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开会没烟了,看邓华口袋鼓鼓的问道:你的白金龙还有没有?

山下小禾尚 2023-03-20 20:27:49

1936年2月 ,为了开辟抗日前进道路、扩大革命根据地,毛主席根据中央瓦窑堡会议确定的方针,作出了东渡黄河、出征山西的战略决定。

会议中途,众人围坐在毛主席身边,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报告的可实施性。正讨论得激烈,毛主席烟瘾上来了,可一摸兜,烟没有了。

毛主席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常年日夜颠倒的工作让他不得不借助烟草的提神作用,来更好地为共产党谋划前路。

这一来二去就染上了烟瘾,所以他很多重要的战略部署都是在一片烟雾缭绕中决定的。

从来烟不离手的毛主席把视线放在了一旁的年轻人身上,此人正是时任红一军团二师政治部主任的邓华:"我说,你那个'白金龙'还有没有?"

毛主席说完,众人将目光放在不远处的邓华身上,期待着他的回答。

这位年轻的小同志到底是什么人?毛主席为什么向他要烟?他把烟给毛主席了吗?

烟雾缭绕中的谈话

其实,在东渡黄河会议之前,邓华就对毛主席十分崇拜了。

1928年6月,红军正在毛主席和朱德的领导下向酃县发起进攻,正当战士们准备一举拿下酃县时,毛主席却突然命令回师集结。

时任红四军三十一团某营干事的邓华对此十分不理解,为何不一举拿下建立革命根据地?为何要把到手的土地白白让给敌人?

在几天后的军事会议上,邓华的疑问得到了解决。毛主席说:"前人所谓声东击西;今天,我们是声西击东!"

原来,国民党为了打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分派了湘赣两个省份的军力,两军打算从东西两个方向将红军包围。为此,必须要引出一方军队。

而几天前对酃县的进攻,就是对赣军的诱饵。正是这次进攻中毛主席制定的绝佳战略,让邓华对他钦佩不已,也正因此二人结下了缘分。

而在东渡黄河计划的战役部署报告的会议上,毛主席与邓华等人一起商量后续的事宜。

彼时的邓华刚在长征途中突破西安到兰州的公路线,他从国民党军队的手中收缴了五大箱"白金龙"香烟,邓华将大部分香烟上送,自己也留下了一小部分。

此时的香烟还是稀罕物件,连毛主席也很少抽香烟,大多都是叶子卷的旱烟。

邓华有"白金龙"的消息,很快传遍了红军上下。毛主席也就一眼认出来这位"小同志"。毛主席看邓华口袋鼓鼓的,开玩笑式地问道:"你的白金龙还有没有?"

邓华听了毛主席的话,从兜里掏出一根香烟递了过去,随即又在众人期盼的眼神中,从兜里掏出一根又一根的香烟发给了大家。

看着邓华为难的表情,在场的所有人都忍俊不禁,毛主席调侃道:"你们看,他一支一支地摸出来,邓华小同志可真是'财不露白'呀!"

邓华反应很快立即回答:"这是叫'细水长流'!"

在香烟的玩笑后,毛主席很快把会议内容拉回,东渡的困难很大,毛主席却把视线投在了邓华的身上。

为表决心,邓华当即背诵李白的《渡荆门送别》,诗中那句"江入大荒流"被邓华高声诵出。

其气势深深感染着在场的领导,毛主席情不自禁地夸奖道:"我们红军中还是有秀才嘛!"

时间到了1944年的11月,未参加整风运动的邓华奉命到中央党校进行学习。毛主席听到这个消息,特意到延安西北的枣园接见邓华。

彼时邓华已经接近十年没见过毛主席了,二人像是多年未见的老友,一边抽着烟一边先聊起了家常。

邓华向毛主席汇报了到延安后开展生产的情况,提出了很多战士渴望去往前线而不是搞开垦生产的心愿。毛主席却劝说道:

"陕北是个穷地方,我们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邓华再一次因为毛主席的深谋远虑而深深折服。

1950年7月,毛主席再一次召见邓华,这一次,是为了抗美援朝战役。在海南岛战役上邓华的突出表现,让毛主席一次又一次地对邓华刮目相看。

谈话再次在烟雾缭绕中开始,烟似乎成为了邓华与毛主席见面的"必需品"。

毛主席首先夸奖了他在此之前针对抗美援朝战役做的报告书,随后语重心长地嘱托道:

"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把他当做纸老虎;在战术上重视他,把他当做真老虎!"

正是邓华卓越的战略才能,帮助中国人民志愿军解决了许多困难和阻碍。而邓华有如今的成就,与他从小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拿得起枪杆子的文武"书生"

1910年出生的邓华来自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邓养源是一个秀才,在家做馆任教。

大革命时期,邓养源积极投身革命,加入对官僚大地主的清算运动中去,结果却被抓进了监狱。

出身于不屈不挠的革命家庭,邓华一家人都对中国的命运有着格外强烈的忧患意识,早在1926年,邓华的哥哥邓多英就加入了共产党。

邓华自幼便在私塾读书,到1925年夏天,邓华赴长沙求学,也是在这里,他了解到了中国共产党,并被派去湖南省党校进行学习。

然而不久之后,军阀许克祥在湖南长沙发动了反革命政变,被称为"马日事变"而邓华也因此暴露了身份。

作为一个有着爱国热情的读书人,在英国巡捕枪杀工人代表和学生的五卅惨案发生后,他义无反顾地加入罢课游行的反帝爱国主义运动当中。

这场运动带给邓华的,不只是帝国主义残害中国同胞的震撼,更是面对中国同胞在强权面前无法抬头时的无力。

在明白唯有革命才能拯救被压迫的中国人后,邓华投笔从戎,于1927年3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还是学生模样的邓华,奋不顾身地跟着革命军上了井冈山,他的第一个工作就是七师的政治部组织干事。

