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又侠论老山战役后部队提干,谈到了臧雷的例子,发人深省

历年壹沫 2024-03-08 10:30:42

老山地区的炮火已经平息,119团英勇捍卫了这块国土。张又侠团长身着整洁的军装,正在接受一名记者的采访。当记者问及他是否曾就读军校时,张又侠脸上的神情突然一凛。

他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开口道:"没有进过军事院校。"记者似乎对这个回答颇有微词,不无遗憾地感叹道:"要是进过军事院校,问题就好解决了。"这句话仿佛戳中了张又侠内心的某个开关,让他陷入了沉思。

198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军区第14军第40师第119团,在团长张又侠的指挥下,担负起了收复与坚守老山地区的作战任务。

经过数月的艰苦作战,119团一举攻克了老山的要地,固守阵地,在7月12日更是凭借坚实防御粉碎了越军师团级别的反扑,取得了骄人的战绩。

上级党委授予了团队及个人多项荣誉称号,张又侠的英勇领导也因此备受赞誉。这一切似乎预示着他军旅生涯的腾飞,作为冉冉升起的新星,他在老山战役的卓著表现无疑将为今后的仕途铺平道路。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记者无心的感叹却引发了张又侠对部队选人用人标准的新思考。他开始反思部队提拔干部时过分注重文凭学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张又侠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40师曾有一名副团长,从档案履历上看,他兼具基层和机关工作经历,年纪不大,文凭也不缺。可实际上,他早期当连长时就带不了兵,改任参谋又不懂业务,成了部队的"包袱"。

后来仅凭表面条件便被提拔为营长、副团长,直到临老方才被遣散。"如果光从档案上看,这名干部干过基层工作,待过机关,打过仗,进过院校,有大专文凭,可以说是应有尽有。

"张又侠直言不讳地说,"可实际能力不足的他能够一再被提拔,可以说是一名由于干部工作的缺陷所产生的'幸运儿'。

相比之下,张又侠举了另一个鲜明的反例:118团有一名年轻营长臧雷,入伍前只是一名知青兵,曾在文工团跳舞。

可是他在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中,从8米高处摔下后虽然全身瘫痪,却咬牙以顽强意志配合治疗,最终不仅能行走,还能回到前线率领侦察分队圆满完成任务。

"他写血书要求回前线,拖着一只萎缩的左手,带领侦察分队圆满完成了任务。"张又侠说,"之后,他历任参谋、军务股长、营长,不管在哪个岗位,工作都做得很出色,到一处改变一处的面貌。"

"这次老山作战,臧雷任营长的3营打得很好,8连被军委授予'老山英雄连'的荣誉称号。"张又侠竖起大拇指赞许道,"他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

他了解青年战士,能团结青年战士。他把训练实验分队的成功经验带到连队,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加上他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就在工作中取得了好成绩。"

张又侠则坦言,当初提拔臧雷时曾遭到不少反对,"不少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他不过是一个初中生,文化低,没文凭,还说风凉话,说什么'一个跳舞的怎么能当营长'。"

语气犀利地说,"可打完仗之后,对臧雷没有不服气的。他自己也在努力补习文化。像这样的干部,不是飘飘忽忽,不是墨守成规,能接受新信息,工作扎扎实实,为什么不能重用?"

张又侠直言不讳地指出:"干部住校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凡是优秀的班长、战士,优秀的基层干部,都应该进军事院校学习。特别是部队的主官,更应进院校系统学习深造。但是,学习的目的应该是为了工作,为了使工作更有成绩。"

"有些干部把上院校学习当作资本,认为取得了文凭,就应该升官,否则便是'大材小用'。"他语重心长地说,"看一名干部究竟是大才、中才或是小才,还需要到工作实践中去检验才知道。

事实上的确存在'高分低能'的人嘛!有的干部住一次校就升一级。任职命令下了,人还没有到职就进了学校,回来又升一级。"

"有些人,从档案上看,连长、营长、团长都干过,实际上只干了几天就进了学校,徒有其名。"张又侠说,"连、团、师这三级的正职,担子最重,最能锻炼人,怕苦是干不了的。

凡是没有经过这三级职务的,应该补课,每级起码干一年。这样做,对干部本人有好处,对部队基层建设也有利。"

张又侠总结说:"在干部提拔问题上,应该提倡两条腿走路,一是强调学历,二是强调实践。这就是实践与科学知识相结合的原则。我们要发掘的人才,应该是敏感与实干相结合的人才。

如果偏废一项,就可能埋没人才。要把权力交给那些有学问的实干家。这不仅需要打破传统观念,而且要注意纠正那些不正之风。"

对军旅事业毕生献身的张又侠,他的这番话掷地有声。他以自身的亲身经历和对老山英雄群体的深入观察,指出了部队用人存在的顽疾:过分追捧表面文凭学历,忽视了实践能力和工作实绩的重要性。

他提出了新的人才观,倡导要将权力交给那些学有所长并勤奋努力的"实干家"。这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的思想,提振了军队干部队伍的生机,给部队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111 阅读:34805
评论列表
  • 超哥 47
    2024-03-14 06:29

    深度好文值得推荐

  • Love.y 38
    2024-03-15 11:23

    这才是从基层实干走出来的懂基层懂实绩的好领导!

  • 2024-03-16 11:02

    这个文章的观点在当下部队也具有实际意义

  • 2024-03-15 23:51

    敢说敢管,是好干部,点个赞👍

  • 2024-03-27 22:48

    👍👍👍

  • 2024-03-14 00:19

    👍👍👍

历年壹沫

简介:历史上最突出偶然的机遇,是赫赫名人伟大人物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