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点摊喝稀饭38人中毒,1995年邳州市“8·16”特大投毒案侦破始末

路之意 2024-01-31 10:26:33

1995年8月16日清晨,江苏省邳州市薛集乡67岁的刘老汉天不亮就早早地起了床。他趁今天地里没活,要到市里去看望生病住院的小孙子。刘老汉赶到市人民医院,天刚蒙蒙亮,还没到上班时间。

这时,他觉得肚子有点饿,就来到市中医院门北侧杨记小吃铺要了一碗稀饭,两根油条。饭后,他匆匆来到孙子的病房,见小孙子睡的正甜,不忍心叫醒,就坐在孙子床头等醒来。谁知刚坐下不久,就觉得肚子隐隐作疼,开始还以为受凉了,忍一会就好,谁知疼痛越来越重,不知不觉间,汗流满面,呼吸困难,脸色也越来越青。

坐在旁边的儿子见状忙上前问:“爹,您怎么了?”

可这时刘老汉连话也说不出来。儿子赶忙叫医生,经诊断,刘老汉系食物中毒所致。由于抢救及时,刘老汉脱离了危险。可大清早来看孙子连话也没来的及说就躺倒了,刘老汉心里着实生气。他叫儿子扶着去找小吃铺老板算帐,可到了饭铺门前,这里已围满了人,都是和他一样早上在这吃饭中毒的人和其家属。

7时50分,案情报告到了运河派出所。

所长彭士华、治安副所长李长安听了受害人陈述,掂出此案的分量。一面拨通电话,向市领导汇报,一面带领民警火速赶赴现场。

案发现场位于邳州市人民路东侧110号。该路东西两侧为市人民医院和中医院,过往人员比较复杂,是吃早点人员比较集中的地方。彭所长等人赶到现场后,首先查封了小吃铺,同时疏导群众,保护现场。

7时53分,接到报案的市公安局副局长于化举、张荣新带领技侦人员也赶到现场。至上午10时,已调查发现中毒人员38人,其中重度中毒8人。

市局领导和运河派出所的民警一边组织抢救中毒人员,一边开展案件的调查摸底工作。

中毒案顷刻间传遍了邳州城区,现场招引来许多愤愤不平的中毒者家属和围观群众,纷纷要求公安机关缉拿凶手,严惩罪犯。同时,案情也很快惊动了地方各级领导。邳州市几位领导分别作出指示:要求公安机关尽快查清毒源,侦破此案。

徐州市市长王希龙(后担任徐州市委书记,现已卸任。)在获悉这一案情后也作出批示:“对此类案件,要作为重点打击对象,快侦、快破,保证社会稳定。”

各级领导的指示,给市公安局和运河派出所侦破此案以极大的鼓舞,同时也感到肩上担子的重量。

为尽快破案,市公安局局长胡居桂亲自主持召开了破案调度动员会。

首先成立“8·16”案件侦破指挥部,由他亲自任总指挥,并抽派一批破案精兵强将为成员。一张无形的大网向罪犯撒去。

经专家和卫生防疫部门鉴定,这次食物中毒的主要成份是稀饭中有大量的亚硝酸钠。亚硝酸钠是一种腐蚀性有害二级毒品,食用不当,它可以破坏人的血液组织,致人窒息死亡。

那么,稀饭中怎么会有亚硝酸钠呢?

毫无疑问,是有人故意放入而为。那么谁会在杨家的稀饭中放毒呢?他的目的是什么?

专案组通过反复研究,分析案情,决定要想早日破案,必先查清毒源。为此,专案组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兵分四路:一路继续勘查现场,走访群众,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一路走访医疗卫生部门,摸清亚硝酸钠的销售、保管、使用情况,为案件提供有用线索;一路安抚病员,搜寻情报;一路围绕杨某展开辐射,排查嫌疑。

当晚十时,各路人马汇集到指挥中心。

案情反馈如下:中毒人员已基本排除生命危险,毒源是杨某出售的稀饭中被人投入的亚硝酸钠,已超过人体承受能力的300倍。据推算,稀饭中至少被人投放80余克亚硝酸钠,同时,销售亚硝酸钠的商人提供了近日内购买亚硝酸钠的20余人的名单。

杨某煮稀饭的锅棚在中医治疗室东院墙外,棚边的过道医院职工上下班的必由通道。杨某是16日凌晨5时10分磨好糊浆,烧好稀饭的时间为凌晨5时55分,出售时间是6时左右,发现中毒是7时15分,故而推断,下毒时间应为凌晨5时10分至7时15分之间。

通过调查排除了杨某因个人对现实不满而投毒的可能性,案件性质是他人故意投毒。

案件调查的重点放在与杨某熟悉且有矛盾的人员上。经排查,案件很快有了进展,在杨某邻边开饭店的张某有重大作案嫌疑。经进一步核查,案情逐渐明朗清晰。

杨、张两家同开饭店,因相邻很近,所以经常因争顾客而吵架。案发前一周,张与杨又因争顾客而发生争吵,张某之子张义曾扬言要报复杨家。案发后,公安干警在现场调查时,张义神情慌张。

