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我大量收藏这4类老物件,妄想暴富,如今损失惨重

历史有一林 2024-02-21 06:36:09

过去30年,我去农村乡下收来了不少老物件,总得来说有亏有赚、大钱没挣到。反而因为有几类老物件因为判断失误,而白白花了不少冤枉钱,给套住了,留下惨痛的教训,值得同行或爱好者收藏的朋友们,引以为戒。

1、手摇老式纺线车

这是过去纺线用的工具,主要用纺棉线。在过去,每到刮风下雨天,老年人们把它搬出来,纺织棉线打发时间。现在还能认识这种工具的人年龄起码也要三十朝上了。

它用起来挺麻烦,把去籽的棉花,先弹松,搓成大拇指样粗细的棉条子,把棉条子端尖上的纤维粘在木锭子尖上,然后摇转纺车,边摇边把棉条子的纤维抽出来,慢慢就绞成棉纱线了。没有熟练的功夫,一般人还真不一定能操作好。

手摇纺车有大有小,大的一个轮子直径都有一米多,小的单手就能提起来。这样的老物件在2000年前后,在农村淘了不少,本想着以后能成为文物升值。没想到几十年过去了,木头都快被虫子蛀烂了,价格低到离谱,网上几十块钱就能买到。白白花了那么多钱,不但没保值,还跑输通胀。

2、汤婆子

汤婆子又叫“汤捂子”,别名“脚婆”,此物在宋代就已经出现了。汤婆子是冬天用来暖手、暖脚的物件,它的原理跟暖水袋一样,只不过是用铜或钢做的扁圆形瓶子,把烧开的热水倒进去,拧紧螺帽后,再塞到一个相似大小的布袋中就能放被窝里使用了。到了早上,从壶内倒出的水还是温的,可以拿来洗脸,可谓一举两得。

这些90年代之前常见的汤婆子,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没见过了。我也是够贪心的,囤着好些个汤婆子,妄想着以后升值能卖个高价钱,如今却被现实狠抽了耳光。年轻人不喜欢,拿着也笨重,远不如充电的暖手宝。

现在市面上的汤婆子大都是机器制作出来的。即便真的是清代或民国初年手工制作的,收藏价值一般也仅在数百元到千元左右。如果你家里有的话,就留着吧。

3、老式木锁

说实话,收藏老式木锁不如收藏铜锁更能升值,木锁不容易保存,而且市场比较小众。明清时的铜锁是主流,老铜锁工艺独特,造型别致,适于把玩。

有些手工打制的铜锁上面的花纹越是靓丽复杂、造型越别致,收藏价值更高。再看自己捣腾的一堆木锁,根本卖不上价格,放着又碍眼,只能当柴烧了。

4、黑胶唱片机

唱片机除了有那种带个大喇叭外观的手摇式唱片机,还有便携式黑胶唱片机,比现在的笔记本电脑的尺寸要大个一圈。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听歌都是用唱片机,放唱片进去,再放指针,声音就源源不断传出,一张唱片就2首歌。

当时有些家庭富裕的年轻人结婚的采购清单里总少不了它。黑胶唱片机的价格可不便宜,要花掉普通人大半年的工资。

现在网上也有仿过去造型的唱片机,价格也不贵,几百块一台。但是现在的几百块钱跟过去的几百块钱显然不是一回事。之前对这个领域不懂,淘了不少,没想到在电子产品面前,那么不堪一击。也就勉强保值吧,想从中赚到钱是很难了。

回顾这30年的收藏历程,我算是看明白了。这个行业要有学识与眼力,更要有自信。因为真爱而收藏,可以玩玩。即便后期价铬跌了,也不伤大脾气。如果冲着发财来收藏,往往是难尽如人意!

1 阅读:1337
评论列表
  • 2024-02-23 23:05

    你多收购些,自己开个有偿参观的博物馆。

  • 2024-02-22 23:47

    哎这些都是垃圾,你如果早点收购大头小头,早就住别墅了

  • 2024-02-22 01:56

    兄弟,真正的老式唱片机,听的就是怀旧,说实话,也是一种生活的享受

历史有一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