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故事|从货车司机到农机手,70后老师傅赵云开着农机奔小康

天眼新闻 2024-04-09 08:50:40

早上七点出门,晚上八点到家,每天在机上作业超过10小时,这是春耕农忙时节,黔西市锦星镇新街社区农机手赵云的日常。

“从正月初五以来,已经犁了1000余亩地,各个乡镇到处跑,订单排到五月份了,多亏了这台‘铁牛’,让春耕的效率提升了许多。”即便忙碌,可说起农机手这个职业,赵云憨厚的脸上满是自豪,“你看,这周围的地,都是我去耕的,好些已经种下苞谷了。”

出门作业前,赵云给拖拉机加油

4月5日,清明假期第二天,赵云依然忙碌,简单吃过早饭后,他拿上润滑油、柴油、扳手等工具,来到拖拉机旁,细心地给自己的“大铁牛”做着维护保养。

“启动机器之前,要上机油,检修和清洗滤网,不然机器容易损坏,耽误农时。” 保养完毕后,赵云又驾驶着拖拉机,爬坡过坎,来到提前预约好的客户地里,开始了他“车轮上的春耕”。

今年50岁的赵云,是位有着20多年经验的农机驾驶“老把式”。 年轻时的他,一直干着开货车的活,长年东奔西走谋生,使得家中的琐事与田间劳作全然落在了妻子的肩上。

妻子的辛苦,赵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恨自己帮不上啥忙,两头牵挂。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开车送货的过程中,赵云看见有人在使用小农机耕地,上去了解一番后,他看到了农机带来的便捷。于是,在2001年,花费6000多元,赵云从贵阳买回了全镇第一台微耕机。

“人力干活太辛苦了,一天到黑也干不了多少,效率低,还累得够呛,看见人家用,效果好,我索性就买了一台回家,那时候全镇都没有哪家用过。”赵云回忆说,当时的微耕机虽然只有6马力,但着实减轻了家里不少劳动力,“从那以后,我都是用农机把地耕好后,再出门干活,耽误不了自己拉货,妻子也没那么辛苦了。”

让赵云没想到的是,从这台微耕机开始,自己便和农机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此后的漫漫人生路中,都将与之共同战斗。

赵云的家乡,黔西市锦星镇,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的美誉,镇里的内庄大田坝、白泥田坝、木渣黑田坝,洪湖梯田等均是黔西市优质特色大米主产区。

然而,由于农村外出务工青壮年越来越多,在家务农的多为老弱妇孺,锦星镇农耕“老龄化”现象日益明显,导致土地时有撂荒。“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成为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2008年,为了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锦星镇把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作为重要抓手,引进了一批大型农机具,并邀请村民们参观体验。赵云就是被邀请的村民之一。

这一看不打紧,一台台外形硬朗、气势威武、马力大的农机具吸引了赵云的目光,上车试驾操作后,他体验到了农机新技术的独特魅力,也敏锐地观察到农业机械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

“那些大农机效率太高了,看过后就忘不了,回到家我就和媳妇商量,要买一台大型拖拉机,除了自家可以用外,还可以去帮其他农户干活,也能挣点钱。”赵云说,新农机到家后,他迫不及待地出门拉起了订单,谁知道,部分农民对于农机并不买账。

“没有路,拖拉机能不能进到地里,即便进去了,犁得够不够深,土里有石子,会不会搞坏你的机子?”面对疑虑,赵云也不争辩,主动提出帮忙,结果不到二十分钟,拖拉机半个小时就犁完了两亩地,相当于一个农民几天的工作量。如此高效率的作业,很快引起了农户的兴趣,第二年,各种收割订单纷至沓来。

“最开始是我开起机子去找活,到后来我是坐在家里接活。”赵云说这样的转变,让他意识到,农机这行前景可观,农业领域确实大有可为。很快,他通过不断学习实践,逐渐掌握了农机安全知识、农机保养技术、农机诊断技术、农机维修技术,带头走上了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快车道”。

“客户下单是80元一亩,一般一亩地10多分钟就可以搞定,省时省力,所以订单一直都很大。”如今,赵云还为周边乡镇的农户提供农机服务,服务范围超过20个乡镇、1000多户农户,为小农户们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坚强的农机保障。

“好的农机就是生产力,看我这台‘东方牌’大型拖拉机,90马力,它的耕深能有三、四十厘米,一天能耕几十亩地,耕作效率是传统农耕的几十倍。”赵云跳下拖拉机,拍了拍一人高的车轮,欢喜之情溢于言表。

不过,赵云坦言,能够买得下这个“大家伙”,多亏了政府的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2022年,由于家里的农机老化,赵云花费95000 多元重新购入了一辆东风牌拖拉机,在向当地农业农村局申请了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后,得到了21500元的补贴。

靠着开农机,如今,赵云一家的日子也越过越好,“我靠开拖拉机,可是供出了两个大学生,一年要为我家里带来20余万元的收入。”

常年在农机领域的摸爬滚打,赵云也从一名农机新手成为了行家里手,各类农机的故障,他几乎都会修理,“不夸张地说,有时候,我甚至可以通过声音就可以判断农机故障。”

春种、夏管、秋收,在赵云的带动下,锦星镇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农机手,他们在田野的轰鸣声中,守望一场场丰收,见证“三农”事业的拔节生长。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传娟

编辑 王星

二审 谢朝政

三审 李凯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