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18次怀孕7次流产11次生子,死后她痛斥父亲,后成避孕药之母

说历史的女人 2024-04-01 16:14:57

避孕药对现代人来说都不是什么新鲜东西,药店随便可以买。但它的诞生却经历了十分坎坷的过程,这里必须提到一位女性,她对避孕药的诞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被誉避孕药之母。

1879年9月14日,玛格丽特·桑格出生于美国纽约州科宁的一个爱尔兰移民家庭,其父是一个做大理石圣象的石匠,家境比较贫寒。俗话说,越穷越生,越生越穷。桑格家穷,但母亲却生了11个孩子(桑格排行老六),这令她家更穷。

11个孩子,想想都可怕。整天这个打那个闹,这个哭那个笑,11张嘴,都得喂,实在是懊糟死了。如此,桑格的母亲有多累,可想而知。但这还不是最恐怖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桑格的母亲一生共怀孕18次,只是有7次流产了,这才只有11个孩子降生。

一般情况下,一个女子流产一两次都受不了,何况7次,你想想啥概念。这就造成了桑格的母亲身体非常虚弱,年纪轻轻就病恹恹的,最终她只活了50岁,便扔下一大堆孩子不幸离世了。母亲的早逝令桑格非常伤心,当时她在母亲的棺椁前痛哭失声,并愤怒地对父亲痛斥道:

“我妈的死就是你造成的!她就是因为生了太多的孩子才死的啊……”

从此,桑格就萌生了一个愿望,就是怎么能发明一种药物,可以避孕。

这样,女人就不会被生育所累了。当然,这也是她对计划生育的一种最初的构想。

桑格开始的工作是在一家医院当护士。在工作中,她了解到很多妇女因过多生育给自己带来身体上的痛苦,以及沉重的家庭负担。在那时的美国,由于宗教的原因,法律上是反对堕胎的,当然也反对避孕和计划生育。因此桑格更加见证了,很多劳工阶级女性没有钱也不敢公开做堕胎,而不得不找“小胡同里的黑医生”做便宜手术而导致的生命危险。

1912年的一个傍晚,桑格亲眼见到了一个可怜的女人。那个女人才28岁,已经有了3个孩子。她因偷偷做了很不成功的堕胎手术,造成大出血,非常痛苦。最后她问桑格和医生,“怎么才不会再怀孕?我真的不想再要孩子了!”

医生耸耸肩,开玩笑地说,“让你的丈夫到房顶上睡觉吧!”

几个月以后,玛格丽特再次遇到这个女子,她又怀孕了,又做了人流。但是这次她没有那么幸运,她感染了,几天之后便不幸离世。

这让桑格十分痛心,她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因为对有钱的女性来说,法律不允许避孕或堕胎对他们影响并不大,因为钱可以买到她们要的服务。法律真正禁止的是普通女性,贫穷的女人,她们成了阶级、性别、被迫生育的牺牲品!

做为一名女性,一名家庭条件并不好的女性,桑格感同身受,更加坚定了她倡导计划生育的决心。桑格一方面宣传女权,宣传计划生育,一方面,积极传授避孕知识。

事实上,历史上很早就有人提出过避孕方面的问题,但长期以来人类并没有很好的有效的避孕方法。在西方,曾经流传着一些匪夷所思的避孕方法,比如让妇女在同房后反复跳跃7次;还有更加离谱的,让妇女同房后半夜起来推磨,连着4天夜里推四次磨,就可以避免受孕。这些方法不但太折磨人,关键效果并不好,往往把那些女人累个半死,还是怀孕了。

于是,桑格就尝试推广一些比较科学的避孕方法。她因长期从事护士工作,自己曾总结创造出一种安全期避孕法。

1914年,桑格创办了《叛逆妇女》杂志,在杂志中,她首次提出了“避孕”和“计划生育”的概念。她的主张是,告诉所有的成年男人和女人避孕的责任和正确的避孕方法。她认为每个妇女都有权决定自己的生育,有权决定自己家庭人口的多少;女人应该有掌控自己身体的权利,她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怀孕还是不怀孕,而不是由男人决定。桑格还认为:

妇女的第一种权利就是生育自决权,第二种权利就是因爱怀孕,第三种权利是拥有健康。

这些理念即便放在现在都一点也不过时,在100多年前可以说是惊世骇俗的。因为在那时,妇女堕胎和女人避孕都是违法的,桑格也曾因此而被捕入狱。

但那时的桑格为了自己的理想,义无反顾,她居然进行了一次越狱行动,成功逃离监狱后去了欧洲。

两年后桑格返回美国,继续自己的事业。1916年10月,她在纽约布鲁克林的贫民窟里开设了美国第一家家庭计划诊所,对妇女的避孕和生育进行全方位指导。可她的诊所才开了10天就被查封了。桑格被政府视为传播异端邪说,被控“有伤风化”,被判劳役30天。

