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明清皇家陵寝

搬砖泱夏 2024-03-18 19:30:56

【遗产名片】

中文名称:明清皇陵——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明十三陵、明孝陵、盛京三陵(永陵、昭陵、福陵)

英文名称:Mausoleum of the mingandQing Emperor

入世时间:2000.11~2004.7.1

所属类别:文化遗产

所在省区:湖北省(明显陵)、河北省(清东陵、清西陵)、北京市(明十三陵)、江苏省(明孝陵)、辽宁省(盛京三陵)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语:

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500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

[全景素描]

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明清皇家陵寝主要包括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明十三陵、明孝陵以及盛京三陵(永陵、昭陵、福陵)。其中明显陵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北,清东陵位于河北遵化西南,清西陵位于河北易县城西,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明孝陵位于南京紫金山麓,盛京三陵均位于沈阳市郊。

明清时代,这些宏伟的陵墓群建筑于风光秀丽的自然环境中。明清帝王精心选择一些风水宝地,进行了细致的规划和营建。它们是人类的聪明才智和自然环境完美结合的典范,体现了我国封建社会最高的丧葬制度、深厚的传统文化与高超的建筑艺术,是人类伟大创造力的精华杰作。此外,明清皇家陵寝还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推崇的信仰、世界观、生死观和风水理念,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宝贵资源。

[奇境珍藏]

叫清时期是中国封建时代陵寝建设史上的辉煌时期。明代陵园将地上的封土堆由原的覆斗式方形改为圆形或长圆形,并取消了寝宫,扩大了祭殿建筑。清朝沿袭此例,但是更加注重陵园与周围山川形胜的结合和按所葬人辈分排序,因此形成了帝后妃陵寝的配套序列。明清皇家陵寝囊括了明代13位皇帝的陵寝及清朝大部分皇帝、后妃、皇子、公主的陵墓。

重点推荐: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明十三陵、明孝陵、盛京三陵

明显陵

明显陵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北7.5千米的纯德山,是明恭睿献皇帝朱祐杬的陵墓。朱祐杬是明宪宗的第四个儿子,成化年间册封兴王,食邑湖广安陆州(今钟祥市),正德十四年(1519年)卒,谥号献,称兴献王,同年葬于此,称献陵。正德十六年,朱祐杬之子朱厚熜继承皇位,是为嘉靖帝。嘉靖三年(1524年),嘉靖帝追尊其父为恭睿献皇帝,改献陵为显陵。

明显陵的建筑格局,从整体看,宛如一个巨大的“宝瓶”,分内外围城。外围城高6米,宽1.8米,长3500余米,红墙黄瓦,随山势起伏,雄伟壮观。外围城南端为两重陵门,称新、旧红门。红门内建有如游龙的神道连陵寝,神道两侧建有龙凤门、石雕人物、石兽、华表、御碑亭及龙行神道,九曲河蜿蜒其间,其上架有五道汉字白玉石拱桥。内围城建有棱恩门、棱恩大殿、明楼、茔城、瑶台等,建筑宏大,雄伟壮观。明显陵总的特点是布局巧夺天工,工艺浮雕精美绝伦。

清东陵

清东陵是清王朝皇室的陵墓群,位于河北遵化西南。陵区共有帝陵五座——孝陵(顺治)景陵(康熙)、裕陵(乾隆)、定陵(咸丰)、惠陵(同治);后陵五座,妃园寝五座,公主陵一座。清东陵埋葬着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嫔,3位皇子,2位公主,共161人。陵区共有单体建筑580座,神道总长14500米,陵园面积为78平方千米。

清东陵的标志性建筑是石牌坊。石牌坊采用木结构建筑形式,完全用石料构筑而成。石牌坊面阔31.35米、高12.48米,由五间六柱十一楼组成,其脊吻、跑兽、瓦垅、椽飞、斗栱完全用石料雕制而成,结构科学、巧妙。折柱、花板上雕刻着旋子彩画。夹杆石的顶部圆雕卧麒麟和卧狮。看面上分别雕刻云龙戏珠、夔龙献花、双狮戏球等图案,神采飞扬,形象生动。整座石牌坊挺拔高耸,华美壮观,堪为不可多得的艺术杰作。

清西陵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永宁山下,是清王朝皇室的陵墓群之一,有帝陵四座——泰陵(雍正)、昌陵(嘉庆)、慕陵(道光)、崇陵(光绪);后陵三座,妃园寝三座,王公、公主园寝四座。陵区共14座陵寝,葬76人。

西陵倚靠的永宁山,主峰突起,饶有插天之势。大红门外的东西华盖山,有烟云在山腰缭绕,恰似陵区两扇大门分列左右。还有元宝山、蜘蛛山等,都是天造地设、自然成趣的天然景观。加上陵区四周的“荆关紫气”、“拒马奔涛” “云濛叠翠”“奇峰夕照”“峨眉晚钟”、 “福山捧日”、“华盖烟岚” “易水寒流”八景环绕,衬托出了“万年龙虎抱,每夜鬼神朝”的上吉之壤。所以雍正皇帝才离开父祖,独辟蹊径,在易州境内首辟西陵,以图大清江永固。西陵内建筑达5万多平方米,共有殿字千余间,石建筑和石雕百余座,大部都保存完好。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东、西、北三面环山,陵区面积约120平方千米。这里有帝陵13座,分别是长陵(明成祖朱棣)、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崇祯)。此外,陵区内还建有明代妃坟七座、太监墓一座,并曾建有行宫、苑囿等附属建筑。

整个陵区周围原来建有围墙,设有大小宫门两座和十个关口;各关口都设置敌楼。13个皇帝的陵寝,其建筑风格、整体布局基本相同,均为前方后圆,只有面积大小、装饰繁简略有差异。13个陵寝中,建筑最为雄伟的是长陵,结构最为精美的是永陵,规模最小的是思陵。陵区南北长达7千米的中轴线上,建有宏阔壮观的神道与各陵相通。

明孝陵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与马皇后的陵墓,坐落在南京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是南京地区建筑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陵垣周长达22.5千米。墓东是太子朱标墓,西侧是嫔妃墓。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太祖葬马皇后于孝陵。整个陵区布局的完成历时30年。

明孝陵处在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中,周围地势跌宕起伏,山环水绕,给置身于其间的陵寝建筑营造了拱卫、环抱、朝揖之势,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高度和谐,浑然天成。虽然明孝陵的木构建筑已毁于历次战火,但仍然保持了空间布局的完整性,主要建筑遗存有下马坊、大金门、碑亭、神道、碑殿、享殿、方城、明楼、宝城、宝顶等。高大的神功圣德碑、精美的神道石刻、金灿灿的黄色琉璃瓦,处处透露皇家的气度与风范。

盛京三陵

盛京三陵又称关外三陵,指清朝皇家的永陵、昭陵、福陵,均位于沈阳(沈阳在清代称“盛京”)。

永陵是大清皇帝爱新觉罗氏族的祖陵,陵内葬着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曾祖福满、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及伯父礼敦、叔父塔察篇古以及他们的福晋。

昭陵位于沈阳市皇姑区,又名北陵,是清太宗皇太极与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是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

福陵位于沈阳市东郊,一般称为东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寝,建于后金天聪三年(1629年),竣工于清顺治八年(165年),经康照、乾隆两帝增建,方具今日规模。

来源:《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刘永升 主编)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