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56起绑架案,菲律宾为何这么乱?首都马尼拉繁华背后的斗争

杨主任精选 2023-12-31 11:18:45

2010年8月23日,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市中心基里诺大看台附近,发生了震惊世界的“首都劫持案”:一辆载有22名外国旅客的大巴遭遇歹徒劫持,造成多人伤亡。

当人们的目光都被血案所吸引时,几乎在同一时间,马尼拉市的另一端,一名旅居马尼拉的韩国人连同其亲友七人也被绑架,最终不幸全部遇害。

同一时间,两起恶性绑架案件的背后,是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亚洲绑架之都”的恶名。

据调查,仅2009年一年,菲律宾马尼拉记录在案的绑架案件就高达138起。

不少跨国商会甚至联名发表公开信,要求菲律宾政府不要公开纳税最多的外国企业名单,因为这很可能为当地的企业员工带来危险,使他们成为被绑架勒索的对象。

十年后的2020年,首都最大的商场再次发生挟持人质事件,创下了10天56起绑架案的糟糕纪录。

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为何这么乱?

敲诈勒索,警匪勾连……政府无力的背后,是菲律宾长期以来的贫富分化、制度不全、政治不公共同酿成的苦果。

光鲜亮丽之外的后巷:罪恶街区季里诺

马尼拉(Manila),是菲律宾共和国的首都城市和最大的港口,有着“热带花园”的美誉。

作为国际性商业城市和旅游城市的马尼拉现代化程度极高,高楼林立,街道宽阔。

帕西河以南的富人区更是高级商场云集,酒吧,沙龙,豪华酒店,私人会所……极高的文娱体验使得此处颇受当地富人与国际观光客们的喜爱。

首都马尼拉的对岸,就是菲律宾的另一大重要经济城市:八打雁。

以阳光,沙滩著称的八打雁盛产能源,有着小马尔代夫之称,度假山庄云集,同样是吸引无数外乡旅客的游览重镇。

然而,就在马尼拉与八打雁的交界处,距离首都仅几公里距离的环首都圈内,有着整个国家最混乱、最贫穷的棚户区——季里诺街区。

犯罪率全国第一,超出第二的区域近十倍;

平均每天发生100余起犯罪案件,谋杀率年提升量最高达60%以上;

300万人口中,至少四分之一的人日生活费不足120比索(15元人民币)……

位于马尼拉城市中心附近的季里诺街区,仿佛现实版的“罪恶都市”。

治安刑事案件多发,枪支泛滥,绑架及恐怖袭击多发,涉赌非法拘禁十分严重。

警察难以约束当地的黑帮和犯罪分子,甚至在执法时要优先考虑自己的性命。

当地居民早已习惯与黑帮共同生活,儿童们被培养成“少年兵”,以成为大黑帮的一员为荣;自称赏金猎人的街头混混们游走在街道之间,收取保护费用,参与黑帮内斗。

一天之内,首都十几个地区都会收到来自季里诺一带的恐吓电话和疑似爆炸物,以至于电视台主持人们在播报新闻时都要因频频被打断而无奈地表示,“看来我们很难度过一个安全的周末。”

靠绑架带来财富,似乎已经成为了贫民区的常态。

更荒唐的是,一些劫匪甚至与受害人商量,“你说我们要多少赎金才合适?”

还有的劫匪在释放嫌疑人之前会提出条件,要求对方推荐下一个绑架的人选,否则,即使拿到赎金,也绝不放人。

2001年11月,法国大使的司机在菲律宾遭遇绑架,在劫匪得知该司机身份后,竟然在一个小时内就将他释放,并大大方方地向警察表示“绑错人了”。

作为东南亚臭名昭著的“绑架之都”,菲律宾绑架案件中的受害者大体分为三类:外国旅客,当地的有钱人,跨国企业员工或华裔商人。

这其中,尤以华裔商人受害最为严重。菲律宾的华商普遍富有,且大多数华人都有着“破财消灾”的传统,面对绑架时宁可交出赎金,也不愿冒着风险报警。

2022年菲律宾商会PCCI统计的“10天56起绑架案”中,有超过三十起的受害者都是华人。

地处要隘的东南岛国,殖民统治下的扭曲民主

首都8.23劫持案之所以在当时能震惊世界,其原因之一在于,受害者均为华裔旅行者,且遭遇劫持后,由于菲政府的犹豫不决、糟糕处理而导致歹徒连开十数枪,游客伤亡惨重;

