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影视幕后从业者生态调查报告》

第一制片人 2024-01-25 10:59:58

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

无论是交织风云的城镇,人烟罕至的大海荒漠;还是崎岖的山峦林海,变幻万千的摄影棚,只要一个影视项目发布“召集令”,就能唤起五湖四海的人才,他们奔赴而来,汇聚成一团烈火。在那些备受瞩目的影视作品中,每个镜头、每一幕画面都承载着幕后从业者坚守的鲜活贡献。

这些幕后英雄们究竟来自何方?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是怎样的?他们的日常喜怒哀乐又是怎样交织?在AI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他们是否感受到职业危机?是否曾考虑过转行?他们能在这个行业坚持多久?……

带着这些疑问和对幕后从业者的关注,我们调研和访谈了142位幕后从业者,聆听他们分享过去三年的工作与生活状态。

这份《2023影视幕后从业者生态调查报告》由众观·创意管家发起,联合影视工业网、画外共同出品。

我们期望通过这份小小的调研报告,为大家揭示幕后从业者的一面,更清晰地了解影视行业生态中幕后制作人员的需求、困境和想法,以促进行业间更深层次的理解、包容,助力行业良性发展。

报告分为五个部分:

(完整纸质版报告,文尾点击超链接打开小程序联系管家获取)

第一部分:受访“幕后英雄”群像:他们是谁?第二部分:作为影视幕后从业者,他们从业状态如何?第三部分:他们面临什么样的困境和问题?第四部分:他们如何看待中国影视产业?第五部分:生活中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

他们是谁——受访“幕后英雄”群像

44%中国影视制作人才,来自“山河四省”主力军95后—85后,00后新秀异军突起83.8%男性从业者,16.2%女性从业者70%受访者入行超过四年以上62.7%受访者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

本次接受调研的幕后从业者主要来自北京、山东、河南、河北等地。与之相印证,在拥有35710名影视从业人员实名注册(截止2023年12月1日数据)入驻的“创意管家”平台上,影视一线技术岗位从业者信息也表明主要来自河南、河北、山东、北京等地。可以说,“山河四省” 为中国影视工业提供了大量的一线技术岗位从业人员,约占从业人员的44%。

当下,影视制作主力军依旧集中在95后到85后这个年龄段。超过70%的被访者年龄集中在29岁-39岁这个阶段。创意管家平台上的人群数据也显示,40%从业者年龄在30+,他们作为行业中坚力量,正在挑起中国影视行业的大梁!从数据上来看,无论是此次问卷调研,还是在创意管家平台上,00后影视从业者人数都已经突破了20%,可以说中国影视行业的新生代正在异军突起。

受访者中,男性从业者比例(83.8%),明显高于女性从业者(16.2%),女性集中于剪辑、造型、美术等部门。在创意管家平台上,影视幕后从业者中女性比例也是不足20%。幕后从业者依旧是以男性为主,女性力量相对薄弱。

将受访人群以30+青年人为主的相关数据交叉对比之后,发现年轻一代越来越晚的婚育现状在影视行业中有明显体现:超过七成受访影视幕后从业者还未迈入婚姻,仅有25%已婚。

本次调研中,摄影部门从业者(包含摄影指导、掌机/摄影师、摄影助理、跟焦员等)占比最高,接近44%。其次是剪辑、美术、声音、视效、道具、置景等部门从业者。

超70%受访者入行在4年以上,近一半从业者已入行时间达4-10年,超23%资深从业者入行已有10年之久。

在被访问者教育情况方面,本次调研受访幕后从业者的普遍学历较高:62.7%受访幕后从业者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近四分之一毕业于传媒及电影类院校。其中,摄影部门高学历人才较为集中。

不出意料,受访者毕业院校中“北京电影学院”依旧高居榜首*,被誉为“中国影视工业的摇篮”实至名归。

受访者们参与过的项目体量、类型也非常多样丰富,包括亿万票房的院线电影《流浪地球2》、《封神》、《独行月球》、《万里归途》等;口碑爆款电视剧、传统格调纪录片、潮流广告片、一线综艺、艺术短片等等,应有尽有。

受访幕后从业者的从业状态如何?

