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除掉慈禧,光绪能拯救大清吗?

琅琊左史 2024-04-02 15:24:50

拯救不大可能,续命50年还是有把握的。

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开启了戊戌变法改革,对晚清的政治、文教制度进行革新,这是对历代王朝的立国之本开刀。事实证明,延续了上千年的立国之本--儒教和君主专制,已经过时了,王朝需要革新才能活下去。

可惜的是,维新变法只坚持了一百多天,便被慈禧太后给剿灭了,晚清救亡图存的改革彻底失败。

晚清改革触动了是既得利益集团,而慈禧老佛爷是既得利益集团的坚固堡垒,这个既得利益集团只允许部分改革,体制和文教方面的改革,触动了他们的利益,他们肯定要坚决抵制。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女人干政,慈禧干政应该排得上前两名,武则天第一名当之无愧,慈禧第二,吕后第三。慈禧很有手腕,年轻的时候,肃顺等顾命八大臣就被她铲除,中老年以后又把恭亲王、醇亲王玩弄于鼓掌之中,就连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这四大中兴名臣,也对她俯首帖耳,同治、光绪两个皇帝基本上是傀儡。由此可见慈禧强大的驭人之术。

慈禧这个人既奢靡腐败,又有更年期女人的神经质,为了修园子,才不管你国库紧张不紧张、军舰急需不急需,该挪用就挪用。别看慈禧这么多毛病,但清末几个重大事件都是在她摄政期完成的,剿灭太平天国起义、剿灭捻军起义、剿灭陕甘回乱、收复新疆,这几件大事搁哪个皇帝身上也得得个武宗的庙号。

可惜的是,晚清能治服国内起义,对西方和日本列强的战争却从无胜绩。这就不禁让人怀疑,剿灭国内起义到底是慈禧摄政有方还是清王朝的惯性使然?不管是摄政有方还是惯性使然,晚清对付西方列强是一败涂地,这是近代化国家和中世纪国家差距所在。而慈禧却是晚清实现近代化的第一阻碍。

假使光绪帝在改革时,能掌握直隶地区的军队,顺利剿灭慈禧、荣禄等顽固保守派,将君权集于一身,在坚固君权的加持下,康梁维新改革肯定会从表面进入深水区。可惜的是,康梁集团在这方面太过低能,没有枪杆子,就没有主动权,只会任人宰割。

如果维新改革成功,新型知识分子将会逐步战胜旧式士大夫群体,这会缓和国内矛盾,像孙中山、黄兴等激进革命派也许会加入维新阵营,一起推动革新。晚清国内不产生革命,君主政体将会继续存在,大清续命五十年还是很有可能的 。

如果想续命更长时间,需要皇室让渡更多利益。更进一步,光绪帝需要同意君主立宪,学习英国和日本,王室不再执政,仅作为国家象征,清朝的国祚有可能更长。

0 阅读:96

琅琊左史

简介: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