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先楚出任司令员,点名要一中将做搭档,周总理:谁都可以他不行

欧震 2023-03-27 10:31:20

韩先楚是著名的开国上将之一,在军中素有“旋风司令”一称,在战争时期有过非常优异的表现。东北战场、万岁军、海南岛战役等等都有他的光辉战绩,六十年代时他在福建担任军管、革委会主任等要职,1973年时被任命兰州军区司令员。即将上任新的岗位,韩先楚需要一名好搭档,于是点名要了一位中将,结果周总理说:谁都可以,唯独他不行!这位被如此看好的人就是苏静。

1946年,林帅带着部队进入东北战场,只是刚到达时处境非常艰难,除了要面对国民党的部队之外,还有那些在抗战期间组织起来的地方抗日武装。并不是所有的抗日武装立场都非常明朗,这时候需要做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也需要搜集东北的各个情报信息,只有军事情报及时准确,才能充分发挥出林帅的指挥才能,这时有一位将领担下了这个重任。

军队未动、斥候先行,这位将领带着情报人员活跃在白山黑水之间,及时向林帅传递各个军事据点的信息和敌人的部队动向,林帅这才会在指挥上做到有的放矢。这一年的二月,他们打探到敌人有两个团的兵力脱离了主力部队,林帅得知后派兵一举将其歼灭,之后又歼灭了国民党两个师的精锐部队,林帅能够屡屡告捷,靠的是这位将领提供的准确情报,这位将领就是素有“等于十万兵”之称的开国中将苏静将军。

苏静是福建人,是位17岁就从事反帝活动的老革命,当日军侵占东北之后,他参加救亡运动,之后参军入伍,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苏静参加革命前是师范学校的学生,在红军队伍中是少见的“高材生”,因此他一直在司令部做科员,除此之外他还是侦察科的科长,他能肩负起这个重任凭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一门好“手艺”,那就是绘制地图。

对于高级将领来说,想要在一场战役中取得胜利、想要制定出详细的作战方案,就需要一张非常详细的军事地图,有了地图这些将领才能在地图上“指点江山”。红军在长征时期,苏静的侦察科就是红军的“眼睛”,他带领侦察部队为红军探路,是先锋部队中的先锋,他们走过的路和经历的危险也比别人多,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而对他们来说则要更多,经过他们侦察之后才能确定大部队的行进方向,可想而知其艰苦困难程度。

看过三国的朋友都知道有一出“周瑜醉酒”的戏,为了除掉曹操的手下能人蔡瑁,周瑜趁着蒋干来劝降的时候假装喝醉泄露机密,成功使用了反间计让曹操亲手杀了蔡瑁。苏静在做侦察工作时也曾有过类似的“表演”:与敌人的特务喝酒时假装喝醉泄露情报,在特务发电报与总部联系时,苏静获得了电码,我军从而轻易解密了敌人的电报密码。

我们都知道辽沈战役最后取得了胜利,却很少有人去了解其中经历的困难细节。在攻打义县时,义县的防守格外牢固,厚厚的城墙阻挡了解放军一次次的冲锋,苏静看到后了解敌人的布防特点后,建议采用“近迫作业”战术,就是挖一条交通战壕直逼城墙,与炮兵协同作战,必能一举攻破。上级采纳了他的意见,义县在很少伤亡的情况下破城而入。

在和平解放北方时,我党派人与傅作义谈判,在要签署协议书的前一天,苏静收到了毛主席写给傅作义的亲笔信,让他转交给傅作义。信封没有封口,苏静看到了信的内容后,把信只转交到了傅作义女儿的手里,因为他们知道,毛主席的言语有些过激,容易影响傅作义的情绪,不利于第二天签署协议书,事实上苏静还真做对了。

毛主席之所以有这样的表态,无非是多年以前傅作义给毛主席写了一封挑衅性极强的信,如今时局扭转,毛主席便在这时狠狠回击了傅作义。事后傅作义知道此信内容后,还特意登门向毛主席道歉,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但苏静没有执行命令之举,换来了北平的和平解放。可见苏静是一个懂得审时度势的将领,能文能武、又擅于动脑,确实是个难得的人才。

因此,韩先楚在被任命兰州军区司令时,他先后两次向周总理提出要苏静做搭档,并且还不止韩先楚一人有这想法,但这些请求均被周总理拒绝,这也是周总理对苏静的一种保护。当时处于特殊时期,为了避免苏静遭受迫害,这也是周总理的不得已之举,直到特殊年代过去后他才恢复工作。

0 阅读:5

欧震

简介:欧震