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2024》撕开了遮羞布?但事实证明,“华语乐坛”成了臭抹布

令狐伯光 2024-05-19 23:21:57

文|令狐伯光

《歌手2024》外国歌手降维打击,网友去摇人为啥叫的都是前辈,还有少壮派?

因为现在纯歌手发展越来越难了(没有创作能力,或者有但一般),唱片工业崩了过后,从网络音乐产业过渡到短视频音乐时代,这种纯粹歌手主要发展没什么专辑了,也就没有什么作品。

以前的优秀歌手为啥层出不穷,因为唱片工业时代人民消费音乐主要靠唱片,然后影视OST,电台,商演,广告那些都是额外的渠道了,唱片工业体系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投资,生产,宣传,渠道,消费产业链,整个产业人才体系也是一样的,制作人(华语乐坛制作人和编曲往往合并),作词人,作曲人,企划等等。

其实就是很多唱作人你看也有制作人,毕竟人不是全能的,这个暂且不提,以前音乐产业主要靠唱片,歌手主要收入渠道是唱片,也就是专辑。

成熟的唱片专辑有制作人把控,按照市场习惯有详细规划,比如华语乐坛港台唱片为典型,一张专辑有几首主打歌,概念歌曲,非主打歌,前者为了流行宣传(就是面向市场),后者可以尝试音乐风格,演唱技巧等的突破,因为唱片工业成熟体系,所以很大程度保障了一张专辑的下限,优秀的专辑是不是有大爆金曲,然后每每会有歌迷出来说我更喜欢某某专辑某某歌曲,那种烂大街不喜欢如何如何。

说到底就是满足了大众与小众,工业成熟体系保证审美与制作与专业下限。

全世界流行音乐大爆发都是依托于唱片工业这套,欧美古典奠定音乐理论体系,一二战后依托移民从古典,爵士,布鲁斯等等爆发无数现代流行音乐,资本主义流转后日本经济崛起,和其他娱乐行业崛起一样,日本在60年代开始音乐产业迅速崛起,成为亚洲第一,一度世界第二(日本古典乐贡献不大,全世界只有欧美和俄罗斯,但日本现代音乐和商业音乐数一数二)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来跟着是亚洲四小龙(韩国因为政治原因掉队,新加坡又太小),70年代港台在经济发展起来,先后走出政治对峙,经济崛起后城市市民社会文娱需求大增,香港许冠杰革新粤语流行歌曲,台湾有民歌运动,到80年代达到巅峰,虽然依托日本乐坛和欧美乐坛,但也成为华语商业音乐巅峰。

78年内地开放,这波风潮也来到内地,内地抓住唱片工业尾巴就是摇滚,时间来到86年崔健那张专辑成为代表,到90年代崔健,唐朝,魔岩三杰爆发了一把,校园民谣爆发了一波。

2000年前后开放,港台商业流行音乐进入内地,内地体制音乐衰落,摇滚民谣进入地下发展。这个时代内地那英那一波,后来超女快男内地选秀,都是依托于台湾唱片行业爆发,有兴趣可以查查,他们专辑基本台湾乐坛制作的。

不过,因为市场开放,内地还没有建立成熟唱片工业,盗版严重,民众消费能力低下,市场下沉让民间商业音乐崛起,就是刀郎,凤凰传奇,庞龙那一波,他们的实力和音乐风格没问题,比较大问题就是制作明显粗糙得多,没有港台唱片工业包装的成熟和精致。

同样道理还有受到周杰伦一代影响,2007年后崛起的网络音乐许嵩,汪苏泷,徐良一大批。

早期直到现在,很多华语听众还吹嘘一个音乐人作词、作曲、编曲、混音、母带、和声、器乐、反正啥都是自己干好像很牛,实际上这是互联网时代新玩法,网络降低门槛,一个人单打独斗也能出位。人人都是网红歌手,人人都是唱作人(后者门槛高点)。

当时全世界还是唱片行业末尾,唱作人也好,歌手也罢,主要还是发专辑为主。

华语乐坛这个模式一直到《好声音》系选秀都是一样的,它背后都是台湾唱片工业那帮人写歌,发音乐专辑(内地有制作专辑但不是主流),那个时候台湾乐坛已经快不行了。

个个都是唱作人,歌手却越来越少?为什么

2005年后抓住互联网影音时代,音乐变成视觉的辅助,并且结合偶像文化的是韩国流行乐,这里不展开讲了。

2015年前后,随着韩国流行乐进入中国市场,偶像选秀崛起,内地传统音乐选秀都衰落了,紧接着短视频时代又来了,一首歌曲传播主要靠15秒洗脑循环。不止摧毁原本音乐专辑模式,连原本流行音乐5分钟左右收听模式都摧毁了。