可牢狱之灾并没有打垮桑格。当时她同一些失足妇女和小偷关在一起,她就趁机教他们卫生和节育知识,受到大家的“拥戴”。她出狱时,大家都唱着马赛曲为她送别,让她十分感动。

桑格出狱后更加努力,为广大育龄妇女的健康和计划生育而奔走呼号。当然,桑格也在为研制避孕药而努力。

1921年,桑格创立“美国避孕联盟”,4年后更名为“美国计划生育联盟”。1922年,她出席了在伦敦举行的第一次国际避孕育大会。1927年,她组织了日内瓦第一次世界人口大会。1953年,她牵头创立了“国际计划生育联盟”,并曾来中国的北京、上海等地传播计划生育知识……

当然,一个人单打独斗的不行的,桑格还有一个重要的帮手。1917年,桑格在波士顿的一次演讲中结识了一位名叫凯瑟琳·德克斯特·迈考米克的贵妇人。凯瑟琳不仅家境富有,而且学识渊博,她是麻省理工学院校史上第二位女性毕业生,并拥有生物学的学位。

但凯瑟琳也是位不幸的人。她的丈夫虽有钱,是国际收割机公司的继承人,但却患有精神分裂症,因此她为治愈丈夫的病花费了许多精力和金钱。同时她还有一个极大的困惑,就是在避孕问题上得不到有精神分裂症的丈夫的丝毫帮助。推己及人,她也在为妇女们的避孕问题而思考着。

桑格和凯瑟琳二人一拍即合,从此,凯瑟琳为桑格的事业给予了极大的财力支持。当然,光靠两个女人,避孕药也不可能被发明出来,这里需要科学家的介入。

第一个是美国化学家马克。他无疑也是个勇敢的人,也是个天才人物。因为那时美国法律不允许避孕,根本没有制药厂敢研制避孕药;再说,研制避孕药需要一种重要的原料黄体酮,这个东西非常贵,一克相当于现在的1000美元,比黄金都贵得多。但马克向这个难题进行了挑战。

因为黄体酮太贵,当时有科学家就想办法用人工合成,但遇到了麻烦。黄体酮是大分子化合物,科学家就像搭积木一样,拿小分子一点点往上加,但是太费劲了,因此这个难题迟迟没有突破。

关键时刻,马克站了出来。他说,用小分子做加法太困难,那么何不用大分子做减法呢?他从墨西哥找到了一种植物叫菊叶薯蓣(yu),它的根茎里有大量的皂素,皂素分子跟黄体酮比较相似,马克用皂素做减法制造黄体酮,居然成功了!

于是马克一家伙就让人生产了一卡车黄体酮,价值相当于如今的5000万美元。有了廉价的黄体酮,终于能大规模研制避孕药了。到上世纪50年代时,避孕药取得了突破,就是给女性注射黄体酮。

然而,美国的法律还在限制避孕,因此药厂还是不能大量生产,再说,每天给女性注射黄体酮也不太方便。

于是玛格丽特·桑格再次站了出来,她建议研制口服黄体酮,于是她又去找科学家了。这个科学家叫格里高利·平卡斯,他曾因为研究兔子的体外受精而闻名。

平卡斯对桑格的提议非常赞同,并且爽快答应研制口服避孕药。但经费何来?

1953年,桑格给平卡斯带来一个重要人物,即富婆凯瑟琳,这样经费的问题就解决了。凯瑟琳一把就给了平卡斯4万美元,只管用,不够了说一声!

爽!于是,平卡斯,这位大神便开足了马力。他用了两年的时间终于研制出了可以口服的黄体酮。他先用兔子和老鼠实验,都成功了。但动物能避孕成功,不代表人也能,因此,他接下来必须用人做实验。但问题又来了。

第一个问题是,做临床试验必须得靠医生;第二,在美国做避孕实验仍是非法的。怎么办?这时候,桑格再度出现,她又找来了一个大神级科学家,他就是哈佛医学院的妇科医生约翰·罗克。

长期以来,罗克也特别同情那些“生育机器”一样的女性,决定为避孕药贡献自己的才智。他说,在美国干这事非法,那么咱就另找地方。于是他就带大家到了一个偏僻的地方,加勒比海的一个小岛,即波多黎各。

波多黎各虽然也属美国领土,这里的人也是美国公民,但波多黎各比较特殊,它是美国的一个自治州,有很大的自治权,这里的人不参加美国总统选举,当然也在许多方面不受美国法律监管,因此,这里并没有对避孕有所谓非法的限制。

