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日上》结局:看清严哲对肖雪的关心,才懂郑寒江为何没升职

楠楠谈电视剧 2024-03-12 02:05:27

《江河日上》终于大结局了。

从整体角度来看,这个结局还算是不错的,每个人的结局都还算是比较合理。

廖书记去齐江大学读博士了,郑寒江被调到省里负责齐江治理,刘耕野被借调到别的市里去当市长了,赵驰也被调到兄弟市里去当副市长兼公安局长了。

甚至就连朱天才,郑寒江也答应帮他在廖书记面前说几句好话,帮他动一动。

而这个看起来圆满的结局,其实还藏着很多遗憾,而且这几个主要人物的结局也藏着很多玄机。

01 郑寒江明升暗贬

郑寒江的结局,最后其实还是回归到老本行做环保方面的工作了。

虽然名义上听起来郑寒江最后是升职了,因为说起来他毕竟是被调到省里去了。

但事实是,郑寒江这也算是从核心位置退下来了,给了他一个没有什么实权的位置。

作为暗管排污、湿地酒店、核污染钢材进口这一系列环保事件的发现者和处理者,郑寒江绝对算是齐江环保事业乃至整个淮东省生态文明建设最大的功臣。

如果论功行赏的话,郑寒江的封赏绝对更应该比其他人大。

而至于为什么郑寒江最后会从核心位置上退下来,和王宬一起专门做齐江的治理,应该也是陈庭坚书记为了保护他,再三权衡下而做的决定。

陈庭坚书记应该是最早看出郑寒江不适合当官的人。

陈庭坚第一次发现郑寒江不适合做官,是在湿地酒店这件事情上。

当初在湿地酒店这件事情上,郑寒江态度强硬,逼得湿地酒店投资方直接起诉,甚至在起诉书上把所有的错误都归因到郑寒江身上。

并且湿地酒店的投资方为了避免齐江的领导人会包庇郑寒江,还把状给告到了商务部去了。

陈庭坚书记发现湿地酒店有点故意针对郑寒江以后,就当机立断让郑寒江去党校学习。

同时,为了避免郑寒江不在的这段时间,刘耕野一时冲动把这件事情搞得更复杂,就连夜打包把刘耕野也送到了党校一起学习。

并且还特地安排郑寒江和刘耕野住在一个宿舍。

陈庭坚选择让郑寒江去学校,而不是对他做出处罚,一是因为他认可郑寒江的做法,至少郑寒江的初衷是没有问题的,二是郑寒江的工作态度大家都看在眼里,如果处罚郑寒江,肯定会寒了其他人的心。

这个时候陈庭坚已经发现郑寒江不适合做官了,但基于齐江的现实条件,他只能硬着头皮把郑寒江给保下来了,并且还利用党校学习的机会帮助郑寒江和刘耕野磨合。

经过这次学习之后,陈庭坚的目的基本已经达成了,郑寒江也学会了换位思考,而且不仅和刘耕野,和严哲、朱天才的关系都磨合的很好了。

但和同事搞好关系,并不代表郑寒江就成为了一个合格的副市长。陈庭坚第二次发现郑寒江不适合当官,是在核污染钢材进口这件事情上。

郑寒江在拿到王武留下的这些资料后,既没有第一时间汇报给自己的上级,也没有把资料交给正在处理这件事情的纪委书记严哲和公安局长赵驰。

郑寒江不愿意上交这么重要的材料,除了因为割舍不掉和钱起的这份同学情谊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想到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所以不好意思去找领导。

细节就是。

郑寒江拿到翻译好的资料后,第一个找了朱天才,试图和朱天才一起想到一个解决办法。

甚至还动用了朱天才的人脉,查运钢材船的进度。

在朱天才那里没有要到解决方法之后,郑寒江又拿着资料去找了严哲。

郑寒江找严哲和找朱天才的目的是一样的,也是希望在严哲这里找到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

同样的,在严哲这里,郑寒江也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最后迫于无奈,郑寒江才拿着资料去找了廖书记。

