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有什么错?只不过是生得比别人更美丽!

今夜读青史 2024-03-20 18:31:11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急匆匆你方唱罢我登场,在历史舞台上演出着一幕幕的勾心斗角、国仇家恨,他们是故事的主角,占据着史书的绝大部分篇章。

但我们今天不论英雄,只说一说春秋四大美女的故事,他们就是文姜、息妫、夏姬、西施。

一、乱国红颜--文姜

齐僖公有两个女儿,长女宣姜,早早地嫁到了卫国。而次女文姜,仍待字闺中,或者说她的父亲正待价而沽。

商周时期,女人除了父母取的小名之外,是没有正式名字的,只能称姓,然后在姓前加上夫家的信息以示区分。比如宣姜,就是在“姜”姓前面加了丈夫卫宣公的“宣”字。

但是文姜的“文”字,却并非如此。据传是因为她聪明伶俐、富有才华,所以才被冠以”文“字,称为文姜。

在说文姜之前,有必要先说一下她的姐姐宣姜。

宣姜本来被许配给卫国太子伋为妻,然而当送亲的队伍入城之后,却因貌美被国君卫宣公捷足先登,抢先入了洞房。原来的公公成了老公,原来的丈夫成了儿子。

越聪明的人,对周围事物的察观越敏锐。她姐姐出嫁遇到的这件事,肯定对文姜产生过不小的冲击。

后来,齐僖公千挑万选,最终相中了郑国的太子忽。太子忽的父亲郑庄公担任周王室卿士之职,总管朝政,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势。

不料,太子忽却以【齐大非偶】为理由拒绝了这门婚事。所有人都很诧异太子忽的决定,因为能有齐国这样强有力的外援,是当时各诸侯国每一位公子的梦想。

果然,文姜很快就被嫁给了鲁桓公,开始了相夫教子的生活,一切看起来都很美好。

直到公元前694年的一天,文姜带着老公回娘家探亲。此时,齐僖公已经去世,她的异母兄齐襄公当政。

文姜在出嫁前与齐襄公便有私情,此次回国旧情复燃,又厮混在了一起。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事情很快就被鲁桓公知晓。鲁桓公万万想不到,跟媳妇儿回一趟娘家,竟然捡到这么大一顶帽子,任谁也难以自制,对文姜大发雷霆。

作为一枚小仙女,文姜自然受不了委屈,立时向自己的情人哥哥告状。

齐襄公为人无道,做事一贯不顾后果,竟然派人将鲁桓公灌醉,杀死在马车上。

鲁国意外失去国君,又不敢追究齐国的责任,只能仓促间扶立太子继位,是为鲁庄公。鲁庄公是桓公与文姜的儿子。

鲁桓公因文姜淫乱而客死他国,故此事被称为“文姜之乱”。文姜也因此不敢回家,只能住在齐国。

有人或许会说,这都是文姜自己酿出来的苦果,no zuo no die。

那么,我们再去看看她的姐姐宣姜吧。

公元前700年,卫宣公去世,宣姜的儿子卫惠公继位,原太子伋的支持者们发动叛乱,夺取了君位。

卫惠公去齐国求援,他的舅舅齐襄公竟然给他出主意,把宣姜嫁给太子伋的弟弟公子顽,以平息太子党的怨气。而他的儿子卫惠公竟然也真的这样做了!

