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日上巳节,“消失的风俗”有哪些?

松兰书社 2024-04-08 18:25:46

三月三即上巳节,是干支纪日历法中的第一个巳日,相传这一天也是中华民族伟大祖先轩辕皇帝的诞辰。

在古代,数字重复的日子大多是好日子,比如正月初一春节、二月二龙抬头、五月五端午节、七月七乞巧节、九月九重阳节。三月三也不例外,在古代原本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日子,只是一些习俗并未流传下来。

《春山游骑图》轴(局部)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三月三这一天是我国传统的“春游之日”。被厚重冬装“禁锢”了几个月的古人,会在这一天换下冬装,沐浴除尘,用河水洗去灾厄和疾病,净化身心,重新开启新的一年,这种风俗在当时被叫做“祓禊”。

“禊”即洁,“祓禊”指自我清洁而消除灾病的仪式。三月三正值季节更替,稍有不慎就容易患病,因此这一天要去河边沐浴,驱邪避灾,祈求新的一年身体健康,平安和顺。

三月三还有一个比较有名的习俗叫做“曲水流觞“。祓禊”仪式之后,人们常会坐在河渠的两旁,在上游放置酒杯,使其顺流而下。酒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以求除去灾祸不吉。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轴之四月流觞(局部)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曲水流觞这一习俗由来已久,早在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中就有记载:“昔周公卜城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诗》云‘羽觞随流波’。”

而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公元353年的三月三,王羲之、谢安、孙绰等人,于这日前往会稽山阴的兰亭,在“祓禊”仪式之后,曲水流觞,饮酒赋诗。

在这次活动中,有十一人各成诗两篇,十五人各成诗一篇,十六人未成诗罚酒三觥。王羲之将大家所作之诗收集起来,并挥毫作序,写下了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

《清拓兰亭序》(局部)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自周朝起,三月三也成了法定的恋爱节日。《周礼》中记载,仲春之月,男女私下里相会,不再被禁止,而在平日未经媒氏的允许,私自相会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上巳时节乘着春游之机,适龄的男女聚在一起,互相表达爱慕之情。不过这一崇尚自由恋爱的古代情人节以及曲水流觞等风俗并未流传至今,于宋代在理学的礼教之下,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

宋之后的文学史料中,于三月三前后的表述多改为表达追古和慕古之情。与此同时,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也开始逐渐合并,统一成为清明节。而后的清明节作为扫墓祭祖、慎终追远、踏青春游的节日延续至今。

备注:本文内容以官方资料为基础,在细节创作上适当地发挥了一些联想和创造。

【小提示】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仅为配图表达。如有问题,请私信联系【松兰书社】小学士说明,万分感谢。转载文章需经【松兰书社】授权。

0 阅读: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