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宫重宴乐,万国尽朝贡:从大一统思想看西汉朝贡体系的起兴衰落

夜阑听梦 2023-03-06 15:18:50
引言

汉初,“接秦之弊”,国贫民困,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汉文帝即位,“令郡国无来献。施惠天下,诸侯、四夷,远近欢洽”。至汉武帝时,采取推恩令与附益之法,使诸侯王威胁朝廷的问题得到解决,再加上汉武帝受春秋公羊学“大一统”思想的影响,开疆拓土,朝贡体系的核心遂由内部转向外界。

朝贡体系始于西周,于秦汉形成,于魏晋发展,于唐宋完善,于明清臻备,最终解体。这一体系持续近两千年,对于古代中国和周边国家或政权在政治,经济、文化,风俗各方面影响深远。汉朝国祚四百余年,朝贡体系在此时有了新的发展。汉朝周边的国家、民族众多,随着各方实力消涨,随着帝国对外以及民族政策正确与否,使得这一体系显得并不稳固。

汉朝皇帝的华夷一体的“大一统”观,随着朝贡体系的改变逐渐变成“夷夏之防”观。两汉时期,藩属国或外国使臣入朝觐见君主,贡献方物,并通过这一方式进而形成了以汉朝为中心的朝贡体系。研究汉代朝贡体系的演变,可以了解汉朝与周边国家或政权以及与境内各少数民族之间,在这一体系之中是什么样关系,以及双方是如何互相影响,相互交流的。

一、匈奴从“不臣”到“称臣”:西汉帝国独尊下的朝贡体系

汉初,天下初定,国家疲敝,又内部问题繁多,诸王及边将常反汉以降匈奴。此时的汉帝国还没有实力与北边的匈奴相抗衡。由于这样穷困的经济基础,汉廷不得不暂时向匈奴妥协,加上匈奴是时已经夺得河南地,对汉帝国的都城长安威胁甚大,又经常入侵掳掠汉帝国边郡民众牲畜,汉帝国只能防守以驱逐其返回匈奴地界。

西域诸国也是汉帝国与匈奴争取加入自身阵营,即朝贡体系,以对抗对方的重要支撑。在冒顿单于时,“皆以为匈奴”,即开始臣属匈奴,贡献赋税、诸物,以供给匈奴。自冒顿单于控制西域诸国的这60余年中,西域诸国臣服于匈奴。僮仆都尉为匈奴统领西域南北两道三十六国。

从汉朝初建到汉武帝初即位,此时的东方世界,并存着两个朝贡体系。虽然汉、匈在名义上是兄弟之国,但是由于汉朝廷短暂和亲纳贡于匈奴,究其实质,则是匈奴独霸下的汉、匈二元并存的朝贡体系。这样的并尊格局,对于“华夏”而言,是无法忍受的。打破这种格局,成为势在必行的发展趋势。

汉武帝即位之后,决意废止华夷并尊的格局,于是改变了前世和亲岁奉之策,与匈奴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征战。经过河南、河西、漠北之战后,匈奴国势日衰。露三年(前51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汉朝正月。至此,匈奴成为汉帝国的藩属,汉廷待以不臣之礼,位在诸侯王上。汉帝国的朝贡体系终从与匈奴并存变为汉帝国独尊。

汉帝国在西域扩张朝贡体系之时,必须要解决几个问题。除了削弱以及铲除其劲敌匈奴帝国对西域诸国的影响,建立一个赋税役使西域诸国的职官机构,取代匈奴所设置的僮仆都尉,和如何建立后勤基地来替汉廷管理西域。汉廷对西域的控制,经历了一个从自身与匈奴争夺、联盟西域诸国与匈奴争夺以及最后设置西域都护,能够完全控制西域的过程。

汉帝国之所以能够控制西域,一是因为帝国的实力强盛,军旅兴师30余年,征伐不断;再则赖以匈奴内部的分裂,日逐王的降汉。匈奴失去其右臂,其在西域的势力愈弱,赋税西域诸国的僮仆都尉也因此被罢。汉帝国遂在西域设西域都护,“以镇抚诸国,诛伐怀集之,汉之号令班西域矣”。

