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南斋孤风中 2024-05-16 17:10:24

1949年,这是个值得载入史册的年份。

全国上下洋溢着欢庆的氛围,处处可见喜气洋洋的景象。

新中国曙光,终于在燎原的战火中绽放。

然而,在祖国的西北角落。

新疆这片深受动荡折磨的土地上,乌云依旧笼罩。

当地匪患严重,大股流寇横行霸道。

搜刮百姓,祸及无辜。

局势的不稳定,使得人心惶惶,阴云浓重地笼罩着这片美丽的大地。

在这个时候,王震和359旅,主动要求坚守疆土,驱赶那些狼子野心的流匪。

11月的祁连山

359旅,很快就奉命直扑祁连山。

这里是一片终年冰雪覆盖,山峦叠嶂,寒风凛冽的绝地。

当时正值11月。

隆冬时节,飞雪遮蔽了白昼,狂风凄厉得震耳欲聋。

寒冷彷佛有了实质般,侵袭着每一寸赤裸的皮肤,让人感觉仿佛连呼吸都要被冻结。

战士们身上只有单薄的棉衣相随,根本无法抵御严寒。

部队行进缓慢又艰难,但丝毫不敢懈怠。

只要稍一停留,便会被大自然无情吞噬,化作一尊尊冰雕。

有的人眼睑上凝结了冰霜,便用手胡乱地拍打面门;

还有人的指端,已被冻得麻木......

可是,任凭暴雪肆虐,任凭酷寒侵袭。

王震一马当先,领着359旅勇猛前行。

那些挺拔的身影,在冰天雪地中若隐若现,宛如一群钢铁铸就的雄兵。

然而,大自然终究太过残酷。

转眼间,153名年轻生命,便永远长眠于这片冰峰雪谷之间。

1800里塔克拉玛干沙漠

在那片刚刚跨越的祁连雪山之后。

辽阔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便迎面而来。

如同一片汪洋般,将359旅笼罩其中。

这里被称为“死亡之海”,异常危险,1800里的绵延沙丘仿佛没有尽头。

只要误入其中,活着走出去的希望都十分渺茫。

然而,359旅的将士们,已在雪山中历经重重考验,生死面前早已视之无惧。

塔克拉玛干沙漠中。

狂风裹挟着飞沙走石,朝着行军的队伍不断扑来。

沙粒犹如无形的利箭,毫不留情地割裂着战士们的皮肤。

每一步行走都格外艰辛,脚下的流沙向四面八方滑动,让人跌跌撞撞踉跄向前。

更惨的是,酷热炎炎的白日,很快就让人精疲力尽。

太阳像是一轮烧红的烙铁高高吊挂,将沙漠燃烧成一片火海。

唇干舌燥,眼前开始出现幻影;

有人已经精神恍惚,嘴里喃喃自语。

战士们唯有咬紧牙关,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行进。

就这样,359旅在塔克拉玛干,度过了18个漫长的日日夜夜。

当他们终于看到远处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时,个个早已面黄肌瘦。

饥渴、疲劳、炎热,已经将他们的精神折磨到了极限。

唯有一口气,尚且喘吞在胸膛之中。

11月,当地百姓看到这支军队,都难以置信,他们竟是跨越祁连山,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而来。

戍边重任

战火渐远,硝烟逐渐散去。

359旅的将士们,终于可以稍作喘息。

然而,他们很快就意识到。

保卫边陲、造福人民的任务才刚刚开始。

为了让新疆各族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359旅决定暂时落户于此,担当起戍边的重任。

可是,24万人的吃食如何解决?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

经过反复商议,他们决定自力更生,亲自在这片土地上开垦种植。

可惜,新疆盛产沙漠,适合耕种的土地向来稀缺。

为了不占用本地人的农田,359旅最后选择了在戈壁滩上开垦。

这片临近绿洲的荒芜之地,看似一无是处。

但战士们,才不会被这些阻碍了前进的脚步。

整个旅立刻动员起来,那些曾在战场上杀敌的老兵,也个个拿起了锄头和犁耙。

于是,一片狼藉的戈壁,很快就被翻砍得渍渍冒泡。

为了有个遮风挡雨的居所,战士们在地上挖坑,再在上面垒起稻草,他们称之为“地窝子”。

开垦过程,艰难异常。

他们个个精疲力尽,整日的高强度劳作远远超过了营养的供给。

年轻的小伙子们,纷纷患上了夜盲症。

“到了夜里,就啥都看不清了。”

一名战士说。

语气中透着疲惫,但目光中却燃烧着一股子顽强的斗志。

359旅的将士们,就是这样一群人。

他们用双手和汗水,在这片人迹罕至的荒凉之地开垦出了新的家园,播撒下了种子。

终于,在1950年。

他们迎来了硕果累累的喜人成绩—粮食实现了大部分自给,食用油和蔬菜则基本做到了全自给。

这是一个让人无比振奋的消息。

当年在祁连雪山和大漠中艰苦跋涉时。

他们曾被迫忍受着,水干粮烂的煎熬;

当年在戈壁滩上开垦时,又是夜以继日地辛勤劳作。

如今,在自己的双手下终于获得了丰硕的收获,359旅的将士们无不喜形于色。

他们相视而笑,用手背不住抹去额间的汗珠。

那些风霜之下剩下的皲裂,见证了艰辛。

然而,要让新疆这片曾经动荡的土地真正好起来,仅有粮食是远远不够的。

一砖一瓦,拽了出来

1958年,359旅决定动手修建公路。

着手打通这里的交通命脉。

4月,他们组建起一支强大的施工部队。

浩浩荡荡,开始了244公里长的主干线修建工程。

17个月后,乌昆—库尔勒公路全线贯通。

一支支军车,开始在新修的马路上缓缓行驶,战士们激动地挥手欢呼。

244公里的主干线旁,还修建了90公里的支线、128座涵洞和29座桥梁。

可谓全方位立体化建设。

谁能想到,当年在雪山大漠中艰苦跋涉的那群人。

今日,已然成了一支开疆拓土的先锋队伍。

随后,359旅又筚路蓝缕建设起石河子“八一”糖厂、石河子纺织厂等一大批工厂。

农业、教育、交通、建筑、商业等各行各业应运而生。

人民生活,终于有了可喜的改观。

就这样,359旅在戍边卫国的同时,也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全新的希望和出路。

如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然成为一支强大的生力军。

在这片曾经动荡的边陲大地上,遍地开花。

14个师建制,360.51万总人口,2022年更是创下3500.71亿元的生产总值。

在兵团麾下,已有12家公司成功上市,可谓是砥砺前行的杰出力量。

看着今日的硕果累累,很难让人相信。

这一切的根基,竟是由那批饱经战火洗礼的老兵们缔造的。

他们原本,理应在和平年代尽享荣誉,安享晚年。

可是当年响应号召,支援新疆的召唤时,他们却选择了重新拿起铁锹镰刀,在这片人迹罕至的荒原上扎根奋斗。

一座座摇摇欲坠的“地窝子”,成了居所;

茫茫大漠,成了伙伴。

一砖一瓦,将新疆从荒芜凋敝中拽了出来。

如今,他们当中的大多数已经老去,身躯佝偻,头发斑白。

但每当听到新疆这个词,他们依旧神采奕奕,那里曾经承载着他们太多太多的青春梦想。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不仅只是一个名号。

它的背后,才是十几万英雄的热血岁月。

新疆今天的繁荣昌盛,每一份功劳都始于那些为之操劳的英雄们。

0 阅读:2

南斋孤风中

简介: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