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尔生命的最后10分钟,被迫服毒自杀,儿子曾试图说服父亲突围

擎苍谈历史 2023-03-05 08:05:02

1944年7月20日,纳粹德国军队东线大本营“狼穴”发生了一场“行刺事件”,行刺的对象正是德国元首希特勒。

这场刺杀行动是德国内部的高级军官所组织的,自1944年开始,德国陆军已然在各条战线上开始溃退,国内诸多军官对希特勒心生不满,因此决定除掉希特勒,以此来结束战争。

这场行动的实施者是德国上校施陶芬贝格,在行刺当天,他将一枚炸弹装在公文包里放在了距离希特勒脚边几米的位置,但可惜的是,由于现场有人嫌这个包碍事,在爆炸的前几分钟将其挪到了一边,最终导致的结果便是,希特勒仅仅只受到了一点轻伤。

躲过刺杀事件之后,希特勒勃然大怒,命令手下的盖世太保大规模搜查此次行动的幕后组织,此次行动满打满算的参与者和知情者也只有百人左右,然而,希特勒的大搜捕却以雷霆手段枪毙了5000余人。

除此之外,另有10000多人被关进监狱,波及范围十分之大,到了最后,居然查到了时任德军元帅隆美尔的头上。

单从客观角度来看,这时的隆美尔根本不可能参加此次行动的。

在此次行动的三天前,也就是1944年7月17日,隆美尔在诺曼底战场上被盟军的轰炸机炸成重伤,随后便被送进了医院做手术,他神志不清,怎么可能参加行刺?

然而,有消息称凶手施陶芬贝格在不久之前曾经和隆美尔进行过会面,期间谈到了反对希特勒的行动,隆美尔虽然没有支持,但也没有向上汇报,正因如此,希特勒才记恨上了隆美尔。

当时还有传言称,如果刺杀希特勒的行动成功了,那么隆美尔将被推选为新政府的总统,这进一步加大了希特勒对他的忌惮。

隆美尔是一个典型的军人,他心无旁骛,醉心于军事,甚至连政治都很少参与,就算真的被推选为总统,也绝不可能是其本人所愿,这一点,希特勒当然是知道的。

然而当隆美尔成为了“内定的”总统的那一刻,他便已经迎来了自己的死期,希特勒嫉妒心极强,当他得知隆美尔这个只会军事的莽夫居然比自己更深得人心,隆美尔究竟知不知情已经不重要了,他的存在,便是对希特勒执政这些年最大的嘲讽。

因此,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小胡子便向盖世太保下达了一份新的命令,那就是除掉隆美尔。

此时的隆美尔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危险一无所知,他仍然躺在病床上养伤,这是隆美尔军事生涯的第六次重伤了,在和妻子露西的谈话中,他还笑着说道:“马上我就要拿到第6条光荣绶带了,除此之外,可能还会有一枚伤员金质奖章。”

隆美尔的猜测是正确的,果不其然,在几天以后,陆军参谋部便派人送来了他的荣誉,然而令他疑惑的是,在自己受伤的几天时间里,希特勒从来没有进行过任何慰问,这在以往是不多见的。

不过对此隆美尔并没有多想,而是开始盘算起了自己的假期,由于伤势严重,隆美尔的这一次休养,至少得要八个星期才能重新返回部队,到时候战场指不定会变成什么样,隆美尔要做好心理准备。

这次休养对隆美尔而言也是一个难得的假期,恰好他的儿子曼弗雷德也休假回家,一家三口多年来第一次团圆,其乐融融。

隆美尔想不到的是,如此幸福的温馨场面,却是他最后的时光。

几天以后,陆军人事局局长布格道夫突然登门拜访,看到布格道夫,隆美尔心中感到不妙,这位布格道夫中将一生战绩平平,唯独擅长肃反抓人,谁要是被这座瘟神找上了,也就说明谁要倒霉了。

一见面,布格道夫就向隆美尔出示了一封文件:“元帅先生,你现在被指控为谋害元首的共犯。”随后,布格道夫当着隆美尔的面开始宣读他的罪行。

此时的隆美尔大脑一片空白,居然没有进行任何反驳,在听完布格道夫的宣读以后,隆美尔良久没有反应,随后他问了一句话:“元首知道这件事情吗?”

