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第1位特级战斗英雄是谁?打急眼后他抱着炸药包冲进敌群

锦衣霸王 2019-02-14 16:06:07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

喜欢战史的朋友可能已经猜到了他的姓名。

对,正是志愿军20军58师172团3连连长杨根思。

1950年11月28日下午5点,在经过20多天的急行军后,3连到达下碣里后,便立即投入了战斗,他们的任务是守住刚刚攻克的东山1071高地,目标是切断敌军的南逃之路。 

根据营部命令,3连指导员陈文宝率一排和二排负责守1071高地主峰,杨根思率三排据守1071高地的东南屏障小高岭,这是美军南逃的唯一通道,也是志愿军必守的要地。 

战斗正式打响之前,杨根思进行了最后一次战斗动员,虽然非常简短,但却铿锵有力,听来让人热血澎湃,体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革命大无畏精神。

杨根思的这次战斗动员,概括起来就是“三个不相信”,“在革命战士面前,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后来,杨根思率领三排,在1071高地东南屏障小高岭上,永生命名和鲜血兑现了“人在阵地在”的诺言。

1950年11月29日拂晓,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落了下来,气温早已降到零下40度。要知道,为了与敌人抢时间,当时我们的许多志愿军战士连防寒服装都没有来得及换发。 

零下四十多度的严寒天气,我们这些可爱的战士竟连防寒服都没有,与恶劣的自然环境相比,美军对阵地疯狂的争夺和进攻则更加残忍。

三排刚刚进入阵地,敌人就集中空、炮火力对小高岭实施了猛烈急袭,炮弹一阵紧似一阵地落到阵地上,敌机空投了大量的凝固汽油弹,小高岭顿时变成了一片火海,大部分工事被破坏了,一些战士负了伤。

几分钟后,黑压压的美军向小高岭冲了上来,当美军距离阵地只有30米时,杨根思狠狠地发出命令,“打!”

志愿军的重机枪立即向敌人射出一排排密集的子弹,一枚枚手榴弹准确地在敌人堆里爆炸,美军丢下一片尸体,溃逃下去…… 

战争持续至11月29日中午,据守1071高地东南屏障小高岭的三排有效战斗力量已经所剩无几,弹药基本基本耗尽,战士筋疲力尽……

就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敌人对小高岭阵地发动了第八次疯狂的进攻。

虽然据守阵地的志愿军战士已所剩无几,但他们在杨根思的带领下,充分发扬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用刺刀、枪托,甚至是石块打退了敌人第八次进攻。

敌人的第八次进攻被打退后,战争进入了难得而暂时的平静。此时,据守小高岭高地的,只剩下四个人,除了杨根思之外,还有营里配属的重机枪排排长以及两个负伤的战士。

面对这种情况,杨根思做出了一个非常庄重的决定,命令余下的三人撤出战斗,留下自己坚守阵地。 

很快,敌人发动了第九次进攻,当四十多个美国士兵冲上来的时候,小高岭阵地却没有任何反击,显得异常平静。

“阵地上的志愿军已被消灭干净!”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进攻的美国士兵大摇大摆、毫无警戒地走向小高岭高地。

与美国士兵的肆无忌惮截然相反,躲在掩体之下的杨根思则冷冷地观察着这群敌人。

这四十多个美国士兵离三排据守的阵地越来越近,忽然“啪”的一声枪响,摇着指挥旗的美国士兵应声倒地,伴随着熊熊怒火,杨根思射出了驳壳枪中的最后一颗子弹!

刚才还大摇大摆的美国士兵,忽然炸开了锅,陷入一片混乱,趁着敌人混乱之际,杨根思迅速抱起一个十多斤重的炸药包,以最快的速度冲进敌群,并毫不犹豫地拉响了导火索。 

“轰”的一声巨响过后,英雄杨根思和四十多个美国士兵同归于尽。

1952年5月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杨根思追记特等功,追授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称号,他生前所在连被命名为“杨根思连”。

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朝鲜政府还在长津湖畔修建了一座杨根思英雄纪念碑。

0 阅读:1

锦衣霸王

简介:每天三分钟,让你看到不一样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