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一些农民起义会有内斗?

虎子历史说记 2023-11-27 13:11:40

古代农民起义中会有内斗发生,而且一定是窝里斗的类型。本来要拧成一股绳,共同对抗暴政,为什么会出现分歧,甚至出现内斗呢?

古代农民的目光比较短浅,只是希望能够获得粮食,获得身份地位,却并不想建设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或者说,农民起义军领袖是目光短浅的,只想建立新的朝廷,自己做皇帝,分封手下人为臣子,让他们跟着享福。这种理想无可厚非,有些朴素,但并不能推翻封建制度,只能顺从封建制度,重新建立封建王朝。逻辑是:把皇帝推下宝座,我来做皇帝。

人人都抱有这样的想法,不免在起义过程中产生意见分歧。西方神话中有巴别塔的传说,说是人们要建造通天的巴别塔,到上帝的居所去。当塔快要建到上帝居所的时候,上帝突然后悔了,不愿意让人们看到他的秘密。于是,他施展法术,让人们都说着不同的语言,人们没办法沟通,集体也就分崩离析了。塔没有建成,上帝也还是神秘的上帝,不过,人们说着不同的语言,形成不同的部族,也就经常因为沟通不畅而打仗了。自古以来,人类纷争不断,可能就是因为沟通不畅的缘故吧。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部族之间的打仗从来都是为了争夺生存空间,争夺土地和人民,而不是真的沟通不畅。

封建国家建立以后,君主肆意压榨劳动人民。人们没办法生存的时候才会起义,而起义的时候,起义领导者必须要借助迷信思想来笼络人心。毕竟,当时的农民不读书,不识字,却迷信神灵,迷信皇帝是天子。有鉴于此,起义领袖就要借助神灵来统摄人心,来迅速聚敛很多人,齐心协力闹革命。平时,人们歇着的时候会讨论皇帝和官员的生活,会把自己代入到讨论话题中,往往会说,我做了皇帝会怎样,我做了官员会怎样。其实,只是痴心妄想,他们根本做不了皇帝和官员。而皇帝和官员不用劳动,就能享受高官厚禄,享受荣华富贵。如此的不平等,让他们愤愤不平,早就想趁着机会推翻这群寄生者。而到了闹天灾人祸的时候,他们吃不上喝不上,就要跟着起义领袖闹革命了。起码能够“吃大户”,获得一些生存必需的粮食,不至于饿死。要是不闹革命,几天就饿死了。闹革命才有可能活下去,哪怕多活一天也是值得的。

在生存压力下,他们跟着装神弄鬼的起义领袖闹革命。不过,他们把革命想得太简单了。革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历波折和磨难,甚至要功败垂成。但他们想不了那么多,蜂拥而起,只是为了一口吃的,看似要求比较容易满足,但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到了吃饱喝足的时候,就想要美女伺候,想要官职,想要做皇帝了。于是,在如此的欲望指引之下,很多农民头目就有了私心,尤其是在革命过程中获得了一些头衔的领袖,要闹分裂,其实还是想一家独大,想独吞胜利果实。这个时候,农民起义军内部就会出现窝里斗的现象,而且异常惨烈。

他们打击封建统治集团的时候,没有那么厉害,而内斗却很厉害,甚至杀了政治对手全家,还要带兵出走等等。农民们报私仇很厉害,而对抗外部的打击却往往变得不堪一击。陈胜、吴广起义开始的时候轰轰烈烈,后来出现了分裂,内斗,最终领袖被叛徒出卖,死于非命。而刘邦、项羽的革命,最终还是要分出敌我,只能留下一个。太平天国运动晚期更是内斗厉害,天京事变直接导致太平天国元气大伤,无力回天。内斗的结果是损耗元气,但对于统治者来说,并非如此,而是通过内斗,打倒异己,确立绝对领导地位。就好像猴山上的猴子,只能有一个猴王,而不能有多个猴王。只有一个王,才能令出即行,令止即止。尤其是到了革命取得一定成果的时候,各个将领都想分一杯羹,都想获得一些革命果实,也就会出现分赃不均的内斗。而这个时候,真正的革命领导者就会在内斗中获得绝对权力,获得绝对领导地位,形成一支自己的革命队伍,任用的将领都是自己的贴心人,也就可以指哪打哪了。

毕竟,农民革命具备一定的盲目性。革命初期,很多人抱着不同的目的进入革命队伍,有的纯粹是为了投机而来,并非坚定的革命者,一有风吹草动,他们就可能叛变革命,必须在革命过程中对他们加以教育,甚至要斗争,能拉过来就拉过来,不能拉过来就当成了对立面。如此一来,才会有纯洁的革命队伍。即便革命队伍内部不出现内斗,农民起义军领袖也会搞一些内斗,其实就是玩权术,获得绝对领导权。不然,队伍思想不一致,很有可能在强敌面前分崩离析。当然,也有农民起义军领导不喜欢内斗,却偏偏出现内斗的情况。各方势力角逐,最终酿成惨案。

需要农民起义军领袖把控内斗的尺度,如果还是那么散漫无目的,或者说只是为了做皇帝而革命,就真的会出现各种内斗。历史证明,很多农民起义不能成功,关键还是没有先进的思想作指导,内斗严重,外斗不行。既有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又有内斗的严重损耗。当然,内斗也是阶级局限性的一种表现,需要搞一些思想教育,才能防止内斗,防止内耗,共同对外。毕竟,他们还是说着同一种语言的人呢!

1 阅读:72

虎子历史说记

简介:喜欢历史的可以点一个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