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大王成“老赖”,曾放话“造最好的空调”,如今卖光家产也无法自保

寰宇战情室 2024-02-20 09:06:20

说到空调,估计大多数人都会想到美的、格力和海尔等几个著名品牌。然而,除了这些品牌外,还有一个令人既陌生又熟悉的名字曾和它们并列过——它就是“志高”。

当年,巅峰期的志高不仅在销量上可以碾压海尔,更是挖走了格力的品牌代言人成龙大哥,并放话“要造世界上最好的空调”,剑锋直指巅峰。

然而,就在野心勃勃的志高开始大展宏图的时候,却发生了让人意想不到的大反转。不仅连年亏损陷入了债务危机,最后落得变卖家产也无济于事的唏嘘结局。

一、草根出身,两度逆袭

志高的创始人李兴浩可以说是真正的草根出身,他出生于佛山市,在高中毕业后卖过冰棍、开过酒楼、办过纺织厂。

在做酒楼的时候,他酒楼的空调常常出问题。由于当时空调在国内还属于稀罕物,维修方面的技术人员也不多。所以李兴浩每个月都要花1000多块的维修费。

李兴浩在空调维修上看到了商机,于是他筹款设立了一个空调维修中心。规模最大的时候,拥有300多名空调维修人员。在经过数年的经验积累后,李兴浩决定自己造空调——于是,志高空调厂在1994年正式成立。

但没什么底蕴的志高刚进入空调市场,就被残酷的现实狠狠上了一课。当时正巧碰上科龙的价格战,科龙的分体式空调直接从4600元降到3600元出售,几乎就是在赚吆喝。

结果李兴浩是个狠人,志高空调直接打出2980元的价格,直接赔本做买卖,一下子让科龙没了脾气。

由于售价低,志高的销量也水涨船高。多亏有销量保障,志高在供应链中得到了很高的议价权。一来二去之下,志高这波赔本赚吆喝实际上也没亏损太多,而且还打开了市场、打出了名声。

后来志高的名气越来越大,合作的经销商也越来越多。但那时候的经销制度远不如现在完善,志高逐渐就被不法分子盯上了——某个供应商在拿到价值1000万元的货物之后直接跑路,直接导致志高的资金链断裂。这时,李兴浩在破产边缘又展现出了一波操作。

李兴浩凭借这些年在商场上积累的信誉和名望,从其他供应商那借来了800多万的原材料,补上了窟窿,恢复了志高的正常生产,最终化险为夷。

二、剑指中原,问鼎巅峰

度过两次危机的志高,生产线和分销制度也日趋完善。凭借高性价比和低廉的价格,销量始终喜人。

1999年,志高空调的年销量不过20万台。但到了2004年,年销量达到280万台!5年的时间翻了十几倍的销量。

2008年,志高的年营收接近60亿元,反超海尔,跻身中国四大空调品牌之列!

2009年,志高又赶上“家电下乡”的政策,凭借超低的定价和优质的产品质量,志高空调迅速受到了农村市场的欢迎,年销量一举突破百亿大关!

一路高歌猛进的志高自然不会停下脚步,它下一个目标就是格力这个中国空调市场的庞然大物。

当时格力请了成龙做产品代言,志高也请成龙代言。格力的口号是“好空调,格力造”,志高就搞了个“做世界上最好的空调”。后来格力又把口号换成了“格力,掌握核心科技”,志高就跟着改成了“掌握智能云核心科技”。

到最后,不厌其烦的董明珠表示格力的成功是靠技术,不是靠营销。同时对志高进行炮轰,称其为“没出息的企业”。

三、卖家求生,走向衰落

本以为志高就可以一直这样,成为中国空调市场上的巨头之一。可谁能想到,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就像董明珠说的那样,2013年,格力的研发投入为42亿元。而同年的志高只有800万,仅为格力投入的2%而已。如此力度之下,志高空调的品质自然无法对抗市场竞争。从黑猫投诉来看,志高的问题几乎全部指向了售后和产品质量方面。

2010年,李兴浩还宣布要在2020年实现千亿营收。但在家电下乡时期结束后,中国空调市场实际上已经从增量市场转向了存量市场,已经从打价格、占市场转向了拼质量、拼服务的阶段。在此时期,志高的短板就暴露了出来。

从2011年开始,志高就开始逐年亏损。到了2019年,志高亏损达到14亿之多。从此,就走上了变卖家产以求生存的道路。

2015年,志高空调市场份额为10%,位列行业第三。

2020年,市场份额下降至5%。

但变卖家产也无济于事了,2021年,志高创始人李兴浩被列为失信人员。志高也因为一系列合同纠纷被强制清算破产,至此消失在大众视野之中。

不过志高也不是退出市场舞台了,最近志高也迎来了新机遇。在政策扶持下,志高的四会制造基地投入使用,准备重返空调市场。

回顾志高的发展史,志高向来是依托高性价比的产品精准把握用户的需求,完美拿下了用户的消费心理。可惜没有重视市场变化,顺应发展调整战略,最终落得这么一个下场。

我们不能否认志高20年前为老百姓们普及空调做出的贡献,但也希望志高能吸取以前的教训,重新成为那个物美价廉的性价比品牌。

0 阅读: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