二、“古天子守在四夷”的“内诸夏而外夷狄”观

汉武帝“情存远略,志僻四方”,“事征四夷,广威德”。汉初的无为思想已不能适应汉帝国的发展。又匈奴累年侵边,汉廷常受其害,虽然和亲岁奉亦难阻止其侵边掳掠。因此,“大一统”的思想被诸位思想家们提出来。汉廷通过在政治、军事及经济贸易上的制度建设来改变“蛮夷猾夏”的现状,为构建以“华夏”为中心的朝贡体系做好准备,使天子的威德远播四海。

真正影响汉武帝去开疆拓土的,是兴起于此时最能代表大一统思想的春秋公羊学。《春秋左传》与《春秋公羊传》是于战国时期编纂的对于春秋时期各国在政治、外交以及军事等方面重要事件的记录。《左传》详于记事,而《公羊传》详于政治理论。对于春秋时期“王者”与“夷狄”之间的关系,两者都有着同样的观点。

《春秋公羊传》中关于“天下”的解说,提出了大一统理论,激励诸位皇帝辟地扬威。在华夏,也就是中国强盛之时,“大一统”与“王者无外”的思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汉武帝秉承着“古者天子,守在四夷”的开拓精神,终致汉帝国所苦心构建的朝贡体系得以扩张,使四夷与外国咸纳其中。

董仲舒对于夷狄是主张羁縻,而非征伐,夷狄贪汉财物,因此以金帛招致即可。但是以汉武帝时匈奴对汉帝国的举动考察,班固认为夷狄非征伐不可招来,其主张与韩安国同出一辙,皆认为“非威不能制”。但是韩安国处在武帝决意征伐夷狄之时,其时汉廷国力强盛。到武帝后期,国贫民困,不得不与民休养生息,所以董仲舒羁縻之策得到了汉廷众多大臣的继承。

为了构建一个广地万里的朝贡体系,汉帝国扩建骑兵,修马政,想要建立一个可以主动出击、横绝漠北的机动军队;又修障塞、烽燧等边防军事工程以稳固边境。这样就可以遣兵征伐,镇抚诸国来构建朝贡体系。

汉帝国所构建的朝贡体系是分为两个层面的:第一层为内层,即汉帝国的藩属国,汉廷为其宗主国,有管辖之权,是实质的宗藩关系,汉帝国在政治、文化与经济上都是有影响力的;第二层为外层,即与汉帝国实力与地位相等的域外大国,汉廷只是招来为外臣,欲使汉帝国之天子“圣德充塞天地,光被四表”,是名为宗藩,实为对等的“国际”关系。

汉武帝即位时,承接了一个五世承平的富庶局面,虽然此时国力强盛,但开始“事征四夷”后,原有的经济收入已不能满足朝廷的各项开支,尤其是军费开支占最大项。于是盐铁专营、榷酒酤、算缗告缗这些新经济政策开始推行,边境贸易与朝贡贸易亦发展利用以解决财政困难,为汉帝国构建朝贡体系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日本学者松田寿男认为:“中国史书中所载的外国‘朝贡’以及朝廷相应的‘回赐’,显然是一种官方贸易。”但朝贡体系,更多是汉朝在军事及政治上对于外国的震慑和控制作用。朝贡体系既包含政治上的依附、军事上的震慑、文化上的仰慕,也确有商业贸易的往来。但是朝贡体系的本质构建取决于汉帝国的政治及军事实力,朝贡贸易只是起到了一个辅助作用。

三、朝贡体系的崩解:王莽改汉旧法,诸国绝贡

王莽篡汉,继承了汉帝国的朝贡体系。在汉朝未亡之时,汉廷还可以用宣帝、元帝对匈奴的恩德镇抚匈奴,使其守藩臣之责。王莽建新之后,一改汉时对待匈奴之策,失匈奴之心,绥抚不当,匈奴遂有叛汉之心。天凤二年,王莽不听严尤之策,乃欲出兵攻击单于。由于大兵难以集合,遂未能出兵。单于得闻,于是入侵北边,汉朝北部关系破裂。