其二则是绑匪的身份:挟持人质的绑匪门多萨,曾经是菲律宾首都一带的优秀授勋警察,屡次获得优秀荣誉称号。

人民公仆何以堕落为人民屠夫?菲律宾政府为何如此无能?长期研究菲律宾相关问题的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教授蒋细定曾以专家的身份做出判断:此次绑架事件,只是菲律宾长期以来制度问题的一个缩影。

“这是体制的失败:警察的腐败与无能并不仅仅是警察的问题。”

提到菲律宾“半成品的民主制度”,便不得不论及菲律宾强行迈入民主后最为严重的制度问题之一:政治家族。

家族化政治在菲律宾政坛可谓恶名昭彰。其门阀制度形成于菲律宾长期遭到殖民统治的受侵历史。

地处亚洲东南部的菲律宾共和国,是一个由大小岛屿7000余个组成的海洋国家,占据环太平洋海圈重要位置,海岸线长18000千米以上,毗邻南海,与中国台湾等重镇隔海相望。

优越的地理位置,温暖的亚热带气候在使菲律宾成为东南亚农业重镇、海港要地的同时,也招来了西方列强殖民者们的觊觎。

从1521年麦哲伦率西班牙舰队远征至此,到1898年菲律宾宣布独立为共和国,菲律宾已经经历了三百多年的殖民统治。

然而就在菲律宾宣告独立的同年,美国依据《巴黎条约》占领菲律宾,其独立名存实亡。

1942年,菲律宾被日本占领,再次沦为殖民地。

二战之后,菲律宾又一次成为美国殖民地,直到1946年才“获取首肯”,重新独立并建立起现代化的民主国家。

然而,菲律宾在1946年取得的民主,尽管一度被视为“东方民主橱窗”,其本质却是宗主国强压之下的强行民主。

其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尚未协调,政治门阀化、阶层化的严重问题也被随意忽视。

长期殖民统治下的菲律宾,曾被西班牙实行过“以菲治菲”的统治方针,当地的土生名门被西班牙殖民政府扶持,逐渐形成一定的精英阶层;

美国取代西班牙统治后,顺延了更为苛刻的“菲化”统治手段,导致上层精英阶层进一步固化。

在殖民势力撤退,且强行引入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之后,这些精英家族就代替了殖民强权,开始对菲律宾的社会进行统治。

官商勾结,甚至官匪勾结,导致菲律宾社会贫富分化严重,政党权力“世袭罔替”,民主制度名存实亡,自由平等的外衣下,是政治门阀之间的权力争斗,家族政治大行其道。

大家族能够通过手中的财权操纵选举,更改司法,攫取财富甚至干涉国家外交、随意发动战争。

这种政治状况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菲律宾的居民对上层阶级信任感薄弱,且普遍具有仇富情结。

人们不相信政府的权力,不相信能够通过公权来改变自己的生活,而是更愿意通过自己不择手段的行动来获取利益。

正所谓:公权与法律无法带给我们公平,只有以暴制暴才值得信任。

在合法持枪的菲律宾,这样的想法和行动无疑是极端危险的。这也催生了大量下层军火商、药品商贩和交易人命的军火商人。

而菲律宾公共机构也确实“不负众望”,从8.23惨案中便可以看出,面对门多萨的诉求与人质的生命安危,菲律宾政府效率缓慢,警方官僚作风极为严重。

原本情绪稳定,能够正常提出诉求的绑匪,硬是在非政府的混乱处理下情绪崩溃,对人质开枪。

管理紊乱,家族化严重,内部互相包庇,这三个形容词,正是菲律宾警察机关的直观写照。

作为授勋警察的门多萨在一开始挟持人质时提出的要求是“官复原职”——是的,通过绑架、挟持,军警哗变来实现官复原职,正是菲律宾警界一直以来的“优良传统”。

由于各个政治家族都需要仰仗军警的力量,因此让军警哗变以争取免罪成为了一种惯性。

统辖军警成为政治家们一种值得炫耀的手腕,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拉莫斯等人都是以擅长使用安保团政策而著称。