据知情者反映,张义曾于8月14日购买亚硝酸钠100克,说是煮熟食用,其实他开的早点,很少自己煮熟食,购买的亚硝酸钠用向可疑。

通过综合分析,张义有重大作案嫌疑。专案总指挥市公安局局长胡居桂当即下令:捉捕张义,查清嫌疑。

可是当公安干警赶去抓捕张义时,张已逃跑,去向不明,专案组虽然四处撒兵,多方明查暗访,设点布控,但罪犯始终不见踪影,侦破陷入僵局。

不久,徐州市公安局把“8·16”案件作为必破必捕双挂案件。胡居桂局长亲自挂案,命令有重大案件侦破经验,在抓逃犯破大案中屡建奇功的运河派出所,于1996年7月20日前必须抓获罪犯。

运河派出所所长彭士华接到任务后,这位从事公安工作20多年、有勇有谋、办事干练、善打硬仗的警官变压力为动力,立即召开案件分析会,研究破案方案。副所长李长安,这位年方三十、思维敏捷、办事认真、能征善战的年轻警官主动向所长请缨担当破案重任,并立下军令状,7月20日前不破此案,甘愿受罚。所长彭士华给李长安配备了2名精干民警,并拨出专门经费,同时配备了办案车辆。

一切准备就绪,他们三人跃马出征了。

首先他们围绕张义的亲属进行摸排,张义父母姐妹虽经多次政策教育,均声称无张义讯息。办案干警通过多方调查,获悉张义曾于1991年在上海承包过一家养鸡厂,遂于6月4日驱车赶往上海,查知张义自1992年初没再回过上海。

办案民警从上海返回后,再次向张义亲属发动思想攻势,张义二姐供称其二舅在1992年8月全家迁往新疆哈密市租地垦荒,张义极有可能逃匿其处。在摸清详细地址后,李长安顾不上生病住院的老母,率领2名民警乘上闷罐似的硬座火车连夜赶往哈密。然而,通过内查外调,张义没来新疆,案件再次陷入僵局之中。

外捕未获的沉重压力,加上旅途疲劳,身体不适,使李长安这位1米80的硬汉瘦了10多斤。但他并不气馁灰心,他下定决心,不管千难万险,一定要侦破此案,无愧头上的警徽和盾牌,以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汇报。

李长安和他的战友通过一段时间的冷静思考,采取逆向思维的方法,多角度全方位的排查张义的可能落角之处,理出这样一个思路:张义在长达一年的外逃中,必须有固定的住处和生活经费,是什么途径使他的生活得到补充呢?而且,张义的父亲也于案发不久后“失踪”了,这之间有没有联系?

通过全面分析,破案的路子出来了,要抓获张义,先从张义父亲处入手。李长安在寻问其家人不告知张义父亲下落的情况下,到邮局对张义家的电话通讯记录进行了检索,查得从1995年9月至1996年4月,从江苏高淳县打的两个电话号码多次出现引起李长安的注意。李长安把他的新发现报告给所长彭士华,彭所长立即带队直扑高淳查到了张义父亲的藏身之处,但张父已外出,去向不明。

他们返回邳州后于7月7日突然又杀了个回马枪,在出其不意的情况下将张父堵获。

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和政策攻心,张父终于供出了儿子的藏身之处在山西省长治市其二叔张秀山家中。

案情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干警们的心里暗暗高兴,捉拿罪犯的情绪更加高涨起来。顾不上喘一口气,他们火速赶往山西。

7月的天,烈日灼人,坐在拥挤的车里人贴人更是度日如年。李长安和他的战友吃不好,睡不着,个个眼睛熬红了,身上的衣服被汗水浸湿了凉干,干了又湿。他们日夜兼程,于7月10日下午到达了山西。

抵晋后,他们顾不上长途跋涉的旅途疲劳,直奔长治市太行西路派出所,向当地公安派出所汇报此行的目的,请求当地派出所工作上给予支持。太行西路派出所领导看他们个个疲惫不堪的样子,为这种高度负责的工作精神深深感动,派两名干警协助他们首先摸清了张秀山的住处。当夜,他们不顾蚊虫叮咬,突袭张秀山家。为了不打草惊蛇,他们一边稳住张秀山不给张通风报信的机会,一边对张秀山进行法制和政策教育,讲明隐瞒不报的严重后果,终于使他说出了张义的去处。

原来,张义在山西终日提心吊胆,寝食不安,常常做噩梦,一见到公安人员或生疏人就害怕。这些日子,他老觉有人盯梢他,所以吓得到太行山当货郎去了。

李长安让张秀山称其病危,让人捎信叫张义火速返回。捎信的人走后,李长安等人乔装当地村民,坚持24小时蹲守张家。

7月13日上午,惊魂未定的张义从山里回来,刚一进门,就被守候民警按倒擒获。

面对威严的警官,张义垂头丧气地说:没想到我跑这么远你们也能找到我。

回到长治市公安局,李长安等人带着胜利的喜悦向邳州发了电报,报告抓获张义的喜讯,全所干警欢欣鼓舞。

7月14日晚,张义被押回邳州,为了慰问李长安等三位劳苦功高的民警,邳州市公安局局长胡居桂带着2000元现金赶到运河派出所给予鼓励,并号召全局干警学习运河派出所锲而不舍、敢打硬仗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

徐州市公安局得到喜讯后,也专门发来贺电,高度赞扬邳州市公安局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运河派出所为邳州公安史奏响一曲攻坚破大案的壮歌。

因查询未果,张义最后什么结局,有知道的朋友可以补充下。

0 阅读:214

路之意

简介: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展现哲思意韵、透析生活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