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春茶季,真实经历的3个小故事,道出了制茶人的脾气和格局

小陈茶事 2024-05-19 17:08:30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这次的武夷山春茶季,发现一个问题。

那就是,制茶师做茶时脾气老大。

有一天的晚边,到朋友茶厂去,想看看今年的茶他做得如何。

工人们都在吃工作餐,做茶间里很空荡,正适合在其中无拘无束地游荡。

前一天做好的毛茶,装在麻袋里,一袋袋整齐地摆放在做茶间一角,没绑绳子,袋口松散着。

那两天都是晴天,尤其他家茶厂门口空地大,具备了做日光萎凋的天时地利。

果真,闻毛茶的干茶,便有日晒之气,想来冲泡后香气应该表现不错。

随机挑了一只肉桂袋子,里面用扑克牌做了记号,拣了6克来测试。

沸水冲进盖碗,坐杯一分钟,等出水时可闻杯盖香,呈现出明显的奶油花香。

出水后,拿审评汤匙闻水里香,出现了清晰的脂粉花香。

第二水,稍加闷泡,茶汤颜色加重,花香里略带些果香。

整体来看,这款毛茶的状态不错,香气馥郁,且有层次变化。

从审评的结果来看,这款肉桂的做青技术打分在及格线以上,同时,天公作美又加了些附加分。

但是,问题也并不是没有。

水里微微带有浊味、杂味,当然,不认真去深吸茶汤,可能不容易发现这个BUG。

这个瑕疵的根源,可能是青叶发酵得过了一点,那些杂味应该是发酵过度所导致的。

《2》

这家茶厂的老板,正是主要制茶师。

问起对这泡茶的感受,金牛座的村姑陈如实说,香气不错,但还不够透。细闻之下,杯盖和水底都有些杂味。

话音刚落,老板的脸,本来就因为农忙晒黑的脸,变得更黑了。

他快步走到茶桌边,边努力控制情绪边把声线抬高八度:跟我做茶没关系,完全是原料问题!

原来,这泡肉桂是他帮别人代加工的,早上毛茶出来的时候,客户已经发现这个问题。

但是做茶人都有自己的一股子傲气,他们自认为自己的做茶工艺炉火纯青,不容他人质疑。

尤其在高强度做茶的时候,没白天没黑夜地劳作着,火爆脾气可以说是一点就炸。

他说,这原料是客户收来的青叶,据说是荒野的茶树,标榜纯生态。

青叶到厂里时,里面都混着各种杂草,他边做青边在青桶里挑拣杂草。

无奈杂草甚多,他委屈巴巴地挑拣了大半夜。

说罢,便指着门口的一个麻袋说,里面都是我挑出来的草,不相信的话可以去看看。

然后又碎碎念:毛茶里的杂味就是因为这些杂草,青叶都采得不干净,原料不好,还老说我没把茶做好。

《3》

没过两天,又遇到了一个脾气大的做茶师傅。

那是在新茶制作结束后。

有个茶农姐姐约我们去喝毛茶。

她的老公是做茶师傅,她家里的茶都是她老公亲自操刀制作。

以前约茶的时候,他们俩都是双双出场,一副恩爱有加的样子。

茶农姐姐较为谦虚,自认为喝茶水平不高,为了壮胆,每每出门喝茶都要把家里那位大师傅带上。

这次我们见面后,我见她孤身一人前来。

忙问她,你家里的大师傅呢?茶都做完了,还在家里忙啥呢?

她回答说,别提了,昨天说他有几款茶没做好,正在家里发脾气呢!

她其实也说不出那些茶究竟是哪里没做好,只是按照她自己对岩茶的理解嘟噜了一嘴。

结果她老公这脾气引爆后,烧了两天,连门都不出了。

又是一个“武夷山巴尔干半岛”。

看来,武夷山的中年制茶师们,在茶季里脾气不太好。

他们做茶多年,算岩茶圈里的老师傅,多年来得到的夸赞远多于质疑,内心飘飘然。

他们对别人给出的中肯的反对意见,表现出的态度是,你可以怀疑我的人品,却不可以怀疑我做茶的水准。

《4》

新认识一个年轻的做茶人。

接触几次,留下的印象是,谦虚老实,态度诚恳,很有上进心。

他说,有些老师傅比较会摆架子,总觉得自己的做茶能力在别人之上。

他五年前拜师学做茶,现在能独立做茶了。

今年做茶季,他在亲戚厂里帮忙做茶,刚好跟一个大厂里出来的老师傅结对子,一起做一批茶。

结果那个老师傅一直防着他,甚至直言说,你跟我搭档做茶,是不是想偷学我的手艺?

这话一出,他心里很恼火,但并没有表露出来。

只是谦逊地表示,您是前辈,做茶技术一流,晚辈能跟着一起做茶已是荣幸之至,偷师更是不敢。

那个老师傅一听,挺受用,还给这个年轻人提了些建议。

两个人遂相安无事地搭档了整个茶季。

《5》

脾气可以有,但格局必须更大。

北冥的那条鱼,便是因为格局够大,才能化身为鹏,扶摇直上九万里。

每个茶圈,都必然会出现后浪推倒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的过程。

接受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活到老学到老,时时拥有一颗平常心,方能屹立不倒,成为茶圈里最老的那一株,长青树。

永不退场,不仅是一句口号。

它还是无比坚韧的心性,以及无比包容的态度。

与诸位老中青制茶师共勉。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