在这种情况下,各地治安机构比起公共机构,更像是各个家族豢养在当地,用以维护自己利益的私军。

真正的公共警察却管理混乱,缺少经费,甚至还在名门望族的阻拦下频频碰壁。

而门多萨情绪崩溃的根本原因,也只是若无法作为名誉警察退伍,那么他将无法得到退休金。

根据菲官方统计,菲律宾竟然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警察处于贫困线下,如果失去退休金,那么全家都将陷入失去生计的糟糕境地。

缺少工资,装备差劲,首都警队的配枪只有三万支左右,而经过不完全统计,流窜在民间、且官方明令禁止的高火力武器就有大约一百万支,是警队的三十多倍。

这样的警察,根本无力制止环首都地区的犯罪行为。

贫穷导致的犯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困局

除了家族政治下的民主困局,如今的菲律宾还面对着经济、宗教、社会文化等多方面问题。

作为发展中国家,菲律宾的农业和旅游业是当地收入的重要来源。

然而,亚热带季节性农作物十分依赖天气和雨水。

菲律宾又是全球受自然灾害侵袭较多的国家,统计显示,菲律宾年均要遭受数十次台风袭击,而地震、火山喷发灾害也时有发生,每年由此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惊人。

此外,登革热等热带疾病是当地威胁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流行性疾病也极大限制了菲律宾旅游业的长足发展。

在这样的经济状况下,菲律宾的9400万人口中,有超过一半的贫困人口,失业率达8%,且国内贫富差距极大。

富人们香车宝马,出入豪华酒店,而穷人只能在垃圾堆里翻找食物,依靠打架斗殴,赌博、贩卖药品获取生活费。

稍微体面家庭走出的知识分子,大多选择去国外打工,然后再向家里寄钱,国内的人才外流现象严重,政府也无力挽回。

高新技术产业与技术研发上的大多数资金都掌握在政治家族手中,政府难以调动,也无法使用。

贫穷催生犯罪,而以犯罪为生严重影响了劳动力去向和正常民众的生活。

这导致菲律宾下层人民的贫困几乎是愈演愈烈,形成恶性循环。

在对政府的不满下,菲律宾的底层反政府组织运动也是愈演愈烈。

“摩伊解”、“人民军”和“阿布沙耶夫”等反政府武装频频组织恐怖袭击。

2017年12月,菲国会以压倒性多数表决同意将大马尼拉地区的军事管制延长至2018年底。

另外,作为一个以外来移民为主的多民族国家,菲律宾的民族矛盾和歧视问题也十分严重。

在多民族混居的向下地区,村寨斗殴,民族民粹主义的团体争斗时有发生。

由于菲律宾持枪合法,当地人又深信“以暴制暴”的生活准则,流血事件时有发生。

而作为主要宗教信仰的天主教、伊斯兰教教义中,又都包含有禁止堕胎,也禁止避孕的思想。

这也导致在菲律宾乡下,农业家庭的女性几乎无法作为劳动力,即使家庭贫困,女性也必须留在家中成为全职主妇。

菲律宾虽然普及中小学义务教育,但公立学校的教育质量普遍偏低,高等学校又多由私人经营,学费昂贵,入学要求很高,这也变相导致了菲律宾阶级固化,寒门难出贵子,无处谋生的年轻人只能去往国外从事劳力工作,或是干脆成为犯罪团伙的一员。

绑架并枪击外国人的事件,正在使菲律宾得到全世界的关注,但在国内生活的普通人每天所受到的伤害,却几乎无人问津。

在海外工作的菲律宾劳工又因为枪击事件而被歧视,种种菲律宾人民的悲剧究竟何时才能落下帷幕?

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曾在早些时候誓言,要在任期的最后两年加大打击非法毒品和镇压叛乱的力度,而实际上,菲律宾也的确实行了极为严格的犯罪打击,且取得了一定成效。

至于其制度能否继续发力,我们也只能留待观察,将一切交给时间。

0 阅读:32

杨主任精选

简介:带你了解不一样的绿茵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