相较之下,文姜活得更好一点吧。至少,她还能做一点自己的主。

公元前686年,齐国发生内乱,齐襄公被大臣杀死。文姜失去了在齐国唯一的依靠,被鲁庄公接回国内。

据说,回国后的文姜一改前非,尽心发挥自己的才智辅佐儿子治理国政,还多次出使齐、莒等国。

或许是有人不愿这么一位才女被沉到历史最黑暗处,才给了她这么一个结局吧。

二、桃花夫人--息妫

息妫(guī),是陈国庄公的女儿,因嫁给息国国君,所以被称为息夫人。她容颜绝世、面若桃花,因此又被称为桃花夫人。

公元前684年,息妫出嫁路过蔡国,被姐夫蔡哀侯调戏。

息侯兵少势微,自知不是蔡国对手,于是向楚文王献策,让楚国假意进攻息国,自己去蔡国求救,然后内外夹击,一起攻打蔡国。

蔡哀侯果然上当,兵败被俘,成了楚国的阶下之囚。

蔡哀侯知道受了欺骗,平白挨了一顿胖揍,自然心有不甘。他也心生一计,在楚文王面前极力称赞息夫人的美貌,感叹息侯傻小子的傻福匪浅。

楚文王经受不住诱惑,出兵讨灭息国,将息妫强纳为王妃。

这真是一出蔡、息相争,楚翁得利的好戏。

息妫到了楚国之后,每日缄默不言、郁郁寡欢。楚文王问其缘故,息妫说自己一女却嫁二夫,虽生犹死。

楚文王闻言叹息,但也无可奈何,只能拿蔡哀侯出气,出兵攻打蔡国,将哀侯又抓了回来。蔡哀侯在楚国被囚九年而死。

有一个传说:

当年息国灭亡后,息侯被俘未死,成了一名看守城门的小卒。

息夫人获知消息后,趁楚文王出城打猎的空当,偷偷跑去与息侯相会,互诉衷肠。

息夫人即见息侯之面,便不愿再受楚王凌辱,当场撞死在城墙脚下。息侯见状悲恸不已,霎时万念俱灰,也自杀而死。

楚文王打猎归来,见二人横尸当街,深为感动,以诸侯之礼将二人合葬于城外桃花山上。

后来,有人在山间建祠,时时祭祀,称为“桃花夫人庙”,至今仍存。

唐朝诗人王维曾以《息夫人》为题,写诗吟咏此事:

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而这首诗的背后,也有一个相似的悲伤故事。

王维受邀参加宁王的一个宴会,觥筹交错间,他见宁王的一位侍妾面容姣好,却神态悲伤,便出言相问。

原来,她本是长安街上一卖饼郎的妻子,一年前被宁王抢入府中,而此次宴会,宁王更将卖饼郎招来,故意为难。

王维听后,感伤不已,却又无可奈何。

正好,宁王要求与会宾客赋诗助兴。王维借古讽今,写下了这首《息夫人》。诗中说的全是古人事,却字字道尽眼前人。

而清代邓汉仪,游览桃花夫人庙时,有感而发,题诗在壁,其中有一句【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讽刺降清明臣。

三、绝世妖姬--夏姬

夏姬,是郑穆公的女儿,因嫁给陈国司马为妻,所以被称为夏姬。

她是公认的绝世美女,共有九人因她而死,号称“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两卿”。

夏姬出嫁前便与同父异母的庶兄公子蛮私通,后来公子蛮身死,夏姬也远嫁陈国。

夏姬嫁给御叔之后,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夏徵舒。12年后,夏御叔英年早逝,留下孤儿寡母。

自古寡妇门前是非多,更何况是拥有绝世容貌的寡妇。

很快,夏御叔的老同事孔宁和仪行父就摸上门来,还带来了陈国的君主陈灵公。

《诗经·陈风》中有一篇《株林》诗,说的便是陈灵公君臣三人驾车私会夏姬的故事。

胡为乎株林?从夏南!

匪适株林,从夏南!

驾我乘马,说于株野。

乘我乘驹,朝食于株!

陈灵公三人驾车向着夏御叔的封地株邑疾行,路边百姓纷纷避让。

有认识他们的人大声问道:“到株林做什么去?”

他们应声而答:“去找夏南!”夏南就是夏姬的儿子,夏徵舒。

“不是为了去株林,是去找夏南!”他们又郑重地强调一遍,扬鞭疾驰而去。

公元前599年的一天,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三人又在夏姬家里喝酒嬉戏,酒酣耳热之际,争论起夏徵舒长得更像谁的问题。

