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闵到底是民族英雄还是三姓家奴?原来他并不是真心保护汉人

北斗维斟 2023-02-13 13:58:26

十六国后赵末期,中原出现了一个争议很大的历史人物——冉闵,他曾颁布“杀胡令”,因而被许多“大汉主义”者视为民族英雄。但是他的所做所为又严重破坏了北方经济,因而被人称为“屠夫”。那么冉闵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回到当时的历史中来了解。

一,中原大背景:石虎的残暴统治

冉闵,原名石闵,是后赵皇帝石虎的养孙。后赵是十六国时期一个非常强盛的政权,在石勒时代,后赵统一了中原,使得北方的经济有所恢复。石勒是一代雄主,他的丰功伟业不容否定。

333年,石勒去世,太子石弘即位。石弘喜爱儒家文化,是石勒精心挑选的继承人,但是兵权却掌握在石虎的手中。石虎是石勒的侄子,在统一北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性格残暴,以滥杀取乐。石勒曾经想杀掉石虎,但始终没有下定决心。334年,石虎发动兵变,将石勒的妻妾、子孙屠杀殆尽,后赵进入了石虎时代。

后赵统一中原时的局势

石虎即位后,穷兵黩武,大兴土木,滥杀无辜,对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他在襄国、邺城、长安、洛阳大规模建造宫殿,动用的民力超过百万。他对前凉、前燕、段氏鲜卑、东晋等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意图统一天下,但是都以失败告终。他掠夺民女为嫔妃,后宫人数多达4万人,历史罕见。

史称当时“众役繁兴,军旅不息,加以久旱谷贵,金一斤直米二斗,百姓嗷然无生赖矣”,“荆楚、徐扬间,流叛略尽”。在这样的时期下,北方人们开始发动了反抗了。337年,侯子光在关中起义;342年,李弘在河北起义。两次起义虽然都以失败告终,但是也说明后赵的统治已经陷入危机。

不仅如此,其石氏宗室还在自相残杀。石虎立石邃为太子,而石邃也十分骄淫残忍,他甚至还密谋杀石虎。于是石虎杀邃,立改石宣为太子。而石虎又宠爱石韬,石宣又密谋杀石韬。阴谋败露后,石虎杀石宣,并将东宫卫的七十万人发配凉州。

邺城复原图

这七十万人基本都是从民间征调的民力,他们是无辜受害者,自然也对石虎不满。349年,其中一支被发配的士兵在关中雍城起义,以梁犊为统帅。梁犊自称晋征东大将军,号召各族加入反赵队伍,“比至长安,众已十万”。他们先后在新安、洛阳击败了后赵大军,使得后赵摇摇欲坠。为了对付这支起义军,石虎重用羌人和氐人去镇压,虽然获得了成功,但是却导致羌氐集团崛起,更难应对。

二,冉闵出台“杀羯令”

这时候,中原的“乞活军”活跃起来。西晋末年,中原大乱,并州的百姓在司马腾的带领下逃亡冀州求食,这就是乞活军的源头。最初,乞活军被卷入了“八王之乱”,成为了军阀的炮灰。后来匈奴攻破洛阳,乞活军就开始与胡人斗争。他们是兵农合一的组织,以骁勇善战、组织严密、持续时间长久著称。

后赵统一中原后,乞活军一度陷入低迷,但是他们坚决和胡人作斗争,其首领陈午曾告诫部下“勿事胡”。而冉闵父亲冉瞻就是乞活军的一员。冉瞻十二岁的时候,被石勒俘虏,于是石勒让石虎来抚养,并改为石姓。后来冉闵出生后,也就成为了石虎养孙。胡人的血亲观念不重,养子的地位和亲生子的地位相近,因而冉闵早年备受重用,而他也十分勇猛,在对东晋的战争中立下了功劳。

用现在的话来说,冉瞻当了汉奸,而冉闵是汉奸之子。349年,石虎去世,诸子争立,自相残杀。石氏经过一番内斗后,石遵上台。他答应石闵,未来让石闵做太子。但他后来又食言让石衍为太子。于是石闵发动政变,废杀了石尊。

此后,石鉴即位,而他想密谋杀石闵和大将李农。在关键时刻,石闵和李农奋起反击,在邺城大开杀戒,夺取了政权。石闵攻陷邺城后,打开城门,宣布“与官同心者住,不同心者各任所之”。结果羯人纷纷出城,而汉人则纷纷入城。石闵明白了羯人不可能拥护自己,于是下“杀羯令”,在邺城共屠杀了20万人。

