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俩月,一大拨“大国重器”上新,我国多项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掌上青岛 2024-03-18 06:19:37

青岛晚报2024年03月18日版面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

“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

我国发现首个深水深层大油田。

近期,我国多项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多个重点工程迎来全新进展。一起来看看——

全球最大“人造太阳”核心装备

中国再次承担安装

当地时间2024年2月29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组织与中核集团中核工程牵头的中法联合体正式签署真空室模块组装合同,这是中国在成功安装其心脏设备之后,再次承担其核心设备的安装任务。中国人将再次为ITER计划顺利推进贡献智慧和力量。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被誉为全世界最大的“人造太阳”,由中国与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和美国七方共同实施。据了解,真空室模块组装是目前ITER项目最重要设备在关键路径上的工作,对整个ITER项目的成功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本次中标的真空室模块组装工作就像穿衣服一样。将真空室冷屏、环向场线圈在装配大厅集成组装到真空室扇段上,然后再整体吊装到托卡马克堆坑内。真空室模块9个扇区单独完工交付,9个扇区的计划安装总工期为35个月。

突破关键技术!

我国首个“地面空间站”正式运行

2月27日,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联合建造,“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通过国家验收,开始正式运行。该科学装置可以综合模拟低温、真空、电磁辐射等九大类空间环境因素,也被形象地称为“地面空间站”。

“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聚焦航天领域的重大基础性科学技术问题,构建我国首个空间综合环境与航天器生命体和等离子体作用科学领域的大型研究基地。

“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从2005年开始论证到正式通过验收历时18年。去年试运行以来,已经服务了国内外多家用户单位,支撑了我国多款宇航电子元器件的研发和一系列国家重大航天任务的实施,取得了多项标志性成果。

验收委员会认为,这一项目突破了空间环境模拟及其与物质作用领域的系列关键技术,项目总体建设指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关键技术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全面建成投产!

四川盆地再添一千亿方大气田

3月12日,中国石化在四川盆地的第三个千亿方海相大气田——川西气田全面建成投产。

该气田年产能20亿立方米天然气、13万吨硫黄,将为我国西南地区及川气东送沿线提供更多清洁能源。

川西气田主力气藏位于川西平原西缘,埋深约6000米,孔隙度低、渗透率低,微裂缝发育易垮塌,储层地质情况复杂,规模效益开发难度极大。

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局自主研发新型防塌钻井液体系,攻关形成超8000米井深的精确中靶轨迹控制技术和投产关键技术,大幅提升了单井产能和储量动用程度。

1.02亿吨!

我国发现首个深水深层大油田

中国海油3月8日宣布,在南海珠江口盆地发现我国首个深水深层大油田——开平南油田,探明油气地质储量1.02亿吨油当量。

开平南油田位于南海东部海域开平凹陷,距离深圳市约300公里,平均水深超过500米,最大井深4831米。

油品性质为轻质原油,发现井钻遇油气层100.6米。测试平均日产油气超过1000吨油当量,刷新了我国深水深层油气测试产量纪录。

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

首台样机总装下线

2月28日,我国自主研制的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首台样机在上海临港总装下线,实现了工程研制的重要里程碑目标,标志着我国大功率重型燃气轮机首次走完基于正向设计的制造全过程,全面进入整机试验与验证的最终阶段。

重型燃气轮机是能源领域的核心设备,被誉为装备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这次下线的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由5大系统、5万余个零部件构成,是我国首次自主研制的最大功率、最高技术等级重型燃气轮机。

国家电投集团作为项目实施主体单位,联合哈电集团、东方电气集团和上海电气集团,组建联合重燃公司负责具体实施。首台样机由上海电气集团总装制造,各参与单位积极探索新型举国体制创新实践,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实施有组织创新。

“东数西算”首条

400G全光省际骨干网正式商用

3月8日,中国移动宣布“东数西算”国家工程关键技术——首条400G全光省际骨干网正式商用。这种由中国移动自主研发的数据传输系统将大幅提升“东数西算”八大枢纽间的数据传输效率。

400G全光省际骨干网是长距离光信号传输网络设备,能连接边缘、中心和枢纽集群算力,是算力网络的连接中枢。

相比上一代干线网络,传输带宽提升4倍、网络容量超30PB,枢纽间时延均低于20ms,关键主用链路时延降幅达20%。安全能力全面升级、单比特能耗降低65%,单比特成本下降20%。原先需要十分钟传输的数据量,基于400G技术只需两分多钟。

单机容量最大!

我国新添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项目

3月8日,中国铁建在福建成功中标国内单机容量最大海上风电项目——华润连江外海海上风电项目风机基础及风机安装施工工程(二标段)。

该项目由中国铁建港航局承建,是我国首个批量化使用单机容量最大机型——18兆瓦风机的海上风电项目,标志着海上风电产业成功进军大兆瓦时代。

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可达33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约95.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63.2万吨,还可节约淡水,减少相应的废水排放和温排水等,有十分显著的环境效益。

科技攻“尖”,产业向“新”。2023年,我国授予发明专利权92.1万件,比上年增长15.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7%。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到未来产业,期待我国企业上新更多大国重器。 据央视等媒体

0 阅读:27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