那时的波多黎各非常穷。还是那个风俗,越穷越生,那里的女人平均每人要生七八个孩子,因此更加贫穷。当然,你也不能说这完全是因为他们的无知,特别喜欢生孩子。更多的情况下还是出于无奈。就像著名作家贾平凹所说:“生孩子是娱乐的副产品。”话糙理不糙。其实生孩子在很多情况下是夫妻之间性生活的必然产物,特别是没有避孕方法的时代。不是他们真的想要孩子,而是确实无法避免。

也许你会说,这还不好办,夫妻之间不过性生活不就得了!饱暖思淫欲,他们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好,还搞这项所谓的娱乐干吗?真是吃饱了撑的,不,连吃饱都没有,纯粹是瞎胡闹嘛。

也不能这样说。孔子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孟子也在其作品中承认:“食色,性也。”成年人对性生活的追求是很正常的,如同对吃喝的需求一样,无可厚非,尤其是对于穷人来说。

因为富人,除了物质上优裕外,在精神上也很富足,比如他们可以琴棋书画,可以旅游、打猎,甚至可以打牌赌博等等,但穷人就不一样了。他们对于精神生活的占有少得可怜,甚至可以说,一般的穷人,成年之后的精神生活,或者娱乐就只剩下结婚后的性生活这一种了。这也是许多穷人无论怎么穷也要想方设法娶媳妇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传宗接代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所以说,你用任何理由来剥夺穷人夫妻之间的性生活都是非常不人道的。玛格丽特·桑格也是真实意识到了这一点,才会倾尽毕生之精力来宣扬计划生育以及避孕知识的。

再说那时候的波多黎各人,当时他们尽管很穷,但也没有放弃夫妻之间的这种“娱乐”,于是他们就出现了儿女众多的不堪重负。其实他们中就有不少有头脑的人也在极力寻找避孕的方法。他们终于找到了。也不是他们找到了,而是好运“砰”的一声撞到了他们的身上。

约翰·罗克他们的到来成了波多黎各妇女们的救世主。听说这些人是研究避孕药的,于是她们就一个个围了过来。那就实验吧。于是罗克和他所带的医生立马开始行动,进行临床试验。结果相当成功。

就这样,口服避孕药便宣告诞生。后来,这项发明也被誉为人类历史上的50大重要发明之一。

既然研制成功,就批量生产吧。但在美国还是阻力非常大。于是桑格再次站了出来。在她的努力下,终于说服了一家叫西尔列的制药厂。

1961年,人类第一批口服避孕药获批上市。此时桑格已经82岁,而她的合作伙伴凯瑟琳也已经85岁。两个老太太做为第一批消费者来到药店,买了一瓶避孕药。当然她们以如此高龄,也无福消受了,只是做为一种纪念,或者一种庆祝。多年来的辛苦终于成功了!

避孕药的诞生,是人类第一次可以对与生俱来的生育行为进行百分之百的控制,这是人类避孕史和生育史上的重大突破。桑格于此功不可没,是她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奔走呼号,是她在各个历史节点的穿针引线,才最终促成了避孕药的问世,因此,她被誉为避孕药之母。

之后,80多岁的桑格仍没有停下来。因为避孕药虽然上市了,但仍受限制,那条禁止避孕的法律还在,还有不少正人君子在抵制避孕药和避孕措施,他们的理由似乎很正经:避孕药有伤风化,有了避孕药,就会让性行为泛滥,让大家无所顾忌,造成大面积道德滑坡;指责它是滥交、通奸和家庭破裂的罪魁祸首等等。

于是,桑格和她的战友们仍继续为他们的事业而战斗,直至胜利。

经桑格等人长久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斗争,1965年,美国最高法院裁定《美国宪法》(第十四项修正案)关于自由的规定,保护已婚夫妇有使用避孕药具的权利,有效推翻了早先法律的禁令,并确定了生殖决定是私人决定,而不是国家的事务。

桑格终于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一年之后,1966年9月6日,被誉计划生育运动的国际领袖,美国计划生育创始人,避孕药之母的玛格丽特·桑格走完一生,无悔而逝,享年87岁。

一年之后,美国最高法院裁决,避孕在美国全境合法。玛格丽特·桑格可以真正的瞑目了。

计划生育是人类的一个永恒的话题。当然计划生育并非是指不让人口增长,一味地降低人口,如此造成严重的社会老龄化问题也非常有害,而是有计划的控制人口的泛滥。比如物质生活极差的地区,人口增长过快显然是种灾难,合理地进行计划生育,无疑是人类的一个极大的进步。因此人类应该记住玛格丽特·桑格这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

(文/说历史的女人·濯雪)

2 阅读:35

说历史的女人

简介: 写有温度的历史,给有温度的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