作为部队中的笔杆子,他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这让邓华红军部队里的很多人都知道了他。

拿得起毛笔的邓华,拿起枪杆子时也同样虎虎生威。

作家周而复在其文章《邓华断片》中曾这样评论他:"文人和武士在他身上得到了和谐的统一。"

1947年6月,我军与固守吉林省四平市的国民党军爆发了战役,被称为四平攻坚战。

当时,邓华在侦查时就了解到敌人的兵力在三万人以上,他多次上报请求增加兵力,并建议推迟攻击时间,都未获得同意,最终战役失败。

这是邓华面对战情的第一次理智抉择,尽管因未批准而以失败告终,但却展示了邓华在战略上的天赋和远见卓识。

1950年3月,我军对盘踞在海南岛的国军实施登岛作战,史称为海南岛战役。

在这次战役中,邓华先是作为十五兵团的司令员,后又因在作战中表现出色,使得林彪又亲自任命邓华为海南岛战役总指挥。

在作战过程中,邓华从谏如流,他听从了韩先楚的三次建议,这对解放海南岛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

并且他不断提出战役设想,在战斗中反复调整作战模式,期间提出的"小部队偷渡办法"让分散敌人兵力,防线松散最终登岛成功。

而且,建国后,邓华还参加了朝鲜战争。

1950年6月,朝鲜半岛爆发战争,美军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进攻朝鲜人民军,在"线"上不断挑战着朝鲜人民的底线。

面对帝国主义做派的恶劣美军,中国派出抗美援朝志愿军为朝鲜支援,邓华被任命为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副政委。

到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他是唯一一个亲历战争全程的首长。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始终关注中朝联军反登陆作战,详细分析了敌我双方的作战形式和朝鲜的地形地势,制定了最符合中朝联合军的战略。

同年11月底到12月,邓华协助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在众多志愿军战士的努力下,成功将美国联合军打退到了线之后。

朝鲜狭长的地形和三面环海的特质,让东、西海岸线十分长,这给军队集中和设置防线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邓华在发现这一劣势后紧急电报给中央军委。

原计划本是两个军过江,邓华却建议增添两个军,并让炮兵全部过江,在之后又要求增派兵力。

邓华这些建议被毛主席一一采纳,这对后面战争的走向可谓是影响深远。

战场交锋

邓华是彭德怀将军手下的得力干将,更是巧用战术的天才。

当时的美军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麦克阿瑟是美国任命的第一任总司令,他有着美国人特有的蛮横跋扈和自以为是。

面对同样具备卓越军事才能的麦克阿瑟,邓华不仅没有产生半分胆怯,更是用了三场战役让美国辞退了麦克阿瑟。

首先就是上文提到过的海南岛战役,在这场进入朝鲜的初战大捷后,邓华彻底摸透了麦克阿瑟的性格。

利用麦克阿瑟骄傲自大,轻视我军的特性,邓华很快带来了第二场胜利。

骄傲的麦克阿瑟急于在圣诞节之前立下战功,给予美国特别的"圣诞节礼物"。

他计划切断中国志愿军进入朝鲜的交通道路,动用空军将沿路可以过大批军队的道路和桥梁全部轰炸。并将军队分成两个方向进攻,设法将志愿军包围。

自大的麦克阿瑟向军队里宣言,可以回家过圣诞节,还得意洋洋地称自己为"圣诞节攻势"是来自上帝的旨意。

这场"圣诞节攻势"其中就包括了著名的长津湖战役。

在作战会议上,傲慢的麦克阿瑟让邓华不由得想到了三国的合肥之战,于是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内线作战,诱敌深入,各个击破和歼灭敌人"。

邓华在东、西两条线路都设置游击战队,诱敌深入,把敌人带至大馆洞、温井等地和旧津里、长津线一线地区。

邓华让志愿军隐藏在白雪皑皑下,在美军放松警惕时一举歼灭。

此役一战功成,邓华打败了美国海军陆战队最精锐的部队,更打败了美国战无不胜的神话。

无数美国军官死在了圣诞前夜,这彻底消灭了麦克阿瑟的圣诞节泡影。

在紧接着的第三次战役中,美国节节败退,看似来已经是强弓之末了,但邓华很快就察觉到了其中的不对劲。

他发现美军撤退得有条不紊,似乎在引诱着我军深入追击。邓华当即上报请求停止追击,果不其然是美军的陷阱。

因为邓华的机敏,我军再一次地战胜了美国的联合军,更让美军退至"线"后,帮助了朝鲜人民军队收复了"线"以北的领土。

两次战败彻底颠覆了麦克阿瑟对中国志愿军的看法,也让他失去了美国政府的信任,第四次与我军的战役刚打了一半,就被美国紧急召回并撤职了。

在之后与美军的一次又一次战役对峙中,志愿军的很多部队靠着邓华过人的战略计谋取得了多场胜利。

邓华的前半生在战火与革命中度过,后半生也依旧在为国家做着自己的贡献。他对国家有着坚贞不渝的热爱,他的战略才能让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一次又一次战役中胜利。

而他与毛主席的友谊也令人动容,烟雾缭绕中的一次次谈话,是二人战略才能的一次次施展,是拿得起笔杆子,举得起枪杆子的邓华将军的爱国豪情。

8 阅读:5306

山下小禾尚

简介:每天更新,感谢大家的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