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闺秀发现丈夫与闺蜜偷情,绝食而亡,次年丈夫就把闺蜜娶回家

一木说史 2024-04-01 18:37:23

好的婚姻可以成就一个完美的人生,但是糟糕的婚姻也可能毁了一个人的一生。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是经历了一段十分不幸的婚姻,她与丈夫在一起风风雨雨五十载,在这一生即将走向终点时却遭到了丈夫的背叛,而她也因此含恨而终。

那么在这段感情中她究竟经历了什么?又是什么原因促使她最终走上了绝食而亡的道路呢?

大家闺秀、出身名门

1920年5月,陈布文出生在江苏武进的一个书香门第之中,父亲是当地的镇长,她是家中的第二个孩子。

在为其取名字的时候,父亲选择了《论语雍也》中的一句话:“君子布学于文,约之以礼”。因此为其取名陈布文。

这个名字也寄托了父辈对其的期许之意,希望她能够在文学领域有所建树。当时的江苏地区也是中国开放比较早的地区,因此陈布文得以接受了先进思想的熏陶。

八岁的时候,陈布文便在诗文上展示了她的才华,在当地的报社上发表了一篇诗词,到了十五岁,她已经是多家报社的特约撰稿人了。

18岁的时候,陈布文已经出落的亭亭玉立了,她从当地的女校毕业后,家人也开始为其张罗婚事,按照传统的观念,所有人似乎都觉得她到了相夫教子的时候了。

但是陈布文却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安排,由于思想开放,她对于这种包办婚姻非常的反感,于是她的婚姻也就暂时被搁置了。

时势风云突变,1938年8月13日,日军开始大举进攻中国南部地区,家住江苏的陈布文也亲眼目睹了日本人的罪行。

她的思想开始发生转变,开始关注起国仇家恨,文风也由之前的风花雪月转变的苍劲有力。为了能够更多的掌握日本人的罪行,她只身一人来到了南京,就职于一家叫《扶轮日报》的报社。

由于文笔犀利,对于时势的点拨一针见血,能够抓住要害,所以陈布文也在当地赢得了“文坛小鲁迅”的称号。

如果陈布文的人生就这样发展下去,那么她很有可能成为中国文坛的一把刀锋,成为鲁迅那样的伟大人物,然而她却遇到了自己的温柔乡,遇到了对她的一生影响最大的人——张仃。

他们两人会擦出怎样爱情的火花呢?未来的生活又会如何呢?

乱世情怀,爱意缠绵

张仃出生于1917年,年龄上比陈布文大三岁。他出生在盛京地区,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南下。因为不满日本人侵略东北的行径,所以他也踏上了以笔抗日的道路。

1932年,张仃来到了上海,正值当时的一二八事变爆发,他因为文笔犀利反对当局不抵抗,因而被抓到了监狱之中。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全面抗战正式开始,张仃也得以被释放,出狱后的他依旧靠自己的笔进行着抗日活动。

1938年,来到南京的他也成为了《扶轮日报》的一名特约撰稿人,平日里靠着给报社画些漫画来维持生计。

两人在报社相识,也作为同事一起工作了一段时间。如果论家世背景,两人可以说是天壤之别,但是爱情来了那就什么也顾不上了,相识没多久,双方就互相被对方的才华所吸引,不久便确立了情侣关系。

对于这段恋情,陈布文的家人最初是十分的反对的,毕竟张仃的家里远在万里之外,他们对其底细并不十分了解,在当时的乱世,谨慎一点总还是没错的。

然而此时的陈布文却是异常的坚定,认定了这个人就是自己的一生之选,虽然父母反对,但她还是异常坚定的与张仃走到了一起。

1939年,两人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的走到了一起,并且在南京举行了简易的婚礼,没有亲友到场祝贺,有的仅是报社里的一些朋友和同事为这对新人送上了祝福。

婚后正值日本侵略中国的关键时期,两人由于收入低微,所以生活过的十分的清贫。但是志向一致,两人在一起仍有说不完的话题。

1939年,全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到了高潮阶段,两个人相携一同来到了延安,并且于当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我党在延安地区的文艺工作者。

陈布文在延安迎来了自己事业的巅峰,由于文笔出众,评价犀利,所以她在延安迅速的崭露头角,并且由于性格开朗乐于与人沟通,她也被众人推举成为了延安鲁迅研究会的副秘书长。

此时的张仃却是陷入了事业的低估,他本是绘画出身,在这里无用武之地,所以并没有得到太大的重视。

此时的他情绪也十分低落,妻子陈布文在看到了张仃的状态后,虽然每天公务缠身,但是她依旧关心着丈夫的一举一动,对于失意的丈夫她更多的是表现了对其的关心。

不久之后,两人的第一个孩子张郎郎出生,张仃失意的心也得到了一些宽慰,另一方面他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身为一个父亲的责任。

于是张仃重新振作了起来,他开始将主攻方向转向工艺美术领域。

或许是跨界融合会更加激发人的创作激情,由于风格独特,他迅速的在当时的工艺美术领域打开了局面,并且崭露头角。

时间飞速发展,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张仃靠着自己的能力在北平闯出了一些名气,在筹备开国大典的时候,他甚至还被邀请参与了国徽和纪念邮票的设计。

另一方面,陈布文的事业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她成为了周恩来总理的机要文字秘书,事业也是越来越顺利。