夏徵舒此时已经长大成人,继任了父亲的司马职位。他不堪受辱,在马厩埋伏射杀了陈灵公,自立为君。

孔宁和仪行父仓皇逃往楚国,并鼓动楚王为陈灵公报仇。

楚庄王早有意灭陈,以夏徵舒弑君为名出兵讨伐,车裂夏徵舒,掳走夏姬。

楚庄王一见夏姬,怦然心动,当即便要纳入后宫。

这时,楚国大夫巫臣站了出来,他义正严辞地进行劝谏楚王打消这个荒唐念头,并提议将夏姬赐给丧妻多年的连尹襄老。

第二年,楚庄王带兵伐郑,与前来救援的晋国大战,结果大败晋军,饮马黄河。这就是有名的“邲之战”。夏姬的第二任老公连尹襄老随军征战,战死沙场,尸体也被晋国带走。

连尹襄老的儿子黑要置父亲尸首于不顾,竟先回家强“娶”了继母。

晋国让郑国传话,用连尹襄老的尸首换取俘虏,但点名要求夏姬亲自迎接。于是,楚王放夏姬回了娘家郑国。

几年之后,巫臣被派遣出使齐国。他竟带着自己的全部财产去郑国娶了夏姬,然后投奔晋国。

这一波操作让楚国彻底懵圈了!

原来,巫臣才是真正的棋手,从他一开始劝阻楚庄王纳妃,到后来积极促成夏姬回国换俘,都是为了这一天。

楚王的叔叔子反最生气,因为他也非常喜欢夏姬,当初也是被巫臣劝说放弃了机会。一怒之下,子反以叛国罪名诛灭了巫臣的全族,并顺手将黑要全族也一起诛杀。

后来,夏姬为巫臣生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儿,并将她嫁给晋国贤臣叔向为妻。叔向的母亲极力反对,并说这件事一定会连累家族。果然,夏姬女儿为叔向生的儿子长大之后荒乱不经,最终以“助乱”的罪名被灭了族。

不需要数到底有多少人是因为她而死了,这个并不重要,因为夏姬从来没有主动祸国殃民,她只是生得比别人好看一些罢了。而那些所谓因她而死的君臣士卿,才是真正的罪魁。

四、浣纱女神--西施

西施,姓施名夷光,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美女。

传说,她生长于浙江诸暨的苎萝村,家境贫寒,常到村外小溪浣纱,游鱼见了水中倒影,都忘记了游泳,沉到水底去了,所以被称为【沉鱼】之貌。

西施的故事,也是所有人都耳熟能详了: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图谋复国,用范蠡之谋,在国中遍寻美色,找到西施,又用三年时间进行特训,教授歌舞、礼仪,将她从一个懵懂村姑变成一名色艺俱佳的绝代美人。

吴王夫差得到西施之后,万分宠爱,为其筑宫修馆,终日游乐其间,终致亡国。

硝烟散尽,美人何归?

关于西施的结局,后世有各种各样的传说,常见的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自杀。

西施在与吴王夫差的日夕相处中,竟然情愫暗生,助越灭吴之后,心怀愧疚,自缢而死。

第二种,隐居。

范蠡与西施原本互相倾心,为国仇舍私情,一别十数载。越国灭吴之后,范蠡又接回西施,驾一叶扁舟遁入太湖浩渺,相携而去。

第三种,沉水。有四个版本:

1、被吴人沉江

吴国灭亡之后,吴人憎恨西施,将其裹上层层绸缎,沉入长江。据《东坡异物志》载:“扬子江有美人鱼,又称西施鱼,一日数易其色,肉细味美,妇人食之,可增媚态,据云系西施沉江后幻化而成。”

2、被范蠡沉湖

越王勾践灭吴之后,欲将西施纳为王妃。范蠡不愿勾践重蹈吴王覆辙,偷偷将西施骗到太湖,趁她不注意推入水中。

3、被越王沉江

越王勾践认为西施灭吴功大,又担心将西施留下后会对越国气运造成损害,于是下令赐其沉江而死,以绝后患。

4、被越后沉江

越国灭吴之后,西施被接回国。越王后嫉妒西施美色,怕她入宫与自己争宠,命人用牛皮裹住,沉入江心。

以上数种结局,五死一生,足可见人心如是。

除了民间传说之外,历代文人墨客也创作了许多有关西施的诗画文章。

唐朝罗隐在诗中为西施开脱,认为红颜非祸水,亡吴有他人。

家国兴亡自有时,

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

越国亡来又是谁?

春秋四大美女,她们的性格各不相同,也各有不同的遭遇,后世对她们的评价也是天地悬殊。

然而又如何呢?她们不会有任何反驳,只是静静地在历史中等待……

作者简介:

我是今青,一名文字爱好者,愿与你一起品读历史,分享人生。

0 阅读:24

今夜读青史

简介:品读历史,分享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