总而言之,2012年后时代就不同了,哪怕选秀纯粹歌手,像《好声音》系出来的吴莫愁,吉克隽逸等等歌手,她们前期是不是还是频繁发专辑的。

同时代的唱作人李荣浩、邓紫棋、华晨宇、袁娅维等等更不用说了。

2015年过后,音乐市场是网络和短视频为主了,舞台流量爱豆为主。纯粹歌手就越来越难混了,从以前靠专辑为主扩散,现在变成靠音乐综艺翻唱,影视OST,广告商演等等。

当然,现在全世界还有一条道路,那就是依托于互联网打出名头,收割一票粉丝,线下音乐节和kive有垂直受众,搞得差的倒贴钱,搞得好的还是过得不错的,问题在于音乐节和live小本生意真不赚钱,即使有签约音乐公司也基本负责运营,商业和宣传啥的,反正创作层面基本单打独斗,你没看到几个跑音乐节的请专门制作人,作词作曲打造吧。

所以,现在是个音乐人都会创作,唱功稀烂,裁缝歌曲,粗制滥造这些都不说了。像一大波嘻哈歌手曲子就是去下个beat,随便做做混音(有的甚至不做混音),写点走心表达自己的歌词,拿个话筒上去就是嘻哈歌手。

说回到纯粹的歌手,纯歌手就只能靠综艺翻唱,影视OST和商演等方法了,和音乐专辑相比,它最大问题是翻唱要照顾大众,现在嘛以经典歌曲、网红歌曲为主,即使大热的有水平小众冷门歌曲。

问题来了都小众冷门歌曲了,显然它是符合创作者风格和态度的。

你也不能说翻唱一定没有成为自己风格和代表,但绝大多数翻唱歌曲风格不统一,概念不统一,各个方面都不统一。唯一统一的是中国音乐综艺惯用的弦乐打底,歌手对飙高音,炫技展露技巧,最后打鼓结尾或者大合唱那种公式化。

你不能说综艺翻唱没有优秀作品,但和音乐专辑时代相比概率就太低(以前一张音乐专辑惯例10首歌曲,正常专辑能火两三首歌曲,优秀专辑能火七八首),但机械式综艺翻唱十首能火一首,二十首能有一首成金曲就难得了。

同样道理还有影视OST,影视剧OST首先服务的是影视剧,内容自然和影视内容挂钩。中国影视剧除了少数,多数又不重视配乐和歌曲,现在观众懒到片头片尾都直接跳,很多歌曲也是千篇一律的公式影视歌曲。

它倒不是没有优秀作品和经典,还是那句话和以前专辑比概率低得多。

2015年后,国内出道的纯歌手,你去查查就会发现音乐专辑数量大幅度降低,我们倾尽热门影视资源捧出的顶尖纯歌手就男周深,女张碧晨,而他们爆红歌曲好像多数是综艺翻唱和影视OST。

这也没有什么不行,问题是这种体系你会发现他们以下。包括新生代歌手黄霄云,希林娜依高、单依纯、尤长靖等,这些其实还算好的了,因为粉丝和观众还是知道一些热门歌曲(虽然也以翻唱和影视OST居多),只是大众热门歌曲就更少了。

他们再以下中国新生代纯粹歌手,你又知道几个呢?以前是一大堆十来个顶尖带着几十个优秀。现在是两三个顶尖戴着不到十个,纯歌手发展越来越难可以预见的。

人人都是唱作人,人人都是网红歌手?《歌手2024》抓瞎了吧

中国听众几十年以来特别青睐“走心”“感动”朗朗上口那类音乐人,对于纯粹歌手一向不待见,觉得他们是无情的唱歌机器,然而这次《歌手2024》外国歌手上场降维打击,一堆网友这下开始傻眼了。

严格说来,中外歌唱的差异根本在发声部位、方式的不同,而这个不同又源于语言发音。根本出路要超越语言发音的习惯,纯粹为歌唱而探索、训练发声。当然这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而且最终必定某种程度地牺牲语言的清晰与准确度。

以前中国歌手最强体系其实是内地体制内民族,民歌,美声和流行,港台顶尖也还成。

现在崩得不能再崩了,观众乐于走心,资本就更不着急了。这十年的华语歌手、团体只要帅的俊的,反正能修音,制作人厉害就行,不一定有什么实力,资本挣钱很轻松,大家都在舒适区。

现在有外国实力歌手来参赛也算是引来鲶鱼,搞活局面。不过这种安排也算是反其道而行之,吸引眼球流量,依然是资本在操作,不一定真的为了娱乐圈健康发展~

我个人倒是乐见这个情况,希望资本改变签人,捧人的态度,让真正的歌手能回到他们的位置,提高大家的审美。

但想来结果应该是很难的,毕竟现在网友都是乐子人。

今天《歌手》外国歌手吊打华语乐坛歌手他们嘲讽一波,着急到处搬人一波,再大讨论一波,事后还是会听“走心歌曲”,短视频洗脑神曲,那些无情的唱歌机器歌手的歌曲,炫技,没感情,不好听。

2 阅读:202
评论列表
  • 2024-05-20 18:03

    快请张敬轩来拯救华语音乐live演唱吧,现场比CD版强太多,现场感染力无人能敌,没有他的节目是不完整的

令狐伯光

简介:游戏模型师| 动画爱好 | 影视产业分析 | 网络小说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