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千古的魏晋风骨,有着不可言喻的魅力

好哥聊历史 2024-03-08 22:22:58

魏晋风骨,也被称为魏晋风度或魏晋风流,主要体现了魏晋时期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这一时期经历了巨大的政治动荡、社会变革和思想碰撞,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文化人物,如阮籍、嵇康、陶渊明等。以下是魏晋风骨的具体事例:

王粲

王粲,字仲宣,是山阳郡高平县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微山两城镇人。他是“建安七子”之一,少有才名,被著名学者蔡邕所赏识。建安二十二年,即公元217年春正月二十四日,王粲在返回邺城的途中病逝,年仅四十一岁。当时的魏文帝曹丕还是世子,他亲自率众文士为王粲送葬。

曹丕对王粲的生前好友们说:“仲宣平日最爱听驴叫,让我们学一次驴叫,为他送行吧!”于是,送葬的客人都学了一声驴叫。这就是著名的“驴鸣送葬”的故事。葬礼之后,曹植又作了《王仲宣诔》,可见曹丕、曹植二人与王粲的交情确实非同寻常。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魏晋名士之间的真挚情感,也体现了他们追求自由、独立、自我实现和人文关怀的精神风貌。

陶侃

陶侃(259年---334年)字士行,东晋名将,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曾祖父。原是鄱阳人,后迁居到了庐江郡寻阳县。陶侃在等级制度森严,盛行门阀政治的魏晋、登入朝堂。官拜侍中、太尉、大司马、长沙郡公等职务。虽位高权重,却始终坚守勤政忠顺,经世致用,清廉务实,堪称当时官场上的一股清流,魏晋史上的一段佳话。

陶侃一生为官之中,都一直秉承母亲的教诲,在奢靡、贪腐成风的晋朝,他却始终能保持不忘初心,清正廉明的德行。两晋之交的时候,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权利更迭频繁,社会动荡, 引发了像“八王之乱”,“永嘉之乱”等一系列祸端。在江南,也发生了大大小小的各种叛乱。到处是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在此国难当头之际,原晋朝官员右将军陈敏,想要趁此浑水摸鱼,乱中取利,发动叛乱。当时叛军攻打武昌,陶侃时任江夏太守,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带兵抵御叛军。将其击败,取得大胜。而且,最为可贵的是,凡所缴获的物资,全部犒赏士卒,自己不留任何私财。在奢靡贪腐成风的晋朝,他像一朵青莲,出淤泥而不染!

晋成帝咸和二年(327年),爆发了威慑东晋王朝的一次大规模叛乱—苏峻、祖约之乱。当时已是荆州刺史的陶侃与江州刺史温峤、中书令庾亮等人组成了平叛联盟。温峤、庾亮都是士家子弟,特别是庾亮,出身显贵,他从心里看不起平民出身的陶侃。但是,陶侃的军事实力、又是不容小觑的。最后,陶侃担任盟主。经过了两年的血战,最终平定了叛乱,斩杀了叛军头目苏峻,为江南赢得了七十多年的稳定局面。

谢安

桓温通过废立皇帝、陷害大臣等手段建立了极高的权威,而谢安与王坦之是当时的辅政大大臣。桓温设宴邀请百官,并且埋伏好士兵准备趁机杀了谢安与王坦之。王坦之很害怕,谢安却面不改色对他说:“东晋王室的存亡,就在此行了。”两人赴宴时,王坦之还是一直失态不能保持冷静,而谢安却从容就坐,甚至当场作了一首《洛生咏》。原打算下杀手的桓温反倒被谢安的气势给镇住了,于是撤走了士兵。王坦之和谢安两人在以前是一直齐名的,可这件事以后,谁优谁劣就很好判断了。

当时的桓温可谓狼子野心,有谋朝篡位之嫌,此次他入朝,说是拜见实则是图谋不轨。而谢安与王坦之的任务说是迎接其实就是阻止甚至挫败桓温的行动。历史上,桓温此次入京最后也只是将一位官员下了牢狱,没能篡位成功。不久,桓温因患病而离京,同年又上表向朝廷为自己求九锡之礼,也是谢安以修改稿件的名义借机拖延到桓温病死,使他到死野心都未能如愿。

王濬

王濬,字士治,弘农湖人(今河南灵宝西)。《晋书》里面开篇明宗,说他少年时候虽然“美姿貌”,精通典籍,但因为不注重名声,也没有对自己的行为加以约束,因此并不为人所称道。直到后来才改变了自己的处世之道,通达爽朗,“恢廓有大志”。虽然《晋书》中说王濬是晚乃变节,但这“晚”,大抵也不会超过三十岁。因为在王濬改过自新后,为刺史徐邈赏识,最后成了他家女婿。

王濬博学多闻,容颜英俊,多谋善战。举秀才出身,起家河东郡从事。他在泰始八年(272年)担任广汉太守,平定益州叛乱,迁益州刺史。他利用长江上游地势之利,修造战船,组建强大的水军。咸宁六年(280年),王濬率兵顺流而下,熔毁横江铁链,攻克丹阳郡,率先攻取石头城,接受吴末帝孙皓投降,完成西晋统一大业。凭借功勋,他拜为辅国将军、步兵校尉,册封襄阳侯。

王濬在晚年纵情享受,历任多个职位,包括特进、抚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散骑常侍、后军将军等。太康六年十二月(286年1月18日),王濬去世,享年八十岁,谥号为“武”,安葬于柏谷山。但纵情享乐,也可能是自保的方法吧。

有着魏晋风骨的人,他们不为世俗所束缚,而注重培养自己高雅情趣,陶冶淡然情操。魏晋时期,很多文人志士,胸襟阔达,大度洒脱,傲视而立。魏晋风骨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是因为它有着一种不可言喻的魅力,如果好哥生活在当时,可能也会心向往之呢。

0 阅读:11

好哥聊历史

简介:聊聊历史,寻找同道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