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梦晋祠嘉禾飘香晋源区3300亩水稻田开始插秧

太原日报 2024-05-19 08:29:14

图为一群研学小朋友下田体验插秧。李学军 宋卫东 摄影报道

扫码观看视频

本报讯  晋源区北大寺村波光粼粼的水稻田里,智能插秧机匀速前进,插下一棵棵嫩绿的秧苗。有些市民也带着孩子下田体验亲手插秧、动手包粽子的乐趣。5月18日,“稻梦晋祠 嘉禾飘香晋祠水稻插秧节”启动,也拉开了晋源区3300亩水稻田插秧农事活动的帷幕。

当天上午,天气晴朗,微风阵阵,正是农事好时节。连绵的青山、错落有致的农舍映衬着辽阔的水稻田。一块稻田里,拖拉机“突突突”欢快地翻地,黑色泥土是水稻丰茂的最好基底。另一块稻田里,62岁的当地农民刘玉保和大家协作将一卷卷秧苗放入插秧机,插秧机所到之处一排排秧苗整齐栽种,效率很高。“我在田里干了40年,现在用上插秧机,效率是人工的好几倍。”刘玉保啧啧称赞。

另一侧稻田里,孩子们穿上工作衣,在老农的示范下有模有样地插着秧。几个小时的劳作,孩子们好奇又兴奋。“这种插秧活动太有意义了,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农事活动的具体流程,了解粮食的来源。”家长们连声称赞。

山西晋之源农耕文化产业园负责人职卫东介绍:“我们使用了聚碳生态肥种植有机大米,产量可以提高20%,预计亩产可以达到690公斤。随着晋祠泉水复流,晋祠大米的品质将会越来越好。今年要在省农科院专家悉心指导下种好晋祠大米,传承好农耕文化。”职卫东信心满满。

享誉三晋的晋祠大米,秉持着“北稻一绝、皇家贡品”的品质,有3300年的栽培历史,在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尚书》中记载着晋祠大米作为贡品进献宫廷的情形,这就是历史上“晋献嘉禾”的由来。水温恒定、水质清澈的晋祠泉水,独特的千年黑色稻土和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造就了晋祠大米颗粒大而饱满、质色稍褐而透明、味道香甜不腻、口感有韧性回弹的品质,赋予其富含人体所必需的钾、硒等微量元素,且含糖量低的特性。

今年以来,晋源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发展、集约化经营、品牌化打造”的思路,全面实施晋祠大米产业提升振兴计划。通过推行统一品种、统一种植、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统一品牌的“六统一”经营模式,将晋祠大米打造成为代表太原地域农耕文化的品牌,做大做强乡村旅游新业态,再现“晋水源流汾水曲,荷花世界稻花香”盛景。

(侯慧琴、杨润德、崔莉霞)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