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怎么过的审,近年最生猛的院线片来了!

我亦是行人 2024-05-08 10:40:28

2020,很魔幻,包括它。

七十岁老汉,光着膀子,上去就给城管队长一巴掌,骂骂咧咧:你们这些当官的啊!我给你个耳光子…

这样的画面,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大银幕上,惊掉了我的下巴...

它来自武汉:《城市梦》

2014年,武汉,洪山区,鲁磨路。

王天成,是这条热闹大街上的一名水果摊贩...

14年前,王天成一家五口人,从河南农村出来打工...

一家人去过深圳,卖过鞋垫和打火机,然后来到武汉,攒了点钱,承包下一间小小的书报亭。

这几年,书报亭延伸出一个占地20多平米的摊子,卖水果,也卖生活用品...

地摊,是王天成一家的谋生之所。

十几年来,他们一家人与城管你进我退,软磨硬扛,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地摊王”...

王天成说:我名字里的“成”,是成功的成,可我的一生,一点也不成功...

自己患有心梗,老婆癌症晚期,儿子早年在工厂打工,被机器“吃”掉了右手…

所幸的是,正在读初中的孙女学习不错,有希望上大学,成为真正的城里人...

可就在这一年,武汉创办全国文明城市,鲁磨路按照城市发展规划,需要彻底清理所有沿街摊贩…

一纸责令拆除的文书,由城管送到王天成手里...

王天成二话没说,上来就把文书撕了,嚷着:要我签字,想都别想!

瞧这气势

城管劝他:又不是你一家要搬,整条街都要拆,城市要发展嘛,请你配合…

王天成怒了:城市发展我管不了,老子要吃饭!我丝毫不会配合的!你们局长来了,我也不会配合!

国产纪录片《城市梦》,于8月28日上映,豆瓣评分7.9。

没有关注度,排片少得可怜…

尽管我们都知道,纪录片相对于商业电影,天然没有票房竞争力,但它揭示了当今中国城市发展的种种阵痛,不应该是一部无人问津的影片...

这是纪录片导演陈为军的收山之作。

陈为军的名字,很多人并不陌生。

他的作品,都是紧紧贴近普通人,反映的,也是中国社会最现实的问题,甚至是残忍的真相。

比如,反映艾滋病家庭的《好死不如赖活着》...

讲述小学生班级选举的《请为我投票》...

关注教育问题的《出路》…

《好死不如赖活着》剧照

《请为我投票》剧照

陈为军最为人熟知的作品,要数2017年播出的《生门》。

他用生猛的镜头语言,透过妇产科的窗口,展现孕妇生产背后,生死交替的惊心动魄,以及复杂的人情冷暖。

这部纪录片的豆瓣评分高达9.5分...

而今年这部新作《城市梦》,早在《生门》大火之前,就已经拍摄完成。

2014年,陈为军带领团队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兵分两路,跟拍洪山区城管和王天成一家,为保客观,互不通气,最后累计素材多达600小时...

2017年,陈为军检查出肝癌,后期工作拖了4年,才最终完成。

虽然故事讲述的是城管与摊贩之间的矛盾升级、纠缠撕扯,但整体给人的感觉,却不压抑阴暗,反而充满幽默感。

城管与摊贩之间的敌进我退,敌退我进,互相斗法,相当精彩,编剧都编不出这样的情节。

比如,这样的对话...

摊贩:烦死了,天天来。

城管:你不要发脾气。

摊贩:我就要发脾气。

城管:你不要发脾气。

摊贩:我就要,我就要…

循环往复…

比如,城管要去测量王家的占道面积,王天成把测量工具给砸了。

发起狠来,这个70岁的老人还会打赤膊、砸西瓜、躺地上,在纸皮上写满冤屈…

可以说,非常抓马…

他的激烈反抗,让城管非常头疼。

队长上报领导,领导却不以为然:这还不容易?跟他保持距离,然后把文书读给他听…

结果,下一秒到了执法现场,马上打脸。

领导还没说上两句话,就被王老爹追着打…

众所周知,城管执法是个敏感而尖锐的话题,稍有不慎,就会有失偏颇。

有网友看了预告片说:没有拍城管打人,不客观。

我想说,首先,为什么没拍,咱们心里有数…

其次,我们判断一部影片是否客观,应该更全面地来看,导演有没有站在矛盾双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以往,我们看到城管与小贩冲突,有多少人了解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

绝大多数人,都是凭着一两个画面,就急慌慌的站队…

这部纪录片难得的是,它完整记录下了王天成一家的摊位被取缔转移的过程,中间有激烈抗争,最终走向谈判与和解…

我认为,导演基本上做到了客观中立,不带偏见,甚至在某些细节处理上,非常勇敢地触及了问题的本质...

