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为什么要居高临下,对抗张郃?如何做能抵挡张郃10天?

刘丙润 2022-06-25 15:11:14

说句不该说的,马谡只要在山下扎营,就是闭着眼睛都能够挡住张郃10天。

原因很简单,诸葛亮之所以这一次让马谡率领部队阻击敌方士兵,是因为诸葛亮已经给马谡想好了所有的可能,换句话来说,这场战争就是为了单独给马谡准备的。

这也是为什么当马谡丢失了这场战争的主动权,并且狼狈逃走之后诸葛亮才非常的生气,甚至不顾众人求情,直接把马谡给砍掉了,历史上也就有了著名的戏剧,挥泪斩马谡。

但是这个所谓的挥泪斩马谡,只是在部分戏曲以及三国演义当中有所体现。

除此之外,对于部分历史记载以及民间野史来看,诸葛亮好像并没有杀掉马谡,而是把马谡关到了牢房里面并且一呆就是一辈子。

但无论如何,马谡在这场战役当中,导致失去了一切的政治上升途径,同时让诸葛亮对马谡大为失望。

第1点,马谡为什么能够指挥这场战争?

在诸葛亮多次的北伐过程当中,第1次北伐,原则上来说是最有机会一举歼灭曹魏的所有力量,进而一统天下的。

你要明白这里面我说了几个关键词,一个是唯一有机会,另外一个就是一统天下,为什么呢?为什么在三国演义当中诸葛亮的名声是最大最强的?

这一切都不是白来的,诸葛亮的政治敏锐嗅觉与敏锐嗅觉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当时的巅峰存在,就是司马懿那也得往后排。

在第1次北伐之前,北方的敌人内部已经混乱起来了,当时的北魏内部勾心斗角,各种权力,那更是斩不断理乱。

相互之间都在扩大自己的政治地盘,而且当时整个长安的兵团简直就是个草包,准确地说连草包都不如。

如果诸葛亮第1次北伐的过程当中,马谡没有丢失掉街亭,那就意味着诸葛亮会将自己的国土扩展到陇西地方。

而陇西这个地方距离长安又非常的近,此时的长安将会被迫成为魏国与蜀国的战争最前线。

可是长安的兵团负责人又是个草包,你觉得这一次曹魏与蜀汉之间的战争最终走向如何呢?

几乎都不用想,诸葛亮一定会胜利,蜀国大概率会吞并曹魏,前提是东吴不在背后捅刀子。

所以诸葛亮准备了自己能准备的所有的一切,此时蜀国与曹魏之间所有的局势都是一触即发的。

换句话来说,诸葛亮和曹魏绝对不能出现一丝一毫的错误,任何一丝一毫的错误将会直接导致整场战局的反转。

当时的诸葛亮把部队分成了三份,第1份部队是跟着魏延攻打陇西,这一部分部队是诸葛亮的主力部队,也是整个蜀汉的王牌部队。

只要魏延能够获得胜利,这场战争就不用打了,就不用打了,大家可以马上吃饭。

同时诸葛亮也率领着一部分部队,他的主要目的是在陈仓这个地方黏住曹魏的一支主力部队。

而诸葛亮又给了马谡一部分兵权,让马谡在街亭这个地方守住曹魏的另外一支部队。

换句话来说,只要这两个人都能够缠住对方的部队,让对方的部队一步也不能踏进,不需要多长时间,只需要10~20天,那么魏延那边大获全胜,整场战争一锤定音。

所以诸葛亮给马谡的行军指令当中,从来没有要求过马谡一定能够获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一定要迅速歼灭敌方部队,诸葛亮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

诸葛亮说过的原话就是,你在这个地方坚守数日乃至数10日,只要能够坚守成功,咱们这场战争就打到头了。

那如果把诸葛亮说的这句话翻译得再直白一些,这场战争你打的多菜都没人怪罪你,甚至把整支部队都拼光了也没有问题。

但是你要黏住对方的部队,绝对不能让这伙部队去进攻魏延,如果这伙部队从你的防线突击出来了,那么咱们就前功尽弃了。

所以诸葛亮在马谡进行排兵布阵之前一直给马谡各种建议,甚至把战争的种种形式全都预测了一遍。

按照诸葛亮的想法,马谡就是头猪什么都听不懂,就能听得懂人话,按照诸葛亮说的话,排兵布阵也能够坚守数十日,只要能够坚守二十天以上这场战争马上就能赢。

第2点,马谡的好大喜功。

我先来说一下马谡有没有可能在这个地方防守住对方20天呢,答案是完全有可能。

因为当时诸葛亮手中有另外两个宝贝都是诸葛亮研究出来的,第1个宝贝具体是什么名字我给忘记了,刚才查资料也没有查到,类似于现阶段的反坦克炮塔。

就是不能移动的,往这个地方一放,坦克就开不过来了,尤其是在一战二战的时候,非常多的士兵将领都会使用。

但是咱们这里讲的就和这个东西的运作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他们防御的不是坦克而是骑兵。

