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讲不讲,时隔两个月白名单终于来了。

文加不了一点 2024-02-06 11:24:35

在去年11月的时候,就在传言房地产白名单,当时普遍传言是50家房企,后来又传言到了60多家房企,对白名单这事,我也有写过文章。直到前几天,1月5日住建部和金管局联合发文《关于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文号:建房〔2024〕2号)才算把入选白名单的规则拿了出来。

(我尽量少摘录原文,因为原文大家都能看到,我主要讲原文里没有的)

1 )为什么是住建部和金管局联合呢?

从层级上来讲,金管局比央妈低一级,是央妈的下属单位,金管局主要负责风险管理,由此可见,白名单主要是化解风险的,不是为了开闸放水的。

2 )三道红线就是住建部和央妈联合的,怎么当时面对风险就用到央妈?

三道红线的时候还没有金管局,当时的金管局还是银保监会,银保监会只管理银行、保险行业,确实没有面向房地产行业的职责,当时面向房地产行业只能用央妈。

但是,三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们都看到了现在的结果,现在结果是:不好的、错误的、恶性的、不良的、通缩的,也就是说,央妈干不了房地产行业的风险管理工作,央妈的手段虽然多,但是她的手段都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她任意拿出一个手段,就会对所有行业产生影响,她并不能针对性的对一个行业、一个领域做调控。而金管局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是可以对某一个行业、某一个领域做调控的。

3 )一些细节

本次这个文件是通知,通知的对象是各地的中层,而且明确了第一责任人,就是中层分管城建的人,住建部和金管局分属在中层的人也是组成成员。有了第一责任人,什么事情都能推动!

4 )有哪些事是必须得做的呢?

必须得选出来一些房企,不能没有,不能说“我们本地的房企都很有钱,不需要贷款”,必须得有;

必须得有抵押物,抵押物不能贬值,不能让提供资金的银行承担风险;

必须得落实,必须能看到结果,不能说干一半就没有下文了,每季度要汇总一次结果。

【以上是28日晚写的,下面是31日晚继续写的】

今天是1月的最后一天,如果看过文件的朋友都会知道,1月底是上层给中层的截止时间,到1月底必须交出名单来,我先按下不表,下面的文章会写到。

1月5日出的《通知》,到了21号住建部的官网刊登了一篇文章,截图如下:

熟悉的人都知道,这类文章是向市场做解读的,目的是把官网的文件用更直白的语言讲出来,让市场有更多的了解。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段落是这样的:

【接下来我写的内容不是反对文章里的内容,只是这样表述容易理解】

主要有三点:

一是当前各城市去化率不同,库存新房数量差距非常大,不能用一刀切的手段对全村做调控。

二是因城施策会造成差异化加大,好的越好,差的越差。

三是因城市差异有可能顺水推舟取消部分地区户口互认。

【我一带而过,因为重点在文章最后】

1月26日住建部专门为白名单这件事开了一个会,截图如下:

会议强调“本月底前,第一批项目名单落地后即可争取贷款”,我讲过“会议强调”的重要性,这是下了死命令了,所以,我们在今天看到了,南宁3.3亿的贷款。

这么说吧,对于白名单这件事,真的是……

房企立项目时,在规划怎么拿地、怎么设计图纸、怎么用工用料时,就已经规划出这个项目肯定赚钱、百分百赚钱,如果不赚钱的话,房企就不会拍这块地。但凡花钱把地拍下来了,怎么折腾,都能把钱赚回来,大不了学学李超人,拖着不开发,晚些年再开发,也肯定能赚钱。最不济了,十年以后,土地升值了,卖地也能收回成本,大概率还有得赚。

所以,项目本身就是赚钱的,现在救任何一个项目,都是在帮助房企赚钱,房企在这个楼盘赚了钱,在那个楼盘赚了钱,攒够一大笔,就可以拿着这笔钱去救自己的其他楼盘,这么折腾一下,自己的所有楼盘就都活了。

这个流程里,防的是那些已经做失败的楼盘,比如19年之前的烂尾楼,比如为了部分中层绩效做的楼盘,重要的是预防这类的情况,这类的情况非常多,一个地方有那么1、2个,很多个地方叠加起来就数不过来了。

额外提一嘴,项目本身就赚钱,为什么房企还能暴雷?

房企暴雷是因为高周转的经营策略,经常被提到的“高周转”不是个贬义词,是个企业经营的市场策略,很普通的,只要是处于上升期的行业都可以使用这个策略,就和饥饿营销没啥区别,都是市场策略,高周转可以快速抢占市场份额,挤死竞争对手,提高利润率,建立品牌形象,缺点就是激进、高风险,比如我就有100块钱,这100块只够拿地、盖房、卖房,按理说,我应该等房子都卖出去,回收110或120块钱,我再去拿地、盖房、卖房。但是这样操作下来太慢了,我按高周转来操作,我拿地,把地抵押换钱,再拿地,再抵押换钱,再拿地再抵押换钱,这样一轮一轮持续下去,同时,在这期间,我会留出一部分钱在前面拿的地上盖房子,等房子盖好了,房子也抵押换钱,再盖房抵押换钱,就这么周而复始下去,这就是高周转。