说到底,摊贩和城管,都是爹妈养的,各有各的难处,各有各的委屈,各有各的职责,也各有各的道理...

他们的矛盾,是当今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发展与人民生活之间不可避免、难以调和、但又必须解决的矛盾...

王天成一家,从农村出来14年,老家的房子早就不能住了...

农村的家,回不去了…

这一大家子人,早出晚归,含辛茹苦,一不偷二不抢,好不容易才在大城市站稳了脚跟...

生活上刚够温饱,水果摊上挣来的钱,要用来给两个老人买药,一天不吃不喝就要花去100多块,更不用说还要养活一家五口,供孩子上学…

在王天成眼里,摊位就是活路,没了摊位,就是没了活路...

他说:我喜欢武汉,死都要死在这里。

王天成觉得,只能闹,必须闹,不闹就活不下去...

说句实话,一个中国人,凭着勤劳苦干,想体面的生活在中国的土地上,他有什么错?

王天成对付城管的策略很有意思:一手打,一手谈。

他说:不打的话,在武汉就待不了14年;不谈的话,一家人在武汉就生存不了14年。

这是一个在中国社会底层摸爬滚打一辈子的老人,总结的生存之道...

谁能说他的想法没有道理?

另一方面,基层城管的压力也不小,上头安排的任务要执行到位,地摊小贩的不理解,甚至谩骂,也得承受...

经过多年媒体曝光,城管暴力执法受到多方谴责,现在,城管属于敏感执法单位,老百姓眼睛都在盯着,当年那些粗暴的做法,行不通了...

当然,我们偶尔还能在抖音或某些自媒体上看到城管暴力执法的新闻,但确实属于小概率事件,绝大多数城管部门,已经改变了执法思路...

城管,恰好夹在中国城市高速发展和底层老百姓生活急需改善的矛盾之中,城市需要发展,城市需要干净整洁,底层老百姓也需要生存空间...

法律法规是一回事,人情世故是另一回事,基层工作,严格执法很重要,体谅人心也很重要...

法律是无情的,但执法者不能没有感情...

这正是城管工作的难点,片中,有一位基层城管工作人员对导演说:地摊贩是生活的弱者,我们是工作的弱者。

难能可贵的是,在矛盾撕扯的间隙,我们能够看到一些人性闪光的瞬间...

比如,王天成的儿子说: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一家人能在一起吃饭。

比如,王天成的儿媳说:我嫁他就是图他人好,不打人,能好好过日子,穷一点怕什么…

这些,是普通人最朴实的愿望,也是最可贵的品质。

王天成的儿子,与城管队长谈判,终于达成共识,他突然问道:你今年多大了?有几个孩子?

听到答案,他笑了:你还比我小呢,都生的姑娘啊…

导演仿佛在告诉我们,放下各自的立场和矛盾,人与人其实没多大差别,都是普通人,都不容易…

还有那些,不可言说、意味深长的画面:

王天成的妻子低声求菩萨保佑:希望城管说话算话…

影片开头,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改革开放以来,约有8亿人从农村涌入城市。

他们在城市里谋得三餐一宿,是城市的建设者,也终将成为城市的主人...

可现实却是,城市的发展速度过快,往往猝不及防,往往一刀切…那些生活在最底层的外来人口,也往往最先受到冲击。

陈为军说:城管与小贩,从来不是猫和老鼠那么简单。

如果我们在推进城市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再多考虑一点,再多一些温度,会不会就有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电影终有一个结束,但生活还在继续...

我们知道,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还会出现更多的王天成和城管工作人员,他们将继续撕扯,继续争执,继续让彼此尴尬、难堪、痛不欲生...

虽然矛盾无可避免,冲突必然存在,但我们也乐观的相信,只要城管在冰冷的法律条文之下,留一线人性的柔软,小贩在激烈反抗之余,保留一些理解和宽容...

这些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终有消解的一天...

0 阅读:6

我亦是行人

简介:给枯燥的生活多放一点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