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灭亡时有多惨烈?皇帝被杀,九名皇子被勒死,大臣被投尸黄河

严守说历史 2023-06-28 15:29:52

唐朝是历史上有名的盛世,正所谓“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琉。”这是描写唐朝有多么繁盛的诗句,但在达到顶峰之后,唐朝就走向了衰弱,到最后的灭亡。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正是唐朝灭亡时的写照,那么唐朝灭亡究竟有多么的惨烈?是什么样的原因让唐朝的下场如此惨烈呢?

安史之乱,唐朝衰弱的起点,黄巢起义,盛唐的终点

在历史上唐朝的衰弱是从安史之乱开始的,是以黄巢起义为结束的,那为啥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呢?这还得从皇帝为了用地方势力牵制中央势力设立的节度使说起。

唐玄宗在天宝年间设置了节度使,起初节度使确实起到了平定地方牵制中央的作用,但是在安禄山成为了平卢的节度使之后,节度使的性质也慢慢的转变了。

起初,安禄山还小心翼翼,生怕自己一个不小心前功尽弃,因为此时中央还有他畏惧的人,也就是李林甫。

为何安禄山要害怕李林甫呢?因为此时的李林甫身为宰相自然有权力管理中央军队,而且李林甫为官老实,朝廷上他的势力最为深厚。

但是,在不久之后,李林甫就被杨国忠算计了,不仅身后的势力多数归了杨国忠,之后更是一病不起,在不久之后就因病去世了,所以当时的杨国忠在朝里可以说是一手遮天。

但是安禄山并不惧怕杨国忠,相反他根本没有把杨国忠放在眼里,所以不久之后,安禄山久率领军队造反了,起初唐玄宗还不信,但是不久安禄山就打到了都城。

唐玄宗不得已只能带上自己的人往四川跑,最后安史之乱虽然被平息下来,但是唐朝本身受到了不小的打击,虽然有所恢复,但是显然赶不上最开始的盛唐。

安史之乱的爆发就表明,当时唐朝的体制存在极大的问题,但是已经不容易更改了,所以在此之后,在黄巢等人的带领下,又爆发了黄巢起义。

在公元874年,爆发了唐朝建国以来极其严重的水患,田里颗粒未收。但是此时的皇帝并没有实施什么有用的措施来救灾,于是百姓们淹死的淹死,饿死的饿死。

黄巢见到这种情况心中多有不忍,于是黄巢叫上了自己的家人以及附近的乡亲们,前去投奔已经起义的王仙芝,所到之处赢粮而景从,流离失所的百姓们争先恐后的加入了起义军。

最开始黄巢带领的人很少,为了起义的成功黄巢加入了王仙芝的军队。

唐朝的官军完全招架不住起义军的攻打,于是唐朝的官员纷纷提出了求和的主张。皇帝一看这确实打不过,那就求和吧,于是唐朝向王仙芝发出了求和的信号。

王仙芝也动了投降的心思,并接受了唐朝的封赏,黄巢在旁边看不过去了“你王仙芝算个什么东西,没有我的帮助啥都不是,凭什么朝廷只赏赐你,把旁边的我当空气”。

回去后,黄巢就指着王仙芝的鼻子骂,说他背弃了自己曾经的誓言,现在居然就因为朝廷给了一点点好处,就想着投降,旁边的士兵一听,脸色一变,对王仙芝的不满呼之欲出。

不得已,王仙芝只好拒绝了投降,但是这显然不能平复黄巢的怒气。于是黄巢自己带着一队人马走了,这让王仙芝的起义军实力大减,但是黄巢却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接连获胜。

离开王仙芝的黄巢接连攻下了两座城池,但是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势单力薄,只能和王仙芝共图大业,但是不久后王仙芝被抓。

朝廷肯定不会轻易得放过王仙芝,没过多久就杀了他。此后得几年黄巢带着起义军辗转多地,终于在公元880年的时候攻占了洛阳,但是黄巢心中仍然不满意,他又带着起义军向长安进攻。

唐朝最后的挣扎,黄巢打下的天下,被朱温半路劫走

在王仙芝死后,黄巢对危在旦夕的唐朝发起了最后的进攻,但此时得黄巢似乎忘记了一件事,也就是这件事让黄巢最后得结局并不好看,那就是军心,民心。

长期得以自己为主,让黄巢的军队对黄巢很是不满,所以黄巢的军队的向心力并不是十分的强烈,甚至出现了叛变的情况,叛变的这个人就是朱温。

黄巢的军队打进了长安,唐僖宗慌得不行,觉得自己命不久矣,马上派人传各地的节度使进京勤王。各地的节度使接到了命令,也是带着自己的军队杀了过来。

尽管他们的最终目的可能并不是勤王,但是黄巢还是很快的被绞杀了。但是黄巢能够这么快就被节度使斩杀,离不开一个人的帮忙,这个人就是朱温。

为何朱温要费尽心力的联系唐朝来打败黄巢呢?起初朱温也和黄巢一样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打败唐朝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但是在朱温带领军队和唐朝的军队拼搏的时候,朱温的军队处于下风。