近六成受访者,经由熟人推荐接触项目大部分受访者入行2年内就有了署名作品超一半从业者一年平均可参与3个及以上项目半数受访者上一年收入在10万以内43.7%受访者说自己单打独斗,有项目就接仅有11%受访者加入了行业性组织

从调研结果来看,即便是在技术工种占大多数的影视制作领域,“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的老派行事依然是主流:近六成的受访幕后从业者,是经由老师、朋友等熟人介绍接触到项目。接近四分之一受访幕后从业者,属于按部就班,通过制片公司分派的工作任务参与影视项目。还有18%左右的受访从业者,则是通过个人作品或者通过创意管家这类从业者聚集的平台被制片方看中,主动招募其加入项目。

近七成受访者入行1-2年就有了自己第一部署名作品,但也有相当大比例(14.1%)是从业6年以上才有了署名作品。通过交叉对比分析,五年以上有署名作品的这部分从业者,学历在专科及以下比例相对较高。而学历在本科及本科以上的受访者,65%在从业1-2年就有了署名作品。由此可见,系统专业的培训对行业从业者技能提升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更有利于从业者掌握所需工作技能,融入行业,并尽快独当一面。

56%受访幕后从业者一年可参与3个及以上项目,约44%受访者一年可参与1-2个项目。

微短剧成为受访者接触最多的项目体量类型,其次是低成本影片,中等制作成本的剧集、电影。亿级体量的影视项目,只有不到20%的人接触得到,入行大多数已有4-6年及以上,相对属于资深从业者。

虽然大家普遍都有几个项目在手,但是从调研数据来看,半数受访幕后从业者上一年的收入在10万以内。这几本达到全国平均收入水平。不过大部分(75%)从业者对收入情况仍然不满意,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行业特性导致的“收入不稳定”造成的。被调研者还戏谑称自己的收入为“旱一年,涝一年。”影视行业曾被认为是“高薪行业”,其实常见的“二八法则” 可能比其他行业更为极端。大量的幕后从业者的收入并不算高。而在创意管家平台上(基数=35710)诸多幕后岗位对比来看,以美术组和摄影组的收入相对较高。

除了影视相关工作外,约30%受访者会通过兼职或副业来增加收入。而对影视方向工作收入的不满意,也让超过一半从业者曾考虑或正在考虑转行。

对打算转行的受访从业者进一步的调研中,其中31.3%受访者仍选择留在影视行业,但是打算转行做导演、制片人或演员等其他岗位工作。同时,直播、短视频等行业的火爆,也在受访者转行考虑范畴之中。

工作关系方面,43.7%受访者目前还处于单打独斗,属于有项目就接的灵活状态。21%受访者签约了影视制作团队,12%受访从业拥有了个人工作室。

通过交叉对比,64.5% “单打独斗”受访者上一年的收入在9万以内,收入满意度较低,其次,“已经签约制作公司”受访者对收入满意度也不高。

在行业归属感上,仅有11%受访从业者加入了行业性组织,89%从业者未加入过任何行业组织。究其原因,有些受访者表示行业组织较为松散,并不能带给他实际想获得的帮助。加入行业组织的受访者表示期待通过加入行业组织,拓展人脉、获得培训教育及项目机会。日常工作中,受访者表示会遇到“与项目方的沟通和谈判,个人财法合同相关咨询,专业技能提升”方面的帮助;尤其“单打独斗”型受访者,表示更需要和项目方谈判及财法合同相关的专业帮助。

职业规划上,受访者普遍上进心强烈,期望在审美、专业技能方向上有所积累和突破。

那在受访者眼中,何为成功的影视从业者呢?首先是拥有较高的行业知名度,其次是同行认可,获得相关奖项,再者是得到观众认可,收入反而排在后面。

他们面临什么样的困境和问题?

