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井泉后人向邓小平致信,要求邓小平给父亲正名,邓小平回复五字

知道历史 2024-04-24 10:26:28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9年,老革命家李井泉与世长辞,享年80岁。就在同一年,李井泉的子女们联名给邓小平写了一封信,信中李井泉的子女表示:希望中央能够为李井泉正名,恢复李井泉的历史名誉。

邓小平在接到这封信后,给李井泉子女的回复,仅仅只有五个字。李井泉的子女在看到邓小平批复的五个字后,顿时心安了下来。

那么,邓小平究竟向李井泉的子女回复了哪五个字?李井泉究竟有着怎样坎坷曲折的一生?

李井泉为何名誉受损

1989年,老革命家李井泉因病逝世,享年80岁。在同一年,李井泉的子女给邓小平写信,表示希望邓小平同志能够恢复李井泉的历史名誉。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李井泉曾经的名誉受到了损害?

20世纪70年代,对于历史上的许多老革命干部而言,都是人生历史上的至暗时刻。当时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团伙嚣张跋扈,为了实现自己夺取权力的阴谋和野心,他们不惜将一顶顶“莫须有”的帽子扣在一批老革命家他头顶上。投身革命多年的李井泉,也受到过时代背景下的无妄之灾。

由于李井泉在历史上主持四川地方工作多年,因此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团伙给李井泉扣上了一顶在西南地区建立“独立王国”的帽子,李井泉一度被免除职务。就连他的儿子也遭到同校学生的排斥,被人殴打致死,对于这些冤情,李井泉只能打碎牙往肚子里咽,默默忍受下去。

然而,相比其他在改革开放后才得以平冤昭雪的部分干部,李井泉复出的时间也很快。在得知李井泉的情况后,毛主席在1973年就决定重新起用李井泉,甚至还让他到北京中央来工作。因此,对于李井泉来说,20世纪70年代经历的人生挫折,并不是他历史名誉受损的主要原因。

让李井泉历史名誉受损的历史因素,主要还是和20世纪60年代共和国面临的经济挑战息息相关。

20世纪60年代,受自然灾害、苏联撕毁对华援助条约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共和国的经济发展在当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其中,农业生产是共和国经济形势面临最为严峻的区域,不少地区都面临着粮食欠收的问题。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面对各个地区农业欠收的问题,毛主席焦虑万分。在周恩来总理的建议下,共和国的各个省份在当时推出了“各省互相帮扶,共度难关”的政策,也就是让粮食产出有盈余的省来去填补其他粮食欠收的省。

彼时的李井泉,正好主持四川地方的工作事宜。四川在古代时就被尊称为“天府之国”,肥沃的土壤为四川地区的粮食生产提供了优势的地理条件。在李井泉的励精图治之下,四川省是20世纪60年代共和国为数不多没有受到影响的农业生产区。

因此,在李井泉看来,四川省前去援助其他省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李井泉的大力调动下,四川省累计向全国各地调拨了数以亿吨计算的粮食。尤其是作为首都的北京地区,更是得到了李井泉不遗余力的支持。

毛主席称赞李井泉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甚至对李井泉说过:“你这个人,有些时候把国家利益看得太重,有些时候还是要有私一些。”

但是令李井泉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在调拨粮食供应北京之后不久,四川便也因为自然灾害的缘故出现了粮食歉收的问题,而李井泉此前又将粮食大批调往了其他省份,因此有一些四川本地工作人员就将四川后来出现的粮食歉收问题归咎到了李井泉的身上。

纵观李井泉前后的种种行为,可以说当时四川省在农业领域面临的严峻考验,是李井泉自身也没有预料到的,其中“天有不测风云”的意外因素更多一些。

对于四川省的农业发展,李井泉已经是尽心竭力。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四川省就成为了最早一批取消粮票的省份,这足以证明李井泉本人为四川省农业经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历史因素,让李井泉在晚年时备受争议。晚年时的李井泉,把恢复自己的历史名誉当作了自己最后的心愿。然而,即便是到李井泉病逝,他也没有看到自己完全恢复名誉的那天,心有不甘的李井泉只能抱憾而终。

邓小平致信李井泉子女,如何评价李井泉

晚年时期的李井泉,因为20世纪60年代四川省面临的农业经济困难备受非议。1989年,李井泉去世后,李井泉的子女们致信邓小平,恳求邓小平能够为李井泉恢复昔日的历史名誉。那么,邓小平又是如何回应的呢?