匈奴率骑兵大举攻击新朝北边,西域诸国同样选择了背叛新朝。焉耆由于跟匈奴地域相近,率先背叛了汉朝,诛杀了西域都护。新帝王莽想要征讨,但是由于汉朝大军未能集结而作罢。汉帝国在西域构建的朝贡体系面临崩溃之危,“西域亦瓦解”。

王莽称帝之后,制定的民族政策从历史的角度看是失误的,以致匈奴背叛新朝。一是换玺为章;二是改匈奴之名为恭奴,称单于为善于。王莽胁迫须卜当至长安,立为须卜单于,又欲发兵辅立须卜当为单于。匈奴得知之后,“愈怒,并入北边,北边由是坏败”。此时的匈奴终是脱离了汉帝国所构建之朝贡体系,不再朝贡新朝,变为敌国。

除了对匈奴采取了错误的政策,西域诸国这边,王莽则“尽改其王为侯”,又对句町国及高句骊皆贬王为侯。句町王遂怨恨新朝。牂牁大尹诈杀句町王邯,其弟承叛新。王莽两次遣兵攻击而不能得胜,所实行错误的政策,对新政权的稳定毫无益处,反而一再使前时属汉的诸国背叛,致使西汉的朝贡体系崩解。

王莽为了朝贡体系不至崩溃,遂在军事方面设立猪突豨勇军和理军以攻击匈奴,又令百官养马,并且“拜十二部将率,发郡国勇士、武库精兵,各有所屯守,转委输于边。议满三十万众,賫三百日粮,同时十道并出”。但是王莽屯兵在外,又未能以雷霆之击来经营匈奴,久屯于外,镇而不抚,最终未对维护朝贡体系的稳定起到作用,徒费国库之资。

汉廷在宣帝至平帝五十余年间,由于边境和平,几无战事,国家经济得以发展。新朝承汉帝国之富饶,府库充盈。但是随着王莽在经济上各项政策的实行,国家财政陷入混乱,后又加征税赋以维护朝贡体系的稳定。地皇三年,随着王莽废除各项经济政策,改革失败,朝贡体系随着政治、军事及经济因素的合力作用而终至崩溃。

结语

朝贡体系是对周代五服制在内容及形式上的扩展与延伸,是对先秦时期理想天下观的实践,是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的一种方式。古代中国在自身国力强盛之时,以“王者无外”作为构建朝贡体系、进行扩张的理论依据。但是当国力衰颓之时,又以“内诸夏而外夷狄”作为实行羁縻之策的借口。

西汉帝国既以兵威震慑诸藩属国,又以金帛财物招诱域外诸国来汉朝贡。西汉帝国对待诸国是以“其慕义而贡献,则接之以礼让,羁靡不绝”为准则,诸朝贡国既可得政治上之支持,又可得经济上之利益,于汉而言,又可“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这是对于诸国与汉朝双赢的事情.

由西汉所成立的朝贡体系,既承周之五服而得以扩展与延伸,创造了属于西汉独有的朝贡体系,再建之东汉及以后之魏晋、隋唐、明清,皆受到西汉帝国构建的朝贡体系的影响,对朝贡体系不断进行了补充与完善。西汉帝国所构建的朝贡体系,在历朝经过两千多年,皆有所损益。

朝贡体系的演变皆以古代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为基础,招来诸国以为臣属,使之朝贡不绝。西汉帝国构建的朝贡体系对于后世王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于激励历代帝王皆以“大一统”思想为指导,以“王者无外”的精神去开疆拓土,力争构建一个地广万里、四夷宾服的朝贡体系。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

[2]班固.《汉书》.

[3]范晔.《后汉书》.

[4]何休注.《春秋公羊传注疏》.

0 阅读:17

夜阑听梦

简介:夜阑听雨方知心,大梦难眠世人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