因为马谡这一支部队对抗的敌方,士兵机动性非常的快,不能说人手一匹马,但是也差不多。

而马谡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全部都排列整齐,这样的话敌方士兵就不能冲击进来了。

第2个武器就是诸葛亮发明的弩箭,大家都知道弓箭吗?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有,甚至在汉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到了诸葛亮这里会翻出什么花样来吗?

的确翻新出来了,据说诸葛亮曾经设计过一只可以连着发射弓箭的弓箭。

除此之外诸葛亮的这些弓箭后劲十足,就跟现在的机关枪一样,可以往外突突突一直往外发,凭借着这两样武器,就足以让对方的战马不能前进半步。

但实际情况是从来没有掌握过君权的马谡,突然之间飘了,要注意,马谡的飘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此之前马谡一直是文臣,这个文臣充其量有点话语权。

但是现在突然有了军事行动的指挥权了,马谡的内心估计是翻江倒海的变化,所以此时的马谡突然改变了主意,他决定不再听从诸葛亮的想法。

因为按照诸葛亮的说法不惜付出一切代价,只为了缠住对方士兵,这种打法实在是太窝囊了,我好不容易拥有了士兵,能给我打一次战争,不妨直接给对方来一次冲击。

要不是说马谡还是有文化的嘛,所以马谡心里想在平原上肯定是不能够冲击敌方的战马的。

如果我能够站在特别高的地方,然后带领着自己的士兵一块往下冲刺,那么对方的战马就会被冲刺得稀里哗啦,七扭八歪,这样的话这场战争我就赢了。

马谡每次都在想着这件事情,甚至都想好了这件事情如何打报告如何交代,如何通过这件事情来确定自己在军事领域当中的地位。

可是问题的关键在于人家敌方士兵也不少,尤其是敌方的将领还是一个非常有头脑的人,他突然之间察觉到不对劲了。

怎么不对劲呢?不知道,用人家的话来说就是觉得不对劲,而且这个不对劲的劲儿还很大,怎么到了这儿突然没人了。

按理来说,对方得给我来一下子呀,敌方士兵没有在一定有问题,压根就不需要四处打探,抬头一看就知道了,噢,原来马谡已经把士兵放在了山上。

人家敌方士兵压根不和马谡直接交流,怎么搞呢?直接切断了水源,你不是愿意在山上吗?那你就在山上呆着吧。

一个普通人几天不喝水会死掉呢?在之前的生物学课本上我好像学过,记得应该是三天或者三天左右,压根用不了三天,只需要两天时间,士兵就都慌了神了,一个六神无主的将领带着一群六神无主的士兵拼了命的往山下跑去,却被人家一次又一次的给挡了回来。

这场战争其实早已经一锤定音了,伴随着马谡的战争失利,诸葛亮连打第1次北伐战争的打算都没有了,率领了自己的部队老老实实的回去了。

在这第1次战争过程当中,诸葛亮做了万全的准备,可谁也没有想到,最终自己的徒弟竟然变成了这个样子,谁也没有想到最终功亏一篑。

第3点,一个神秘的人物。

有人问我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那马谡死的冤不冤呢?我说马谡死的一点都不冤,甚至应该直接搞掉,为什么呢?因为诸葛亮给马谡搭配了另外一个人物,这个人物叫王平。

王平是谁?王平可是有名的兵游子,而且他行军作战的次数要高过马谡的百倍甚至千倍,更重要的是,王平还是从魏国那边投降叛变过来的。

对于曹魏的那些将领怎么样的用兵习惯,那简直就是了如指掌,诸葛亮把王平都搭配给马谡了,就相当于告诉马谡,你按照我的脚本往前走,打完这场仗给你升个官,慢慢的你就能够接我的职了,成为我的左右扶手了。

诸葛亮已经把这句话说得如此直白了,以至于当时上到朝堂下到普通的官员都明白诸葛亮的苦心。

可是到了马谡这边,他非但不听王平的话,反而自作主张非得把士兵搬到山上去。

这场战争,马谡失败是必然的,因为它骄兵必败。

0 阅读:246

刘丙润

简介:历史爱好学者丨历史研究学者丨历史体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