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为什么不能一剑杀了权臣

吴聊的历史 2024-02-06 21:30:40

以前看《鹿鼎记》的电视剧,少年康熙和韦小宝合力击杀了鳌拜后,就直接将权力收回到皇帝手中。电视剧将这一切描述的理所当然,以至于后面看到历朝权臣专权时,常常会想这些皇帝为啥不学康熙一剑捅死这个人?

而且相比于鳌拜这种将领,很多时候权臣都是文臣,皇帝找个理由召入宫中暗中埋伏刀斧手,不是分分钟就能把权臣剁成肉酱。活着的权臣有人巴结,死了总不会有人愿意因为一个死人和皇帝做对吧。

那历史上为啥没有皇帝真这么去做呢?总不能是因为担心师出无名吧,要知道政治斗争里面最不缺的就是莫须有罪名了,只要失势啥罪名都能罗列出来。又或许是担心落下个残暴昏庸的名声导致皇位不稳,可是朱元璋杀胡惟庸的时候杀的是人头滚滚,也没见出现啥问题啊。

其实有一个很关键的区别,皇帝的权力是随着血缘继承来的,但是权臣的权力却是自己一步步争取来的。所以除了开国帝王这种,很多靠着血缘继承权力的皇帝相比权臣都少了一样东西——党羽。

要想成为权臣,必然都是在曾经获得过皇帝极大的信任,以及在重要行政岗位担任过领导职务,这样才能借助天时(皇帝信任)和地利(重要岗位)来进一步争取人和(培植党羽)。

这种人在前朝皇帝手下属于得力干将,但是面对靠着血缘关系继承权力的新任帝王,虽然失去了天时,却已经拥有了更加重要的地利和人和,皇帝要想赢下这场权力斗争,只能依靠天时获得胜利。

因为如果从地利(岗位)上入手,虽然可以通过明升暗降来调整岗位,但是这种重要岗位的职责都是关乎国计民生,皇帝如果换一个不属于他们阵营的人顶上来,那整个部门的人只要阳奉阴违暗搓搓使坏,干不了几天就会因为干砸了差事辞官谢罪。

而如果从人和(党羽)上入手,虽然可以罗列罪名先从一些非核心部门的职位上开刀,然后替换上干净的官员,但是权臣只有还处在最顶端的地利(岗位)上,那这些人就必须要接受同化,不然就会被整个权臣派系攻讦整倒。

所以皇帝只能赢在天时,通过扶持朝堂中相对弱小的一派,通过给予这一派更多的天时(信任),从而让这一派的人逐渐获得更多的地利(岗位)和人和(党羽)。通过这种方式,皇帝最终在斗倒一个权臣的同时,也能收获一个得力干将。

所以很多朝代帝王都喜欢玩平衡,就是方便自己或者自己的继任者,在需要替换权臣减小阻力。这些皇帝并非不知道留下某些人会成为下任帝王的阻碍,而是自身也是这么走过来的。

那最后再说说为啥权臣有了党羽,皇帝就不能直接一剑杀了他呢?那是因为要成为党羽首先就要交出把柄,那权臣被杀后这些证据都会落到皇帝手里。这个时候如果你作为这些党羽中的一员,是等着锦衣卫上门捉拿自己,还是铤而走险换一个皇帝呢?要知道古代494位皇帝中,真正寿终正寝的也不过堪堪一半。

看完这些,陛下您是决定要一剑捅死他,还是选择靠天时磨死他,想必已经有答案了。

2 阅读:1296
评论列表
  • 2024-02-19 13:38

    看一下十常侍杀何进的结果就知道为什么了

    用户14xxx00 回复:
    主要是跟王允一样没有学会安抚吧将人头扔出来之后顺便以皇上的名义下一道圣旨只杀何进所有人员只要归顺不但免罪可以官升一级继续抵抗者视为同罪毕竟谁也不愿意冒着危险去效忠估计叛乱就会平定

吴聊的历史

简介: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从不同的角度再看看历史上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