不得已,朱温只能向黄巢请求援助,但是黄巢不仅没有没有派去援军,还装作自己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这样的事发生了不止一次,朱温知道黄巢并不是自己心中的明君。

就算朱温尽心尽力帮助黄巢打败唐朝,自己最后也不会有一个好下场的,所以朱温选择向唐朝提出结盟的请求,所以之后不久,黄巢就被进京的节度使斩杀。

黄巢在当来几天皇帝之后就身首异处了,但是历史上记载的唐朝最后灭亡时的惨象并不是黄巢造成的,那是谁让皇子、大臣甚至是皇帝的下场如此惨烈的呢?

唐朝灭亡时的惨烈,皆由朱温造成

导致唐朝最后的惨烈的人正是朱温,那为何朱温选择下此狠手,唐朝最后的灭亡到底有多惨呢?

朱温并不像看起来的那样人畜无害,相反朱温此人十分的狠厉。朱温这个人无论是报复心还是野心都是极强的,在黄巢死后,他并不想只是成为一名为朝廷卖命的官员,他希望朝廷都跟着他姓“朱”,所以他开始暗暗的筹备和谋划。

但是,此时的朱温并不具备推翻唐朝的实力,他需要一个机会,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公元900年,唐朝局面混乱,官员不满足于唐昭宗的统治,唐昭宗被幽禁起来,朝廷的官员很快选择把李裕推上皇位。

但此时的朱温并不准备帮助李裕,他选择帮助唐昭宗,更确切的说是帮助自己。于是他出谋划策帮唐昭宗夺回皇位,而自己也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势力,但是朱温的野心也是极具的膨胀。

朱温,并不准备把权力都交给唐昭宗,他要一步步架空唐昭宗的权力,使唐昭宗成为一个傀儡。此时的朱温已经掌握了绝大多数势力,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皇帝。

但是,朱温害怕自己坐的不稳,为何会有这样的顾虑呢?因为唐昭宗还有儿子,而且不止一个,如果他们悄悄发展自己的实力,总有一天会对自己造成威胁,于是朱温决定自己要先下手为强。

就这样,朱温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把唐昭宗的儿子骗进宫来,并不是因为唐昭宗有什么话要讲,也不是因为要赏赐他们,朱温只是想留下他们的性命。

于是在这些皇子进宫赴宴之后后,朱温终于撕破了脸皮,将皇子一个一个的勒死,将尸体投进旁边的池水中没有留下一个活口。杀完皇子,朱温大松一口气,觉得自己终于铲除掉了自己的障碍,自己可以安稳一些了。

得知唐昭宗的儿子一个一个的惨死,朝廷上那些忠心与唐朝的大臣坐不住了,他们知道如果继续放任朱温不管,那么朱温肯定会成为一大害虫,最后让唐朝毁于一旦。

于是,这些大臣们开始暗地里做起了手脚,希望自己可以救大唐与水火,但是朱温很快发现了这些大臣的小动作,朱温终于知道自己心中最后的不安来源于哪了。

最终朱温把目光放在了那些不满与自己的朝廷大臣的身上,但是该用什么计谋让他们全都丧身呢?朱温想了很久也没找到合适的理由,这时候朱温的谋士李振跳出来告诉朱温自己有一个好办法。

那就是将这些大臣全部贬官,在这三十个人贬官的必经之路上,埋伏一手,朱温觉得这是个好办法,可以一举消灭自己讨厌的大臣,也不用再担心自己位置不保。

就这样朱温在大臣的贬官之路上为他们精心策划了白马驿之祸,把这些忠于大唐的大臣杀掉,扔进黄河,这些忠于唐朝的大臣全部变成了九泉下的冤魂。

做完这些,朱温仍然觉得朝廷中有像谋反的人,于是又对朝廷官员进行了一次大换水。此后,朝廷的大臣人人都担心自己有一天脑袋就掉下来了,所以不再敢动歪心思,这下朱温终于觉得朝廷中没有能够威胁自己的人在了,于是在907年,朱温登基。

至于末代的皇帝,朱温一开始还觉得自己不能做的太绝,免得朝廷中还有唐朝的势力,看自己把皇帝杀了直接谋反。但是朱温一直把他看作自己的眼中钉。

因为朱温觉得有他在自己的龙位就一直不会坐的安稳,所以在肯定唐朝没有翻身的机会后,朱温就把末代皇帝诛杀了。到此唐朝真正灭亡,没有了东山再起的希望。

0 阅读:7

严守说历史

简介:说故事共赏人生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