在得到布格道夫肯定的答复以后,隆美尔明白了大致情况:“看来,事已至此,我只能承担一切后果了。”

当听到这一消息时,隆美尔的内心是崩溃的,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没有死在战场上,居然会以这样的形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隆美尔毕竟是帝国的元帅,多年来劳苦功高,从他被推选为新政府总统便能看出,隆美尔在国内是有着巨大声望的,此时正值战争关键时刻,希特勒即便是想要除掉他,也必须掂量三分,找一个合适的理由。

因此,希特勒还特地“人性化的”给了隆美尔两个选择,要么进行审判,宣布他叛国,执行枪决;要么由其自杀,以国葬的礼遇下葬,他的妻子和孩子也能够得到元帅的抚恤金,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事实上,隆美尔是没有选择余地的,如果隆美尔选择反抗,那么等待他的将是整个国家的报复,他面临的将是身败名裂,妻离子散,以及最为严厉的抨击。隆美尔毕竟是有着家人的,最终,在思考过后,他选择了后者。

在作出抉择之后,隆美尔向布格道夫提出请求,希望能够再要最后的十分钟时间,好向妻子和孩子道个别。

看到隆美尔没有反抗的意图,布格道夫最终同意了,为了给隆美尔腾出私人空间,他带着手下走出了隆美尔的院子,坐上了自己开来的小轿车。

隆美尔的顾家是出了名的,1944年,隆美尔负责大西洋壁垒的防务工作,有一次,他从前线返回德国境内,刚刚下飞机便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当时的机场有一群年轻漂亮的空军女兵,看到隆美尔以后,十几个小姑娘一窝蜂的拥了上去,有人挽着隆美尔的手臂,也有人要让他给自己签名。

面对着这样一群年轻漂亮的女孩,隆美尔招架不住,然而,他似乎猛然想起了什么,突然推开了周围的人,冲了出去,迅速离开。

后来隆美尔的副官曾经询问他,为何要对姑娘们如此无礼?隆美尔回答道:“不是的,这些女孩们实在是太迷人了,在她们中间,我几乎要彻底沦陷……但是我不能背叛我的妻子露西,对于我而言,我的露西就相当于是我的生命,我怎么能够背叛自己的生命呢?”

正是怀揣着这个信念,隆美尔一生都十分低调,做好份内的所有事,忠于国家,忠于元首,可现实往往就是这么讽刺,纵使隆美尔再怎么谨慎细微,今天也必须要告别自己的生命,也要告别自己的妻子。

在回到房间以后,妻子露西看出了丈夫脸色不对,隆美尔没有隐瞒,将自己被定罪的事情如数脱出。

对于这一切,妻子不敢相信,但隆美尔只是说:“元首允许一个‘叛徒’自尽,保持我的荣誉,已经是极大的厚爱了。”

在告别自己的妻子以后,隆美尔又走到了曼弗雷德的面前,对于自己的儿子,隆美尔几乎是倾注了全部的爱。

隆美尔对曼弗雷德极其严格,早在曼弗雷德8岁的时候,他就亲自带着他学习游泳。

为了能够培养曼弗雷德的性格,隆美尔还召集了学校里全部的孩子,一同进行围观,并要求曼弗雷德在高台上跳水。

看到这一幕,曼弗雷德的倔脾气也上来了,当成表示拒绝,冲着父亲大喊:“我不想跳!”

隆美尔十分恼火,问他为什么,曼弗雷德的回答是:“我怕死在水里!”

