置。

2022年10月,在既有的铸轧板带、铝箔坯料制造基础上,贵铝新材通过注资、引入高端设备及优秀人才正式启动建设,打造年产3万吨超薄及动力电池铝箔项目,致力完善企业的产业生态,提升其产业链上的竞争优势。

2023年5月,当项目基本建设成型时,丁翔以人才引进方式来到企业发展。一边是地方丰富的铝资源及产业配套,一边是丁翔多年深耕高端铝箔制造的经验优势,两者结合后,丁翔对自己来黔发展的选择充满信心。

贵州贵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超薄及动力电池铝箔项目现场

“当前,内外部市场前景都十分广阔。我们有60%的产品将出口海外,同时,立足贵州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需求,正在加紧与省内相关头部企业洽谈,争取尽快送样,推进合作。”丁翔说。

瞄准行业一流,贵铝新材实现了从卖资源到卖产品的转型,支撑这一变化的,是企业从粗放生产到精益制造的迭代。

项目现场,3条自动化生产线已经启动,另外2条进口生产线,预计在下半年完成安装调试;设备的制造水平也能满足下游对产品的相关验收标准,仅在铝箔生产的质量检验环节,设备就能准确识别出0.01平方毫米的面积缺陷,并通过系统形成报告,为质检人员提供参考。

贵铝新材也在积极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化工厂,在丁翔看来,生产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越高,越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操作人员会用、维护人员会修、质检人员会看,才能让设备发挥最大效能。

在采访行将结束前,一面写有人才梯队建设理念的宣传墙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围绕管理技术类、生产技术类、销售管理类等三个方面,贵铝新材人才培养的路径被标识得十分清晰。把人才摆在突出位置,也将会有越来越多如丁翔一样的行业专家,选择来到贵州,为制造业转型注入新动能。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管云

编辑 李雪雪

二审 陈露

三审 岳振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