而这个时候,钱起在得到风声之后已经联系了海外的发货商,让船提前发运了。

船没出发被截停和在海上运输被拦截,这完全就是两个概念和难度了。

事实上,钱起是购买方,只要郑寒江在船发运之前说服钱起,让钱起以购买方的身份去撕毁合约,绝对算是最佳解决办法。

然而,因为郑寒江的一再拖延,加上钱起为了利益故意提前通知对方发运,才造成了后面的局面。

这里面郑寒江犯得最大的错误,是不敢甩锅,太好强,以为自己是无所不能的。

因为不敢甩锅,所以郑寒江总想着自己就能在不惊动任何领导的前提下把问题给解决了。

结果最后不仅问题没有解决掉,还引发了更大的问题。

要知道,最后海关总署之所以愿意出动海警截停运输钢材的船,是因为省委副书记陈庭坚拿自己和齐江市委书记廖宇正的前途做得担保。

如果钱起的口供是有问题的,他是故意耍郑寒江的,那陈庭坚和廖宇正的后果就不是位置不保了这么简单。

钱起是有这个动机和心眼的,就从他明明知道王武是为什么跳江的,却还不停手,坚持要进口那批问题钢材就可以看出来,钱起不是一个重感情的人。

而且一旦这批钢材进入齐江,整个齐江百姓都会受到影响,被影响的最严重的的应该是钱起公司里的员工。

但从钱起的表现来看,他似乎一点都不在意这些员工的死活。

所以,在他眼里,利益永远是最重要的。他一直强调说自己帮助王武完成业绩,带头交罚款,还劝说其它人交罚款,其实也是因为王武对他是有利用价值的。

王武利用自己老婆在海外的关系,一直在帮王武介绍生意。

而如果郑寒江在拿到王武留下的材料之后,第一时间就把东西上交了,虽然也会是个不好解决的难题,但至少最后不会那么被动。

这里关于郑寒江拿到材料后找人翻译也有个细节。

他特地嘱咐自己的秘书然她表姐一天翻译一点,而不是一鼓作气全部翻译完。

虽然可以理解郑寒江这么做是为了防止翻译的人一下子全翻译完,印象太深刻会接受不了,但这这个翻译的过程其实也无形中浪费了最佳处理时间。

经过这两次危机之后,尤其是第二次,甚至赌上了自己的政治前途,陈庭坚是不可能再把郑寒江放到实权岗位上的。

虽然不能给郑寒江实权岗位,但也不能把事情做的太明显,郑寒江做的事情齐江的官员和百姓都看在眼里,如果做的太明显了,难免会引起这些人的不满。

甚至很有可能会出现齐江官员集体帮郑寒江求情的局面。

所以,在权衡再三后,陈庭坚想到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把郑寒江调到省里去和王宬搭档,专门负责齐江的治理。

这样的话,既让郑寒江回归了老本行,干起了自己的专业;又让郑寒江面子上过得去;还安抚了齐江的领导班子。

02 严哲结局最可惜

在废钢材这件事情解决之后,所有的人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但有两个人是例外。

一个是主动担责南洼山暗管排污和湿地酒店,选择去齐江大学读博士的廖书记,一个是虽然没有多少镜头,却一直在背后默默做事情的纪委书记严哲。

而廖书记,虽然是最后没有往上升,去了学校读书。

但按照常规套路,学成归来的廖书记最后肯定还是会受到重用的。这一点,从陈庭坚对他的态度也可以看出来。

而相比起廖书记,说实话,严哲的结局算是比较可惜的了。

甚至最后结局,连镜头更少的公安局副局长金波都有交待,但却唯独没有交待严哲。

所以,严哲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还在那个位置上没有动。

但其实从头看到尾就会发现,不管是关于王武之死,还是暗管排污,包括后面钱起进口核污染的废钢材,严哲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严哲最可贵的是无畏、细致的工作态度,和能屈能伸的真性情性格。

王武被发现跳江之后,严哲一直都把郑寒江当做怀疑对象。

哪怕是最后郑寒江因为暗管排污的事情,成为了廖书记面前的大红人,廖书记为了帮郑寒江清除工作上的障碍,甚至要拿掉常务副市长刘耕野。

在一把手倾向性这么明显的情况下,严哲依然坚持怀疑郑寒江,背后调查郑寒江。

而除了工作态度以外,严哲的工作能力也是没话说。

比如在南洼山暗管排污这件事情上。

当时负责南洼山这一片的,是廖书记的前任秘书秦书记。廖书记把他安排到南洼山这一片,就是为了锻炼他,为后面提拔重用做铺垫的。

所以,虽然最后闹出了暗管排污这件事情,但他毕竟还是廖书记的老秘书,感情还是有的。

事情曝光后,廖书记就直接把严哲从市区叫到了南洼山,连夜对秦书记展开审讯。

在审讯的过程中,丝毫没有顾忌他和廖书记的关系,一桶泡面几句话就让他交待了暗管排污的源头。

比如在针对那8家暗管排污的企业家。

严哲很好地拿捏了那些人“不就是罚钱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心态,把胡小娟搬出来告诉他们,现在闹出了一条人命,一个小女孩因为污染死掉了。