身体状况不满意程度最高在剧组工作期间,4-7小时睡眠时间是常态仅5%的人从不焦虑,大多数为个人生计发愁常见难题:流程乱,沟通累,收入保障难三大窘境:项目难找,缺少尊重,费用拖欠家人不支持工作的主要原因:影视制作收入不稳定疫情期间,广告成为幕后从业者的“收入主力”

整体上来看,受访幕后从业者对自己的精神、身体、工作状态感觉还可以,但对身体状态不满意度较高。

在剧组工作期间,鲜少有人能睡满8小时以上,52.1%受访者睡眠不足5小时,43%受访者睡眠可达到6-7小时。

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一直处于焦虑状态,62.7%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偶尔焦虑,仅有不到5%的人表示从不焦虑。关于焦虑原因,主要有个人生计(70.4%),职业安全感(58.5%),个人生活(32.6%)等方面,此外,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创作瓶颈,推进困难,团队沟通问题,来自制片方的压力等等,也是造成受访者感到焦虑的原因。

回顾职业发展道路上遇到的难题,半数受访从业者表示,和同事相处常见的问题是工作中流程混乱导致分工不清晰不合理,其次,是创作理念差异导致沟通成本高。而跟制片方之间的合作难题,则较多集中在收入费用是否合理发放,是否能够及时到账。

要说职业生涯中最困难的时候,受访幕后从业者表示有三大窘境:项目难找,收入无保障(52.8%),初出茅庐,不被认可(26.1%),费用被拖欠,导致生活困难(16.2%)。还有1.4%受访者会因为作品上线后评价差,情绪陷入低谷。

谈到家人对自己职业的看法,仅有47.2%受访者表示受到了家里人的支持与理解,而影视制作类工作,不受家里人支持的主要原因是:收入不稳定(81.3%),缺乏保障(12.5%),工作强度高,给人造成的精神压力大(6.3%)。

疫情期间(2020-2022年),半数受访幕后从业者表示参与制作的影视项目明显减少,58.5%受访者承接了1-5个项目,13.4受访者参与了6-10个项目,8.5%受访者维持了11个以上项目。也有19.7%受访者没有参与任何项目。

疫情期间(2020-2022),超过半数访幕后从业者表示年收入减少了,广告(42.3%),剧集(28.9%),短视频(28.2%),微短剧(27.5%),网络电影(24.6%)等项目为受访者的主要收入来源。

度过困难时期,受访者主要做了三件大事:开源( 42.3% 受访从业者寻找其他收入来源)、节流(22.5%从业者削减开支度日),勒紧“裤腰带”(30%受访从业者靠借款和积蓄)。

他们如何看待中国影视产业?

47.2%受访者看好国内影视行业发展趋势各执一词:工业化雏形渐显vs传统作坊经营摄影、视效、美术等部门专业度评价高行业困境:竞争激烈,从业者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行业看法:缺乏培养机构,第三方服务公司,行业研究机构40%受访者对虚拍、AI等新技术发展,存在职业安全感方面担忧

关于行业未来,受访者态度整体看来是喜忧参半,有人发愁担忧(50.7%),有人乐观看好(47.2%),还有一小撮受访者(2.1%)来不及或是忙不过来关心行业未来发展前景。

45.8%的受访从业者表示,目前中国影视制作依旧是传统粗放式经营,但也有相近人数感知到中国影视工业已经初步呈现工业化样态,标准正在慢慢建立。有趣的是,交叉对比分析显示,参与过5000万及以上较高投资规模的电影和微短剧项目的从业者,对影视产业初步呈现工业化或已经实现工业化的选项认同较高。而微短剧快速生产模式和流水化作业特点,可能是从业者认为其工业化、标准化的原因。

受访幕后从业者好像都不太“喜欢”制片人。在对剧组岗位专业度评价调研中,有33.1%受访者认为“制片人”不太专业或很不专业。在我们之前的青年编剧和青年导演的调研中,对“制片人”的专业程度的质疑也是最高的。

看来作为一个项目的管理者或者总协调者,想要获得专业技术人员普遍认可还是比较难的,除了自身岗位的专业度需要提升,和专业岗位人才的专业性沟通大概也需要用心学习。绝大多数受访从业者认为“从业者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竞争激烈”,“行业鱼龙混杂”是目前影视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