在邓小平得知李井泉的子女给自己来信后,邓小平在百忙之中挑出时间,给李井泉的子女进行回信。不过,邓小平给李井泉子女回信的内容十分简单,信件中的内容只有五个字,那就是“主席有定论”。

邓小平信中的“主席”二字,自然指的就是毛主席。在历史上,李井泉与毛主席二人接下过一段不解之缘。人们都知道,胡乔木、田家英是毛主席的第一任、第二任贴身秘书,殊不知从事干部工作的李井泉,在担任毛主席秘书的资历上,要比前面提到的两人还要早。

毛主席与李井泉的故事,要从1930年开始说起。当时李井泉被东江特委派去,向红四军前委送一封密信。彼时毛主席、朱德和林彪等人,正在率领红四军走下井冈山,从赣南革命根据地向闽西革命根据地转移,这就让前往赣南的李井泉最初扑了个空。

按理说,不知道红四军部队转移情况的李井泉本可以就此交差,但是严肃认真的李井泉发誓不把密信送到,誓不罢休,所以李井泉他昼夜兼程,躲开路途上国民党的重重追捕和封锁,这才将密信顺利送达到当时红四军的总指挥:毛主席手中。

毛主席得知李井泉是冒着生命危险,超额完成送信的任务后,顿时感动不已。毛主席将密信打开阅读一番后,询问李井泉是否知道密信中的内容。

李井泉回答道:“上级首长有命令,首长的信,我不能乱动,就算是我知道,也不能去随便说。”接着,毛主席又询问李井泉路途中遭遇敌军的种种情况,李井泉竟然能对答如流。

李井泉突出的工作表现,让毛主席感到十分惊讶,于是毛主席十分高兴地做出决定,让李井泉留在自己的身边。

就在毛主席向李井泉抛出橄榄枝时,李井泉也兴奋地同意了毛主席的邀请。就这样,李井泉从一名普通的送信员成为了红四军司令部的政委办公室秘书长,成为了毛主席一生中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位秘书。

李井泉与毛主席两人之间的情谊,一直延续到了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党在四川等西南地区部署了大量从事破坏工作的土匪敌特分子,毛主席立即派去李井泉前去四川,担任地方工作。

事实证明,李井泉并没有辜负毛主席的希望,到达四川的他,不仅采取了雷霆霹雳手段,镇压了当地的反革命运动,而且还带领农民投入生产,增粮保收,使四川一跃成为了当时共和国农业生产上的压舱石和定盘星。

也正是因为李井泉和毛主席多年来的革命情谊,以及他在革命期间建立的种种成就,毛主席才称赞他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而这也是对李井泉一生最崇高的评价。

支持邓小平,推动社会主义事业改革

毛主席曾经评价李井泉是一位“大公无私”的人,事实上,在毛主席病逝后,李井泉同样也说以大公无私的精神,不遗余力地支持着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事业。

20世纪80年代,在共和国步入改革开放的崭新历史时期后,邓小平敏锐地意识到:想要让国家进行平稳顺利的改革,就必须要以干部的选拔作为出发点。因此,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议,让老一批的干部退出自己的职位,把建功立业的机会留给年轻的后辈。

然而,让干部们一时间告别自己工作许久的岗位,对他们而言也是一件难舍难分的事。就在关键时刻,担任高级职务多年的李井泉主动退出了中央,在当时起到了杰出的表率作用。在此之后,其他高级干部也纷纷效仿,对于李井泉的带头作用,邓小平从始至终都对此感激不已。

邓小平考虑到年轻干部缺乏工作经验的情景,在老干部纷纷退休之后,又组织成立了中央顾问委员会。李井泉也在邓小平邀请下,在中央顾问委员会内担任工作,在此期间,李井泉多次为共和国的发展事业建言献策,付出了自己的毕生心血。

1989年,李井泉因病逝世,享年80岁,邓小平称赞李井泉为“坚定的共产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有信仰的马克思主义者”。

2 阅读:1358

知道历史

简介:熟读万卷书,感悟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