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服监管处罚,椰树集团戒不掉“擦边”营销

无相陶陶 2024-05-11 06:26:05

敢硬刚国字号监管总局的企业,这年头不多了。

椰树就是其中一个。

前几天,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龙华分局收到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转办函》线索转办,反映椰树集团有限公司:

在自设网站发布的宣传图文,出现使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商业营销的情形。

并使用“用椰子擦乳”、“南太平洋美女很少‘飞机场’”等违背公序良俗的广告语,涉嫌违反广告法有关规定。

此外,椰树集团官网曾于2023年9月18日发布的《“椰树”38年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既得到中央省市支持保护 有时也被侵犯》以及2024年2月22日发布的《“椰树”救生破产厂史教育》等文章中,讲述了与各级领导相关的企业发展历程。

基于以上原因,椰树被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龙华分局罚款40万元。

椰树的擦边营销,由来已久,且颇受用户,尤其是男性用户的好评。

屡次被约谈,但就是不改。

而这一次,椰树不仅仅是硬着头皮搞营销,更是敢直怼有关部门了。

5月9日晚8点,海南椰树集团在其官方微博和网站分别发布声明,针对其近期被处罚的情形:

表达了“一个担心”和“两个不服”。

落款为椰树拉买处,且无加盖公章。

所谓的“拉买处”是椰树对营销部门的称呼。

椰树声称:

“担心的是名牌被毁,砸掉‘椰树’及上下游企业两万员工饭碗,让海南50万椰农椰子卖不出去脱富返贫。”

两个不服,是不服广告法没有明确规定在自己的官网上转载“科普教育”是违法的,“法无禁止即可为”。

第二个不服是:“被国务院认定为全国百户改制试点,目的是防止内外勾结,否定椰树改革历史”,并表示前述文章是“厂史教育,不是商业广告”。

一波理直气壮的声明,引来不少啧啧称奇:

一个企业,怎么敢公开反驳监管机构?

椰树的理由站得住脚吗?

先来看椰树的“一个担心”:

名牌被毁,两万员工饭碗,海南50万椰农椰子卖不出去。

首先,如果名牌因为被处罚就会被毁,属实是夸大其词了。

中国不少头部饮料品牌,包括娃哈哈、农夫山泉、汇源果汁在内,都被行政处罚过,他们的牌子依然长虹。

个别产品、营销出现违法事项,依法处罚改过就是,椰树上升到“名牌被毁”,那能怨谁呢?

怨监管部门处罚你的违法行为?违法了还不能被批评?

其次,拿“两万员工饭碗,海南50万椰农椰子卖不出去”来绑架监管部门,也说不过去。

当年三鹿奶粉因为三聚氰胺事件,一举被端。

员工就没地方找饭吃了,奶农的奶就没法卖出去了?

一鲸落,万物生,海南不止一个饮料厂,椰农也并非椰树集团这一个销路。

怎么还把自己的违法行为和民生就业联系起来呢?

椰树的担心,更像是一种“绑架”。

再次,是椰树的两个不服。

“用椰子擦乳,每日多饮椰汁能使乳房饱满”、“南太平洋美女很少‘飞机场’”、……这并不是什么科普,也没有足够的科学依据。

无相君抱着科学的态度去找了找相关论文,说女性经常刺激乳器,确实会刺激泌乳素分泌,在理论上可能会促进胸部发育。

但是,这并不能保证擦拭就有效果,还要因人而异。

最关键的是,擦拭也不需要用椰汁,乃至用椰树椰汁。

用手或其他物品,也有这个效果。

因此,把上述描述称之为科普,并不准确,又有虚假宣传的嫌疑。

另外,有关部门的处罚,并非没有法律依据。

关于椰树在官网引用各级领导人进行背书的内容,《广告法》第九条就有规定:

“广告不得使用或者变相使用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名义或者形象。”

椰树在官网播放,还说自己是纯粹的“厂史教育”,是在打擦边,打“官网宣传不属于广告”的擦边。

但这个法律漏洞,其实早就是被堵上了。

依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对虚假宣传行为定性处罚有关问题的答复意见》(工商竞争字〔2013〕174号)的规定:

企业在互联网上发布虚假、不真实的企业简介信息属于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可以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第一款和第二十四条的有关规定定性处罚。

一般情况下,网站的首页、产品或服务详情会都被认定为广告,公司动态、公司介绍页面被认定为宣传,联系方式页面一般不认为是广告或者宣传内容。

椰树在首页推荐产品和领导人背书,就是一种广告行为。

所以,椰树的回复看似理直气壮,但只要细细分析,都站不住脚。

尤其是用领导人背书来施压监管部门,更是有违市场精神。

因为早些年,很多企业为了耍滑头,到处邀约各级领导合影参观,然后用他们的形象来打广告。

而后就开始行不法之事,抹黑站台领导的形象,所以《广告法》后来才修改,补上了这一漏洞。

2021年,椰树集团有限公司还和国家知识产权局打官司,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椰树撤下“椰树椰子中国国宴饮料”的宣传,认为其造成了混淆和误认,存在欺骗性。

椰树不服,提起诉讼,但法院最后认定,椰树的这种宣传,容易使社会公众产生不良影响,诉争商标违反了《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八)项的规定。

今天椰树故技重施,估计很难得到监管部门的支持。

不过,因为广告屡遭处罚但“不服气”、“不改”态度,也是椰树的习惯。

早在2019年2月16日,椰树就在官微表示“我从小喝到大”不违反广告法,得到中国广告协会批准,并称这句广告语不是指喝椰汁丰胸,而是指从小孩开始喝到长大成人。

那一年,椰树椰汁还在新包装上印上“大胸美女”,并主打为“丰胸神器”。

结果被罚了20万元。

2021年,人民日报都开始批判椰树,说创意可以有,底线不能无。

央视网更是不给情面,批评椰树集团是低俗广告界的“老油条”。

椰树同样选择 “硬刚”,称自己没有明确违反现行法律法规。

不过还是因为发布违背社会良好风尚内容的广告,被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40万元。

一直被约谈,一直被罚款,一直被批评。

但,椰树就是不改,而且不断创新“擦边”的模式。

本来是大胸美女营销,现在又加上了肌肉男营销。

从“罚款性价比”上来说,每次几十万的罚款,都能让椰树获得近亿的品牌浏览曝光。

真可谓以小博大,性价比拉满。

而且大部分网友对于椰树的营销内容,也是“喜闻乐见”,毕竟人性有弱点,很难抵挡擦边的诱惑。

椰树这样做,不仅有品牌推广的性价比,也有拉动粉丝的作用,堪称:双赢。

椰树的擦边营销,已经成了一种品牌的路径依赖。

从企业的发展史看,椰树集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56年建立的海口罐头厂。

这个罐头厂在1981—1985年曾连续五年亏损、换了四任厂长也无法扭转。

后来王光兴接手了椰树,他主动打破铁饭碗,实行员工持股等多项改革措施,成了海南当地的改革先锋。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椰树已经成为年销售超40亿元、年税利过亿的中国最大天然果汁罐头饮料生产企业。

这个成绩实属不易。

但从产品力上看,椰树已经很多年不进化了,虽然椰树宣传自己的产品不加香精,不加防腐剂,但仍然添加了白砂糖和食用添加剂,且主料排第一的是:

水。

而现在的市面上已经出现很多纯天然、不加任何添加剂的椰汁产品。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13-2017年,椰树集团年产值持续下滑。

所以在2017年,椰树集团打出了丰胸牌,说“重视抓白嫩丰满的广告,培养从小喝到大的年轻一代椰汁消费者”,并鼓励员工打破“供过于求”形势严峻的市场。

丰满和喝椰汁这件事并没有什么关系。

企业要想保持市场长虹,必须努力提升产品的质量,这才是正道。

但椰树集团却在这种营销手法中,极大激发了销量,也就是椰树所说的:

“第二次从破产中起死回生。”

擦边营销到底要不要持续下去?现在椰树已经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要,而且要坚持到底。

但这种营销能不能经受住法律和市场的考验,就很难说了。

0 阅读:19

无相陶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