就在我们的调研成稿的时候,笔者看到了《特效行业走在悬崖边缘》(2023年11月22日发表于娱乐资本论公号,作者苇笺)一文,里面提到:某特效公司老板讲的案例:“我们的项目一般都是200万左右,当时我们报价100万,已经是破天荒的低价了,刚好能覆盖成本,但当时另一个团队能报60万,我真的想不通,60万怎么做得出来。”最后的结果却是,当初报低价的公司没办法按质按量完成项目,还是交给他们公司来解决。正是这类无序的恶性竞争和混乱的市场,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好的视效公司生存艰难,进而影响到从业者个人。谈起国内影视行业缺乏的专业支持,近六成的受访者都选择了“从业者培养机构”。作为幕后技术岗从业者,职业技能是安身立命之本,所以对岗位专业技能的掌握,对个人能力的提升,他们是极为重视的。但是目前影视行业市场上专业规范的职业技能培养机构,还是较为稀缺的。

对于目前如火如荼的虚拟拍摄和AI等新技术手段,近半数受访从业者认为这些新技术目前还较少应用在实际影片制作中,对制作的帮助不大,很多剧组还在使用传统的拍摄手法。但也有43%受访者抱着一种开放和接受的心态,认为其提升了影视制作水平,对行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调研表明,将近40%受访者面对新技术的冲击,对未来表示隐隐的担忧和悲观态度。同样,结合上一题我们交叉分析也能看出来,选择“新技术大大增加了行业制作水准”的从业者,相比较更为缺乏职业安全感,对未来则更为悲观。

事业之外,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

受访幕后从业者,内向居多,但多数爱运动超过八成受访者,平时喜欢“看电视/刷剧”绝大多数受访者的收入用在了生活开销上最想合作的导演是张艺谋最想合作演员是张颂文最喜欢的电影、剧集TOP10,国产占多数

关于个人性格:受访幕后从业者,45.8%认为自己性格内向,35.2%觉得自己外向多一点。超过半数受访者,每周保持锻炼,14.8%勤奋者每周锻炼至少3次。

在业余爱好上,超过八成受访者平时喜欢“看电视/刷剧”。除了这个共同爱好,我们通过性别细分对比发现,男性从业者在“打牌/打游戏”“运动健身”“钓鱼”三项上明显高于女性。而女性在“读书”“听音乐”“购物”这三项上则明显高于男性。

关于收入开销,绝大多数受访者的收入用在生活开销上,数据远比第二位“社交”多出一倍。而通过对比分析,收入越高的受访者,在社交、保险和健身上的开销有明显增加。

关于受访幕后从业者“最想合作的导演”,排名前三的是张艺谋、姜文和郭帆。

尤其,张艺谋导演名字被提及39次,远远高于第二名,国师不愧是国师,其行业地位难以撼动。青年导演郭帆,则凭借流浪地球系列跻身一线导演行业,受到行业从业者的普遍认可。关于受访幕后从业者“最想合作的演员”,排名前五的是张颂文、成龙、黄渤、胡歌、张译。张颂文借着《狂飙》的大爆走入大众视野,也是第一次走进我们的榜单,成为受访幕后从业者提及最多,也是最想合作的演员。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们2020年做的青年导演和青年编剧生态调研中,他们最想合作的演员也有黄渤和胡歌。可见这两位演员的行业认同度很高,故而一直稳居高位。受访幕后从业者喜欢的电影TOP10中,有六部是国产电影,且都排名靠前,(之前针对青年编剧的调研中,前十部中只有三部是国产电影),可见这些幕后从业者对国产电影的质量比较认可,也更有信心。

受访幕后从业者喜欢的电视剧TOP10中,主要是正剧和迷雾剧场的悬疑剧,也是这两年大爆的剧集。

谈及近三年最大的收获,受访者表示剧组工作极大地锻炼了自己的抗压能力,随着专业技能得到提升,工作信心也随之倍增,心态也更平和一些了;生活上有人结婚了,买车买房了,人生大事都没耽误!

言笑晏晏之间,他们掩去了自己吃过的生活之苦,对未来还是满怀憧憬与期待!

0 阅读:0

第一制片人

简介:中国权威影视垂直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