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的中央委员名单上,毛主席划掉两个名字,二人的下场截然不同

独家故事 2024-03-23 09:26:34

1945年4月23日,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在延安的杨家岭胜利召开,为了开好这次大会,毛主席花了大量的精力,甚至亲自出面向两位没有当选中央委员的人解释原因,然而两人的反应和日后的下场却截然不同。

参加七大的代表分别来自华北、华东、华中各根据地,共计有755人,选出的中央委员有44人,候补中央委员有33人,然而毛主席在审阅名单的时候,却划掉了李井泉和陈光这两个名字。

难道是他们二人不能胜任中央委员吗?还是毛主席有其它考虑呢? 许多人对李井泉和陈光可能并不了解,从他们参加革命到1945年七大召开这段时期里,以他们的资历和功劳是足以担任中央委员的,而且也应该担任。

李井泉是江西临川县人,他在17岁上师范学校期间就投身学生运动,后来积极参加农民运动,在南昌起义期间,他动员了大批的农民搞运输支持起义队伍,他跟随起义部队南下,参加了著名的三河坝战斗。

后来他在朱老总的安排下留在广东的丰顺和梅县一带工作,在艰苦的条件下李井泉在那里与敌人打游击,直到1930年调任红一军团的团政委,期间他还给毛主席当过一段时间的秘书,毛主席对他很欣赏。

1932年10月红21军成立,李井泉任政委,仅用2年的时间他就从一个团政委上升为军政委,他的进步是非常快的。后来在长征路上,李井泉一直是支持毛主席的,尤其是在一、四方面军会师之后。

抗战中的李井泉表现依然不俗,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时候,李井泉就担任了120师第358旅的副旅长和政委,足见他在军中地位之高,在之后的抗战中李井泉立下了大功,为抗战胜利做出了贡献。

由此可见在1945年的七大上,李井泉是有资格担任中央委员的,至于陈光则更为了不起。陈光是湖南宜章县人,由于家里穷,他在14岁时就辍学务农了,后来投身农民运动,靠12条枪在当地打出威名。

在敌人疯狂反扑下,陈光暂时把枪藏了起来,直到1928年朱老总带着队伍到了宜章县,陈光才挖出枪来配合朱老总作战,他参加红军当即就被任命为班长,5年之后,1933年11月,陈光就当上了红2师师长。

陈光参加过长征,一路上他多次立功,1936年12月,陈光还担任过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陈光出任115师343旅旅长,当时他的职务比李井泉要高,后来他还担任过115师的代师长。

可见在七大上李井泉和陈光都有资格出任中央委员的,那么毛主席划掉他们的名字肯定是另有考虑了,那就是出自红军时期的中央委员太多了,为了团结考虑,毛主席只“委屈”自己信任的将领。

李井泉得知情况后毫无怨言,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而陈光却是大为恼火,甚至找毛主席理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也预示着两人未来的不同。建国后李井泉担任过四川的一把手,还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而陈光则从解放战争开始,逐渐走了下坡路,在建国之后,陈光因擅自对烈士子女进行军事训练等问题犯下错误,1954年,陈光在革职审查期间选择以死明志,直到1988年,陈光才被恢复名誉和党籍。

9 阅读:6280

独家故事

简介:分析讲解不一样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