两个人此时也迎来了第三个孩子,出于家庭的责任和对丈夫事业的支持,陈布文于是主动向组织提出了辞职。辞去了机要秘书的职务。

此时的张仃事业则是如鱼得水,进展的十分顺利,他成为了中国工艺委员会的一名委员。

陈布文回到家中后也将自己的重心放到了几个孩子身上,由于她本身文笔出众才华横溢,所以在她的熏陶下几个孩子也都在文学上展露了一些才华。

到了那个特殊的年代,两人都遭到了冲击,一家人也从北京搬回了江苏武进的老家。

尽管如此,张仃仍然遭到了极大的折磨。

此时,陈布文对丈夫依旧表达了坚定的支持,她忍住了内心的痛楚,每天宽慰丈夫的心,在教育子女的同时还要开导丈夫。

此时的陈布文也成为了张仃唯一的精神依靠,两个人经常彻夜长谈,在那段岁月一起读雨果,读鲁迅,在文字中寻找与生活抗争的勇气。

终于,一家人相扶相持的走出了困境,1980年,张仃被平反,两人的几个孩子也在文艺界崭露头角,有的则是选择了从政,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就在生活越来越好的时候,陈布文却发现了一件让她痛苦的事情。

1985年,在为自己的丈夫整理文件时,陈布文却意外的发现了一些诗文和手稿。

这些作品都是出自自己的丈夫之手,内容都显示自己的丈夫与一个叫灰娃的女子有十分异常的情谊。

这件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张仃是否背着陈布文做出过出格的事情呢?

三、抱憾终生、抑郁而终

灰娃这个名字直击着陈布文的内心,因为这个名字她太熟悉了,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她在延安时的挚友,是她无话不谈的闺蜜。

两人在延安当时同属于鲁迅研究会,一同担任秘书的工作。

不仅如此,灰娃也与张仃相识,两人的关系因为陈布文也走得比较近。

令陈布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闺蜜和丈夫居然当年背着自己还有一段难以启齿的恋情。这令十分要强的她难以接受。

陈布文文采出众,她的感情精神洁癖也十分的明显,丈夫这样的背叛是她难以接受的。

巨大的变故似乎击碎了她坚强的意志,自得到消息的那一刻起,她的心情变得愈加抑郁。

为了知道事情的原委,她与丈夫进行了一次深谈,而丈夫也将事情的始末告诉了她。

原来两人的事情是1942年开始的,当时的张仃事业正处于最低谷,每天心情抑郁,郁郁不得志。

此时的灰娃发现了张仃的情况,借着与陈布文的关系,她经常出入陈布文的家中,也因此有了与张仃交流的机会。

两个人在一番交流后,灰娃折服于张仃的才华,也对他郁郁不得志的心境表示了理解,不仅如此,她还经常与张仃一起交流创作的心得。

或许是多时的压抑得到了释放,灰娃的出现也让张仃的心情开始有所好转,于是两个人秘密的确立了关系,开始偷偷的发展地下恋情。

最终,张仃给了陈布文一个看似合理却十分荒唐的解释:“在她那里,我感受到了久违的热情”。

得知丈夫是这样的想法,陈布文信念里的最后一丝火光熄灭了。他们曾经无话不谈,在遇到困难时他们相扶相携,她以为这就是爱情的力量,会支撑两个人一直走到最后。

但没想到的是丈夫背叛了这段感情,回想起当年经历的一桩桩一幕幕,抗战时忍受清贫、风餐露宿一同前往延安、事业低谷期相互扶持、遭遇冲击时互相宽慰,这一幕幕看来都抵不过一个外人的热情,这是陈布文绝对无法忍受和理解的。

她的心情变得更加抑郁,65岁的她似乎一夜之间苍老了许多,原本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整日以泪洗面的老人。

看到了母亲伤心难过,儿女们也纷纷前来劝慰,但陈布文身上似乎也有着一种非同一般的执拗,信念破灭了,她熬过了一切生活的苦,却没想到被自己挚爱的人被刺了。

她开始绝食,尽管丈夫和儿女们一直在劝她,但她依旧坚定了自己要走的决心。

1985年12月8日,带着不甘和遗憾,时年65岁的陈布文在绝食一周后于家中亡故,她死于理想的破灭,死于内心的不甘,临终前她给儿女们最后的遗嘱便是:“忘掉一切,开始全新的生活”。

然而,更加令人气愤的是,就在陈布文去世的一年后,张仃却与灰娃结了婚。

出于影响的考虑,两人没有大操大办,而是选择了秘密结婚。

两人婚后还一同去南方度了蜜月,晚年的他们依旧热爱游山玩水,他似乎也很快便从妻子的亡故中缓解了出来。

或许对于张仃来说,灰娃是更加适合他的人,但是他可能没有意识到的是他损失的那个是最爱他的人。纵然两人诗文相交,每日过着十分开心的生活,但他已经失去的够多了。

但是他或许忘了,在他人生每个难熬的关口,那个一直在背后默默的支持他,无论何时都与他风雨同伴的人并不是眼前这个人。

爱情如此婚姻也是如此,或许有的人喜欢爱情的甜蜜,喜欢那一刻内心的欢愉,但是生活是漫长的,她的风霜够多,足够磨去任何短暂的甜蜜欢愉,唯有在风雨中始终对你不离不弃坚持到底的那个人才是爱情真正的底色。

我一直坚信善恶有报,不过这种报应不是我们说的那种遭雷劈一般的现世报,而是在漫长的岁月中因为这件事情不断地折磨一个人的内心,让他始终处于对外人评论、内心审判的恐惧中。

或许某一天张仃也会有这样的感觉,他会担心有人议论他,内心产生愧疚,这也解释了他为什么不光明正大的与灰娃结婚,而是选择了秘密结婚,他还是有愧疚的,这种愧疚会随着时间的积累早晚有一天让他抱憾终生。



0 阅读:7

一木说史

简介:碧云红雨小楼空,春光已到消魂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