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为什么不能统一?

玮哥学长 2021-09-01 18:50:30

我们知道,二战日本投降撤出东南亚后,缅甸就借助民族解放的契机,脱离原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独立。但是几十年过去了,几乎所有周边国家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缅甸,时至今日,连国家统一都还没有实现,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网络配图)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打内战的国家并不少。只是和缅甸不同的是,这些国家基本上是政府军和反政府军之间的对抗,而缅甸除了缅族控制的中心区域外,只要有一定实力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军队。小小的一个缅甸,反政府的少数民族武装多达十几个。

这些地方武装,不仅轮流和缅甸政府过招,逼急眼了,他们还联合起来和政府军对着干,使缅甸政府的统一理想频频破灭。

其实,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还是要追溯到历史上,英国对缅甸殖民统治期间产生的遗毒。

一、缅甸政府对政治权利的剥夺造成内部民族危机。

缅甸自古以来,就是个多民族国家,多达130多个民族。其中缅族占人口总数的70%,另外30%为其它少数民族居民。

英国在占领缅甸时,曾遭到了缅族人强烈反抗。疲于应付的英国人,想出了以缅治缅的统治思路,那就是扶持少数民族势力来打压缅族,通过在克钦、克伦、果敢、佤族等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土司制度,使他们拥有高度自治权利,帮助他们建立军队,给他们武器和经济支持。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样一来,高度自治的少数民族实力大大增强。

等到英国殖民统治结束撤出缅甸,缅族掌权后,开始回收少数民族手中的权力及军队时,这些土司老爷们就不答应了。以前各自为政,相安无事,凭啥以后要受你管辖。最终,双方只能在战场上论高低。于是打打停停,一直打到了现在。

(网络配图)

二、缅甸政府对历史移民的态度激化了外来民族矛盾。

当年英国人为了打压缅族人的影响力,从同为殖民地的孟加拉和印度大量移民到缅甸的若开邦。我们知道,缅族人信奉佛教,而移入的孟加拉罗兴亚人信奉伊斯兰教。

这帮移民进入缅甸后,因为信仰差异,屡屡和当地的缅族人发生民族矛盾冲突,大量抢夺土地和政治资源。据当年英国驻若开邦的移民帮办史茂特记载:“阿拉干人(缅甸人)正被来自孟加拉的人挤走,他们不得不向东迁移。”

英国人在日本占领缅甸时,在若开邦组建了一支由罗兴亚人组成的“孟加拉V支队”武装力量,用来阻挡日军。

但是这支军队并没有拦击日军,而是对当地的缅族人进行种族清洗式的大屠杀。据缅甸和英国资料记载,V支队屠杀了若开邦10多万缅甸人,仅靠近孟加拉边境的一个小镇,就有3万多名佛教徒被杀,民族仇恨进一步升级。

缅甸军政府掌权后,非常担心,如果承认当地占主导地位的罗兴亚人的身份,贫穷的孟加拉会有更多的移民进入。到那时,若开邦将完全成为罗兴亚人的天下,迟早会被分裂出去。

1982年吴奈温上台后,缅甸政府制订《缅甸公民法》,明确罗兴亚人为非法移民。不承认他们的身份,为了同化罗兴亚人,缅甸政府捣毁了若开邦的清真寺庙。佛教徒对罗兴亚人的人身迫害,政府也不闻不问。这使得罗兴亚人对缅甸政府的仇恨不断升级,反抗愈加强烈。

(昂山将军)

三、缅甸政府以大缅族为中心的沙文主义路线不得民心。

早在1947年2月,带领缅甸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的昂山将军,在掸邦彬龙镇,与克钦族、佤族等少数民族举行了会议,达成建立统一缅甸联邦的共识。少数民族拥有高度自治、相互平等的权利,这就是有名的《彬龙协议》。

六十年代缅甸奈温军政府上台后,否认《彬龙协议》合法性,意图用军事强权统一缅甸,实行中央集权的党政军联合独裁统治,推行大缅族沙文主义。缅族利高于一切。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少数民族公民,沦为饱受歧视的二等公民。最终导致以缅族主导的军政府,与地方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

多年来,缅甸军政府在各方努力下,也曾多次和少数民族武装达成停火协议。但很快又重新开战。究其根源,如果双方不能建立相互诚信,在民族矛盾和政治矛盾之间达成共识。消除民族歧视和不平等,保证各民族之间拥有等同的公民身份和政治公权,那么,想从根本上停止内战乱象,几无可能。

(参考资料:《一切按计划进行?缅甸的军队与政府》)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