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去世六天后,邓小平批示:将悼词中的“伟大”改成“卓越”

历史门前小个子 2024-02-02 11:02:19

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因病去世,享年86岁,郭沫若是一位在我国文学界,历史界,科学界,考古学界有着重大贡献的人,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位成就颇大的革命家,因此,对于他的离世,党中央非常重视。

两天后,党组织发布了对郭沫若的悼词,其中有一句,称他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而让人没想到的是,在四天后邓小平于郭沫若追悼会致悼词时,却是将“伟大”两字改成了“卓越”

邓小平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关键时刻紧跟革命

郭沫若的文学成就成绩是斐然的,最重要的是,郭沫若发表的一些文学作品,也总是在关键的历史时刻。

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发动“四一二反革命”,使得中国革命成果“毁于一旦”,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我党决定进行土地革命,武装斗争。

在这个历史时刻,郭沫若成为了国民党中第一个公开揭露蒋介石、第一个向蒋介石发出声讨檄文的人,他在文章《请看今日之蒋介石》写道:现在凡是有革命性、有良心、忠于国家、忠于民众的人,只有一条路,便是起来反蒋!反蒋!”

郭沫若的热血,为他换来的,则是蒋介石三万大洋的悬赏。

尽管革命形势并不乐观,但是郭沫若依然没有后退,1927年8月1日,他参加了由我党领导的南昌起义。

起义后来虽然惨遭失败,可郭沫若依然没有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他继续写出了《我想起了陈涉吴广》一文,表达了自己对中国革命胜利的憧憬。

事后,郭沫若在党组织的同意下奔赴日本,一边治疗身体伤病,一边充实自己,在日本,郭沫若一直待到“卢沟桥事变”爆发。

对于郭沫若在这段时间的表现,周恩来进行了高度评价:不但在革命高潮时挺身而出,站在革命行列的前头,他还懂得在革命退潮时怎样保存活力,埋头研究,补充自己,也就是为革命作了新的贡献,准备了新的力量。

抗战全面爆发后,郭沫若从日本回国,投身于抗日战争中,当时他听从党组织的安排,将自己党员的身份给隐藏起来,也正是因为如此,国民政府敢于对郭沫若予以重任。

要他担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三厅厅长、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等职,身在其位,郭沫若团结了一大批的爱国人士和文学工作者投身到抗战中,为抗战最终的胜利,做出了杰出贡献。

1941年“皖南事变”,蒋介石派部队“围剿新四军,使得我军抗日武装力量大减,郭沫若得知,非常生气,写出了历史剧《棠棣之花》,抨击国民党破坏两党合作的局面。

除此之外,郭沫若创作的《屈原》《虎符》《高渐离》等历史剧,也都是从各方面揭露国民党当局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政策。

1944年,郭沫若写下长篇史论《甲申三百年祭》,有力回击了国民党借明末历史鼓吹新专制主义的谬论,毛主席非常重视郭沫若的这篇文章,之后,延安整风时,毛主席还特地让人将这篇文章广泛印成学习的材料。

郭沫若才华出众,但文人间也有一句话,叫“文人相轻”,而与郭沫若有着矛盾的文人,正是大名鼎鼎的鲁迅。

与鲁迅的争议

鲁迅曾说过一句话:“远看是一条狗,近看是一条东洋狗,就在眼前,噢,原来是郭沫若先生。”

实际上,郭沫若与鲁迅之间的关系,可谓是势同水火。

在文学上的分歧,是两人关系不好的导火线。

当时鲁迅认为,革命文学是进步的现代主义,郭沫若却说,文学是武器,为了达到革命的目的,文学的现实主义可以牺牲。

争议归争议,分歧归分歧,但是鲁迅确实从根本上,还是比较认可郭沫若的才华的,鲁迅在世时,两人多次发生争辩。

后来由于日本侵华,鲁迅首先休战,开始呼吁国人抗日救国,而郭沫若也没有再继续与鲁迅的“争辩”,在国家大难面前,他们选择了同仇敌忾。

1936年鲁迅英年早逝,郭沫若再也没有讲过一句鲁迅不好的话,他甚至是高度评价说:孔子之后,一无孔子,鲁迅之后,无数鲁迅,

郭沫若认为,鲁迅的影响力比孔子都要大。

曾送给毛主席一块手表

郭沫若在文学上取得傲人的成绩,也使得他与毛主席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26年,郭沫若与毛主席在林伯渠的办公室相见,两人都对对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年后,郭沫若在回忆自己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时,他写道:人字行的短发,分排在两鬓,目光谦抑而潜沉,脸皮嫩黄而细致,说话的声音低而委婉。

自此,两人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友谊和交往。

郭沫若在日本期间,两人交集不多,抗战全面爆发,郭沫若从日本回来,毛主席此时已经是我党的主要领袖,郭沫若在抗战中的表现,以及他所创作的历史剧,文学作品,毛主席给予高度评价:有大益于中国人民,只嫌其少,不嫌其多。

1939年,郭沫若的父亲去世,毛主席还亲自写了挽联:先生为有道后生,衡门潜隐,克享遐龄,明德通玄超往古;哲嗣乃文坛宗匠,戎幕奋飞,共驱日寇,丰功勒石励来兹。

郭沫若看后感动的热泪盈眶。

1945年抗战胜利,毛主席来重庆参加谈判,郭沫若得知后,立刻按照约定时间,带着一大批的无党派进步人士前去接机。

当时毛主席从延安来,郭沫若见到毛主席的手上没有一块手表,心里不是滋味。

在当时的社会,手表不光实用,而且还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几天后,郭沫若接到通知,毛主席要见社会各界人士,在这次见面中,郭沫若将自己手上的手表取了下来,送给了毛主席。

毛主席很少接受别人的礼物,但是对于郭沫若这份特殊的情谊和礼物,他选择了接受。

而郭沫若送给他的这块手表,他也是一直戴到了去世。

1978年,郭沫若去世,党组织非常重视,考虑到他在革命中的贡献和影响,党组织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

邓小平之所以在郭沫若去世六天后,将悼词中那句: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修改为: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其实也是有着自己的考量。

纵观郭沫若的一生,他虽然对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毫不夸张的讲,他对革命的贡献,也基本是通过文学的形式。

所以,从某一方面来说,郭沫若的成就实际上是文学上的成就。

伟大两字寓意着崇高的精神和高洁的品质,卓越则是指的是在某一方面取得巨大成就,邓小平之所以将“伟大”两字改为“卓越”,也是考量了郭沫若在文学上的贡献,这样是更贴切他整个的人生。

世人对于郭沫若,多是误解,如果了解郭沫若的一生,恐怕会有更直观的感受,知道郭沫若确实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卓越的文学大家。

61 阅读:45061
评论列表
  • 北君 88
    2024-02-03 08:31

    铁骨铮铮郭沫若

    溯洄 回复:
    花花公子
  • 2024-02-03 10:21

    邓公伟大!千古--人,一人千古!

  • 2024-02-03 11:18

    讲的确实比较直观。老郭认为文字只是一种武器,所以他确实缺乏咱们广泛意识上的文人气节

  • 2024-02-03 05:40

    这里,用卓越,比伟大更准确!

  • 2024-02-06 10:47

    郭的私生活很乱

  • 2024-02-03 10:02

    邓公英明!!!

  • 2024-02-05 20:10

    不得不说,郭还是贡献非常大的,卓越人生。

  • 冷静 13
    2024-05-09 15:03

    远看郭,近看🐶

历史门前小个子

简介:关注军事和历史,百家荟萃,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