隆美尔又表示如果曼弗雷德出意外,自己会第一时间跳水救人,然而,曼弗雷德却并不吃这一套,要求隆美尔先把鞋子脱掉,这时的隆美尔已经是有名的军官,当着一大群小孩的面脱鞋,他自然是不肯的,可曼弗雷德的态度却十分坚决,父亲不脱鞋子,自己就不跳。

最终,双方就在泳池旁边僵住了。

直到最后,倔强的曼弗雷德也没有跳水,隆美尔十分懊恼,但也只能不了了之。

曼弗雷德稍微大一点的时候,隆美尔又带着他到了马场学习骑马,然而由于曼弗雷德年纪太小,踩不到马镫,最终脑袋上摔出了一条大口子,看到眼前这一幕,隆美尔心疼不已,连忙冲上去抱着儿子送到医院包扎。

回家的路上,他还给了曼弗雷德一笔零花钱(一德国马克硬币)希望他不要把这件事告诉妈妈,就说是从楼梯上不小心摔下来的。

面对曼弗雷德的时候,这位第三帝国最为著名的元帅展现出了自己全部的柔情,他还有无数的事情想要教会给自己的孩子,可在这生命的最后关头,隆美尔却又说不出任何一句话来。

此时无论是隆美尔还是曼弗雷德,两人都心中都很是痛苦。

年轻的曼弗雷德不甘心父亲就这样坐以待毙,试图说服父亲反抗元首的这个决定,他不时地透过窗户看向屋外布格道夫的车子,皱着眉头问道:“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父亲你真的要就这么赴死吗?”

然而,隆美尔所回应给他的,只是无力的摇了摇头,他知道党卫军的手段,既然元首已经派遣特使来劝说自己自尽,那么就早已堵上了自己全部的退路。

十分钟很快便到了,曼弗雷德仍然依依不舍地跟在隆美尔的身后,一直走到了屋外,送到了布格道夫的车子前。

在这最后的告别时光中,隆美尔像对待一个大人那样,和曼弗雷德握了握手,随后轻声道:“回去吧,上楼看看你的母亲。”

随着车门重重的关上,曼弗雷德彻底与父亲告别。

在坐上布格道夫的汽车后,隆美尔此时已经不再抱有任何幻想:“我的手上有伤,还有些不便,不能用手枪。”

布格道夫开口了:“没关系,我们为你带来了一种特制药,只需要几分钟就能结束生命。”

隆美尔闭上了眼睛,长叹一口气:“那么,让我们开始吧。”

父亲的消息很快便登上了报纸,1944年10月14日,德国诸多报纸纷纷刊登文章:“埃尔温·隆美尔因突发恶疾在车上暴毙”。

隆美尔去世以后,希特勒最开始也的确遵守了双方的承诺,在国家层面,仍然将隆美尔视作为国家英雄,为他举办了一场规模空前的葬礼。

然而,等到风声稍稍过去,盖世太保便再度盯上了隆美尔一家。

隆美尔死后,希特勒生怕他的家人走漏了隆美尔真实的死因,命令盖世太保对他们一家人进行严密的监听和调查。

为此露西和曼弗雷德过上了四处奔波躲避的生活,在此之前,曼弗雷德尚且对希特勒持以尊敬的态度,可是经过这起事件之后,他彻底认清了纳粹的丑恶嘴脸,最终,在1945年4月,在纳粹德国灭亡前一个月的时间,他正式向公众披露了父亲死亡的真相。

当得知隆美尔死在希特勒之手后,一时之间,舆论哗然,曼弗雷德的这一举动,可以说是向原本摇摇欲坠的纳粹德国,补上了重重的一脚。

由于露西和曼弗雷德并未以任何形式参与纳粹的侵略战争,二战结束以后,他们并没有受到盟军方面的针对。

曼弗雷德回到了学校继续上学,而露西则找了一份文员工作,抛下了昔日元帅家属的身份,过上了平平淡淡的生活。

如果说曼弗雷德和父亲有什么相似点的话,那大概就是对于国家深深的爱,只不过,隆美尔爱的是一个畸形的国家,而曼弗雷德却有幸能够在正确的道路上,建设自己的国家。

1953年,曼弗雷德加入联邦德国政府智囊团,开启从政之路。

在数年从政生涯当中,他曾经先后担任过议会大选顾问、斯图加特市市长、外交部德法关系协调员等职位。

他的人生固然没有父亲隆美尔那般充满传奇色彩,但曼弗雷德曾经说过:生活在和平年代,本是就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而这,也是自己的父亲曾经无比渴望的生活。

0 阅读:114

擎苍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