高周转在房地产行业里已经十多年了,如果有问题的话,早就暴雷了,这个经营策略本身没问题,暴雷的原因是不言而喻的。

再额外提一嘴,就算不用高周转的市场策略,用其他策略也不能预防暴雷。

比如我作为房企,我稳扎稳打,我不做高风险的事情,市场上总有会其他竞争者,今天蹦出来一个房企A做高周转,明天蹦出来一个房企B做饥饿营销,后天蹦出来一个房企C做垄断供应链,大后天蹦出来一个房企D做明星效应,我不理会其他房企,我继续自己的稳扎稳打,做品质、做质量,我质量高了,我利润肯定低啊。到了年终,我这个房企顶多发13薪,别的房企发BBA、发出国游、发一套房,第二年我这边优秀员工就都去别的房企了,我想做质量也做不起来了,我这个房企还是活不下去,该死还得死,暴雷还得暴雷。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

1月29日,住建部又发布了一张图,也是为了大家能看懂白名单,截图如下:

除了住建部以外,1月26日金管局也有一篇文章,截图如下:

文章内容我不解读了,直接抛出来结论。

结论:从工具箱里拿出来一城一策,说明这是要引入充分的竞争了,各个城市之间的房地产产业做竞争,优胜劣汰。类比一下1998年的房改,当时把托底住房这件事交给市场了,大家再也不分房子了,企业能不能盖出房子?盖出什么样的房子?房子是大是小?是楼房是平房?怎么做房子售后?这些问题全交给市场了,就是这样的充分竞争才激发了市场活力,我前面的文章讲保租房+商品房不能算做房改2.0或新房改,一城一策的自主调控才是新房改。改的不是这样那样的规则,改的是市场化,这个话题多了不写,容易被和谐,改的目标是激发市场活力,改的表现是市场化,改的历史参考60年到90年的农村土地所有制。

第2个结论:现在还没有到房地产发力的点。白名单的作用是向供给端注水,供需两端,只给一端注水,造成的结果大家都能想象到,我不赘述。接下来的时间里,房票化城改或货币化城改是重点,在城改这件事的大力推进后,才是房地产及所有关联产业的低点,这个低点也就是经济的低点!在这个低点的2年后,房价会有可观的起色。

额外一个结论:我们要理解,救楼市这件事已经发生了,已经是历史了,这个历史是从去年7月会议到今年1月,已经半年了,这半年里发布了很多救楼市的规则,如果未来的5年内,房价继续下跌,交易量依旧没有,那么到第6年的时候会发布更重磅的规则,直到把整个产业拉起来。

第3个结论:城改就是在放水。城改是特别好的一件事,我明白很多人讲城改不好,他们也会讲棚改不好,理由就是给的钱太少,给的这些钱还不够买新房,还得自己添钱。就这个理由,我们平心静气的想想,为啥给的钱少?是不是因为以前的房子面积小?无论棚改还是城改,改的都是最破旧的房子,很多房子还是建成于60年代呢,面积才30、40平,新盖的房子都是90、100平的,有些120、140平,按现在的市场价拆掉以前30平的小房子,当然买不起90平的大房子了,中间差了60平呢。可这60平是给自己改善的啊!是自己买给自己的啊!自己花钱给自己买东西,天经地义啊!如果是城改额外多给的钱来买这60平,是不是多吃多占了?是不是占便宜了?抱怨城改给钱少是不是因为没有占到便宜?我理解不了这样的脑回路!

如果是我的话,我知道城改的钱是上层和中层出的,但上层的和中层的钱是哪来的?不就是我们努力干活挣出来的嘛,只是交给上层和中层去使用了,现在中层拿着钱来收我的房子,我开始要价,要的比其他人都多,我是不是侵占了和我一样努力干活人的钱了?(这个话题还能引出来很多话题,其中一个是享受城市发展的红利,一个是上层发钱帮助买房,不扩展了。)

我认为,城改就是在发钱,如果不通过城改的话,60年代、70年代的房子很难卖掉,就算卖掉了,能卖几个钱,卖掉了30平旧房子就能买得起90平新房子吗?买30平旧房子的买家也会有一天卖房,到时候谁来接盘呢?难道是另一个买家吗?还是需要上层来接盘啊!

额外提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在未来半年内,我会减少关于房地产的文章,只是减少,也还会发文章,如果大家有想法或问题的话可以私信讨论。

减少房地产文章的原因是这样的,我举个栗子说明:比如我是公司老板,大BOSS,我手底下有5个项目总监,每个总监带着数量不等的项目经理,项目经理还带着不同工种组合成的项目组,我还有10个销售总监,每个总监分别带着2、3个销售经理,销售经理还带着一些销售人员,我还有销管团队,我还有几个职能部门,整个公司乌央乌央的四五百人。我在腊八这一天宣布年会聚餐吃海鲜自助,然后蹦出来一个总监说自己海鲜过敏,然后又蹦出来一个经理说我也过敏,过敏可以吃过敏药,然后又蹦出来一个行政说我过敏的话会休克,别吃海鲜了,接着又蹦出来几个人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观点,然后……这事就无解了,到除夕都解决不了。

最好的办法就是:我是老板,所有人就听我一个人的,有意见或建议的私下提给部门老大,能解决的各部门自行解决,不能解决的再汇总完统一用其他方案解决,其他人都把嘴闭上。未来半年就是要把嘴闭上的半年,到了关键时刻了,谁都不会允许别人瞎BB的。

我还得再提一个新规则,金管局1月24日《关于做好经营性物业贷款管理的通知》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我看很多人讲白名单只给国家队,不给业余队,这是放P,这是睁眼放P,从去年到今年给的指标就是业余队必须要比国家队多,指标是这么定的,谁敢做得和指标不一样?这真的是为了吸引眼球啥都敢说!

0 阅读:353

文加不了一点

简介:有很多话要说,但又不知道从何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