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为人先,小罐茶引领中国茶发展新范式

中国食品全产业链 2022-06-27 17:32:08

作者:朱丹蓬,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

2012年6月20日,小罐茶团队怀揣对茶的敬畏与热爱,也带着思考与困惑,开启探索之旅。时光飞逝,转眼已是十载。敢为行业之先的小罐茶,给中国茶的发展带来了哪些新的可能呢?

科学做茶:一场特殊的汇报会

2022年6月20日,是小罐茶品牌的十周年。这一天,创始人杜国楹在总投资15亿元的黄山超级工厂以直播的方式,进行了小罐茶十年发展历程的“科学做茶汇报会”。除了分享“科学做茶”的理念与十年探索成果,杜国楹还毫不避讳地展示了十年间陆续被贴上的质疑与批评标签:“小罐茶 大忽悠”、“干几年就跑路”、“智商税”等等……

小罐茶创始人杜国楹进行十周年“科学做茶汇报会”并感谢质疑与批评

相比控评掩盖真实声音,杜国楹选择了直面种种质疑,表达真诚谢意的同时还进行了自我总结:“十年前,我们是门外汉,过程中受到质疑很正常,但十年后还有这样的声音,我想一定是我们哪些地方没有做好,或者沟通没有到位。”

杜国楹的这份坦荡与其说是胸襟开阔,不如说是他对小罐茶“科学做茶”的自信,而这份自信源于他用近4年时间调研、打磨后对市场需求的懂得,也源于他参考咖啡发展路径,创新性地对茶产业链进行“全产业链+大研发”的布局整合。

敢为人先:披荆斩棘这十年

小罐茶自成立以来,始终备受业内外关注,有人肯定其创新和破局,也有人对其营销方式和包装形式提出批评,尤其是最初的几年,质疑的声音不绝于耳。然而,小罐茶的长期不被外理解,除了与创始人杜国楹的几段创业经历有关,更为重要的原因则是做茶的理念与传统中国茶的不同。

茶为国饮,但长期存在“有品类,无品牌”的散乱局面,买茶时“无标准”,喝茶时“太繁琐”。而且传统茶叶生产加工主要依赖制茶师傅的经验,俗称“看茶做茶、看天做茶”,制茶技艺的传承也多通过“口手相传”的方式,这种“经验思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茶的规模化发展。面对相对手工和原始的茶行业,小罐茶最终确定以消费品思维为核心“科学做茶”。所谓“科学做茶”,即从经验到科学,从靠天吃饭到精准掌控,从意外发现到主动设计,让标准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成为三大关键词。

探索茶行业乱象之后,小罐茶给出的第一个答案便是,联手10位非遗制茶技艺传承人,开创性的以统一包装、统一价格、统一规格、统一品级的方式,为消费者好茶建立认知和选择标准。而后随着调研的深入,小罐茶又发现中国茶很长的产业链中,上游农业端缺乏集约化管理,中游工业端工业化、标准化程度低,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下游消费端又亟需品牌化建设。基于对品质的要求,小罐茶再次率行业之先,以“倒做逻辑”整合全产业链,从下游消费端回溯产业链的中游、上游,以提升在产品研发、生产加工等环节的核心硬实力。即2017年,小罐茶在中游总投资15亿元建设黄山超级工厂,同时逐步布局初制工厂建设;2018年,在上游建设生态示范茶园,并正式确立“全产业链+大研发”的发展战略。

小罐茶安溪铁观音生态示范茶园

目前,小罐茶全产业链布局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基本实现“从茶园到茶杯”的全产业链标准化布局:在上游,安溪铁观音生态茶园、黄山休宁生态茶园及凤庆滇红基地已正式建成;在中游,实现“6+1”的工厂协同布局,即凤庆、安溪、休宁、武夷山、横县、勐海等6家初制工厂与1家黄山超级工厂,以初制工厂强化对产品初加工的品质掌控,以黄山超级工厂提高茶叶在精加工过程中的工业化水平和精细程度;与科技巨头西门子、IBM、百度AI陆续达成合作,极大地提高了茶叶在加工过程中的工业化水平和精细程度,让科技为中国茶赋能。

本次直播中,杜国楹还宣布了黄山超级工厂正式建成投产。作为业内首个以工业4.0标准建立的一体化智能工厂,黄山超级工厂既是集茶叶研发、检测检验、智能立体仓储、全自动分装及科学物流为一体的运营总部基地,同时也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设施最先进、配套最完善的名优茶产品创新基地,实现了人、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工厂和经销商、消费者的智能化链接,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运营效率。此外,黄山超级工厂又是衔接上游茶园、中游初制工厂以及下游的消费市场的关键一环,它的正式投产既保证了原料供应的稳定性,实现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也赋予了企业更及时的供应链响应速度。

小罐茶黄山超级工厂:中国茶行业首个工业4.0标准的智能工厂

在下游,“小罐茶”高端中国茶品牌已有五大系列产品,再加上此次发布的三大全新子品牌:年迹·年份茶、茶几味·新国民生活茶、C.TEA.O智能泡茶机,小罐茶公司以一罐、一袋、一饼、一机的不同形态,形成了不同价格带、不同消费人群的充分互补。十年敢打敢拼,小罐茶不仅为中国茶行业树立了更高的工艺标准和品质水准,还推动了中国茶从传统农业向工业化时代的发展,让这个积淀数千年的传统行业,在新思路下迸发出了一种全新的能量。

C.TEA.O:智能泡茶机品牌

创新引领:中国茶发展新范式

百姓开门七件事,茶列其中。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中国人发现并享用茶已有4700多年历史。茶不仅是中国的一张独特名片,而且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中国是全球茶产量、茶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也是唯一一个可以生产六大茶类的国家。中国茶特有的香韵,吸引了广大茶爱好者。然而,享誉世界的中国茶至今却没有一个影响世界的国际品牌,这不得不说是行业憾事。

参照咖啡行业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成熟的标准化、规模化、工业化水平是其成功的基础和依托,中国茶想要适应现代消费市场,工业化升级是必经之路。通过十年的发展,目前小罐茶潜心布局整合的“从茶园到茶杯”的全产业链,已为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4月小罐茶接替国际品牌星巴克,成为博鳌亚洲论坛20年来首个茶类官方合作伙伴,并连续两年成为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官方指定用茶”。小罐茶的成功之于行业具有示范意义,这对于中国茶的发展可谓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以中国式待客之道,诠释了中国茶文化的创新性传承。

小罐茶连续两年成为博鳌亚洲论坛官方指定用茶

如今,中国茶业正在发生深度变局,时代赋予这个古老产业无限潜力。“十四五”是我国茶产业和茶科技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农业农村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25年,茶园面积稳定在现有水平,茶产业科技贡献率达65%。如是看来,科技化才是茶行业的未来。

正如小罐茶创始人、董事长杜国楹表示:“十年探索与发展,我们对中国茶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思考,茶是科学的土壤,人文的果实。为中国茶注入科学精神,同时弘扬中国茶的当代人文精神,讲好中国茶的当代故事,这是小罐茶下一个十年的重要课题。”

茶是科学的土壤,人文的果实

小罐茶的第一个十年,是从零到一的创造,他敢为人先探索中国茶的崛起之路,并引领行业走出发展范式。在探索和创新中,如何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不懈,或许也是中国茶企值得共勉的地方。

1 阅读:5

中国食品全产业链

简介:中国食品全产业链:汇聚食品行业上下游资源,服务食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