事实是,这个时候胡小娟的父母还没有答应解剖这件事情。但严哲却把这件事情拿出来讲,一下子就把这些人的心理防线一下子给击破了。

而除了工作态度和能力,其实严哲的情商和心态也是最好的。

当郑寒江把王武留下的那份材料拿给严哲看的时候,严哲明知道这件事情的后果多严重,但是他没有逃避,而是选择和郑寒江一起承担责任。

其实说实话,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件事情都和严哲的关系不大。

这件事情本来就是郑寒江职责范围内的,甚至王武留下的这份提货单事关重大,也不是严哲能管的了的。

虽然严哲一直在追查王武跳江的真相,但只要郑寒江他们把这份提货单的真假核实了,王武死亡的真相也就自然出来了。

而严哲却愿意和郑寒江一起承担责任,丝毫没有因为之前的事情而对郑寒江有想法。

至于严哲情商高,则更明显了。

有三个细节。

第一个细节,郑寒江被廖书记关在省委的小办公室里写检讨,郑寒江就给他们打了电话。

电话接通之后,朱天才和刘耕野都在为郑寒江鸣不平。电话挂了之后,刘耕野甚至还想再打过去和郑寒江抱怨几句。

但只有严哲没有抱怨,他只跟郑寒江说了一句话“不要多想,好好写检查”。

因为严哲明白,郑寒江这次确实是闯大祸了。

但是郑寒江似乎不觉得自己有错,如果他们再在他耳边帮他打抱不平,郑寒江想东想西就更加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了。

与其如此,不如让郑寒江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待着,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写出一份检查。至少在态度上,可以安抚一下廖书记和陈庭坚书记。

第二个细节。

郑寒江因为老婆肖雪生病在家休年假。虽然人在家,但郑寒江其实心里还是一直惦记着工作的。

尤其是在听朱天才自夸说把化工厂着火的事情处理的很好后,郑寒江一下子就敏感了。

如果这个时候,朱天才像汇报工作一样把事情讲给郑寒江听,难免会让气愤变得沉重,也会引起郑寒江的担忧。

而肖雪看见郑寒江因为自己的病情,而耽误了工作后,心里难免会不开心,甚至会有些愧疚。

所以,为了不让气愤变得沉重,严哲就把这件事情当成一个笑话讲给了郑寒江听,而且极力渲染搞笑气氛。

严哲这一搅和,一个严肃的工作会谈,就变成了一个朱天才的吐槽局。

这一一来,既不会让气氛变得沉重,还让郑寒江了解到了自己关心的问题。

第三个细节。

离开郑寒江家的时候,严哲特别拉着郑寒江问,说看着肖雪情绪有点低落,是不是他们太闹了影响到她了。

其实肖雪的情绪一直很热情,也没有低落。而严哲之所以这么问,是在弥补自己前面把氛围搞得太活跃。

严哲的初衷,是不想让在家里的聚餐变成工作座谈会。

但他后面又觉得,肖雪是个病人,他把气氛搞得太活跃会不会让肖雪想起自己的病情,从而变得更加不高兴。

所以他故意跟郑寒江说害怕肖雪觉得他们太闹腾不高兴,也是在提醒郑寒江注意一下肖雪的情绪。

这样的严哲,敢担责、不怕事,细致有耐心,而且比郑寒江有人情味,比刘耕野细心,比朱天才稳重,也值得一个更好的位置。

写在最后

比起郑寒江和严哲的结局,《江河日上》结局其实还有很多值得关注的小细节。

比如,得知自己患病的肖雪,没有出现其它剧里面那种不能接受自己的病情,舍不得离开手术台的剧情,反而是大大方方坦诚自己的病情,接受自己病了这件事情。

然后去一件一件去完成自己之前一直想做却没有做成的事情。

包括在机场被催着回去做手术,肖雪也是一直在拒绝,最后不得已才回到了医院。

而不是常规套路里一接到电话,就一副救死扶伤的使命感上来,然后抛下家人赶去医院。

比如,一直号称自己是环保博主,民众有权知道真相的苏娜。

虽然最开始故意发了一个引起误会的视频,借此和郑寒江搭上关系,为了后面获取更多一手信息。

但在关于核污染钢材进口这件事情上,没有出现俗套的我要顾全大局、不能报道的剧情,而是坚持为了热点和流量,打着知情权的名义要报道出去。

包括最后之所以答应郑寒江,也是因为郑寒江答应告诉她自己处理这件事情的所有细节,让她有独家素材。

所以,比起以往那种大团圆结局,所有人都在围着主角转、为主角服务的剧情,像肖雪、苏娜这种有血有肉的“反派配角”反而会让人觉得更加真实、接地气。

0 阅读:1429

楠楠谈电视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