许多网文将冉闵的政策说为杀胡令,这是不正确的。冉魏的政策,只针对建立后赵的羯人,没有针对一切胡人。另外,冉魏控制的地区只有邺城周边几百里地区,也不可能对其他胡人进行屠杀。冉闵的“杀羯令”并非是为了保护汉族利益,而是为了利用汉族的支持来和石赵作斗争,因而民族大义谈不上。当然,冉魏的政策客观上是有利于保护汉人利益的。

又有人说:没有冉闵的“杀胡令”,中原汉人恐怕都灭绝了。这种说法也太过于偏激。当时冉魏控制地区不过是邺城一带,影响力也非常有限的。在华北到东北一带,有新兴的前燕政权。早在西晋末年,就有大量的汉人逃亡辽东投靠慕容氏,慕容氏减免税收,招揽流民,使得辽东成为了塞外乐土。前燕进入中原后,华北的战乱很快就安定了下来,人口迅速恢复。在前燕末年,其户籍人口就有900万人,而东晋不过1000多万了。

在西北地区,有张氏建立的前凉政权。前凉内部十分稳定,因而许多汉人避难于此,其境内人口达到了100万,超过了东汉时期。在关中一带,氐族建立了前秦政权。351年,苻氏在关陇推行仁政,废除了后赵的苛政,因而关中安定,人口达到了390万(统一战争之前)。因此,在当时,北方的人口数量是超过了东晋人口的,这些人口大多数不是冉魏控制范围,谈冉闵救了汉人更是无稽之谈。

三,冉魏政权是如何灭亡的?

350年,冉魏称帝,国号大魏,史称冉魏。当时冉魏控制的地界不过是邺城附近地区,处于前秦、后赵、前燕的夹击之下,危如累卵,幸好还有中原汉人的支持,因而勉强立足。冉闵请求东晋支援,不过东晋君臣忌惮冉闵称帝,因而拒绝出兵。于是,冉魏继续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冉魏建立后,“清定九流,准才授任,儒学后门,多蒙显进。”意思就是稳定士族,提拔寒门,以争取得到各级汉人的支持。不过,他却因为猜忌而杀了李农,使得乞活军对冉魏没有了好感。当时关中地区有大量的士族“拥三十余壁,聚众五万,以应东晋”,但是冉闵也没有和他们取得联系。

冉魏建立后,石祗据襄国,与冉魏对峙,双方战乱不断。先是石琨带10万人讨伐邺城被击败,随后又是冉闵带领10万人北伐襄国遭遇全军覆没。接着,刘显带领7万大军进攻邺城,结果也大败而归。刘显败归襄国后,又发动政变杀石氏,向冉魏投降。自此,后赵才宣告结束。

冉闵和石祗看似两个政权的战争,实质上依然是后赵宗室之间内斗的延续,只是双方依靠的力量不同罢了。冉魏初期,将粮仓储粮分发赈灾,以争取民心。但是两石内战不断,很快又将粮食消耗殆尽,经济恢复更是谈不上。

在前赵后赵时期,五胡内迁的频率和规模加大了,而刘渊、石勒为了充实中原劳动力,也将大量的游牧民族内迁,如石勒将氐族、胡羯10万落安置在河北;刘曜迁徙巴氐20万人到长安;石勒迁徙氐、羌15万到了河北;石虎迁徙氐、羌和关中汉人10万到关中。经过这些措施后,关东地区的胡人数量剧增,其河北的胡人数量占据了总人口的一半。

民族大迁徙

而冉闵下令让境内的胡人都迁回本地,于是“青、雍、幽、荆州徙户及诸氏羌、胡蛮数百余万,各还本土,道路交错,互相杀掠;且饥疫死亡,其能达者,十有二三。诸夏纷乱,无复农者。”因为大量的民族外迁,导致中原再次大乱,到处都是烧杀抢掠,农业遭到了历史以来最严重的破坏。冉闵的迁胡令彻底让自己的统治根基瓦解。

冉闵在攻破襄国后,又想趁机进攻前燕。352年,冉闵出兵,结果在冀州遭遇惨败,自己成为了俘虏。就这样,冉魏政权宣告灭亡,于是整个华北平原和山西高原北前燕占据,中原终于安定下来。而被冉闵驱逐的氐羌则到了关中建立了前秦政权,关中也很快稳定了下来。

前秦和前燕对峙时期的北方局势

就这样,冉魏在历史上仅仅存在了三年,而范围没有超过今天的一个省,因此十六国中都没有它的一席之地,甚至它被视为后赵政权的一部分。试想,如果冉闵真正得到了汉人的支持,那么这个政权何至于三年就灭亡了?冉闵打着汉人的旗号,却与东晋对立,自然是不得人心的。而前燕、前燕虽然是少数民族政权,但却推行仁政,并在早期向东晋称臣,自然能够得到汉人支持。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是不变的真理。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